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作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对有关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料考证与历史解释的关系、史学在新时代的经世致用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革新了旧的史学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您是史学界的一位老前辈 ,今年已经 90高龄了。从 2 0世纪 30年代起 ,您就开始从事史学工作 ,亲自经历了六、七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 ,对每一个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状况 ,您都有亲身的感受。请从个人的角度 ,谈谈对史学的认识 ,以及对当代中国史学发展的看法。●最近《历史研究》上刊登了“2 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的系列文章 ,这个栏目很好。现在是世纪之交 ,应该作一些回顾和展望。 2 0世纪了不起 ,从五四以来中国的史学界是有很大发展的。近 2 0年来 ,史学的发展、变化似乎超出了我这年龄的人所能理解的范围。我常跟青年人说 ,过去随着…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 1月 2 5 - 2 7日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了“唯物史观与 2 1世纪中国史学研讨会” ,全国 8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集中探讨的问题有 :(一 )回顾唯物史观在 2 0世纪的历程 ;(二 )当前中国史学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基本形势的估计 ;(三 )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怎样运用和发展唯物史观。中心主任瞿林东教授作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的主题发言。他认为 :唯物史观不仅推动了 2 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 ,还将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保持密切的联系 ;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在更高的科学程度上运用和丰富唯…  相似文献   

4.
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考察人类史,首先是搜集、整理和鉴定各种史料。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搜集、整理和鉴定史料,改变了传统史料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它由比较局限于感性经验的做法,上升为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科学,即马克思主义史料学。马克思主义史料学,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研究如何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史料。求得真实可靠的史料是人类认识自身历史不可超越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人类史,建造历史科学大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谓历史科学的大厦,必定是空中楼阁,不但无益,而且有害。所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史料学,掌握一套搜集、整理和鉴定史料的科学方法,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20世纪中国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版了相当多的论文和专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信在新的世纪,这种势头还会保持下去。一、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了中国史学的正确方向。20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前半叶,中国人民主要是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浴血奋斗;后半叶则是在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  相似文献   

6.
邓涛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4):20-23,82
1919年,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表明其既是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先驱。他在1924年出版的《史学要论》,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最早的思考者也是李大钊。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北京和北方地区建党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培养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建党、建军、建国和社会主义建设英才。  相似文献   

7.
陶希圣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陶希圣最大的史学贡献,是创办和主持了《食货》半月刊。《食货》的创办,是陶希圣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作学术反思以及在政治失意后转向教学之境遇的一个结果,也是适应时代思想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开拓历史研究新领域的一个结果。《食货》创办的史学意义,在于明确打出“社会史专攻”的旗帜,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拓荒与奠基的作用,在中国史学融入世界史学新潮的历程中,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食货》的成功,得益于陶希圣在会通史料与理论之研究理路上的探索。所有这些对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侯外庐和白寿彝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地位的史学家,二人感情深厚,在学术上相互影响.他们有共同的学术追求,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中国历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他们都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重视史料的考证、辨伪;在学术上致力于"成一家之言",强调"通识";认为社会史是思想史、史学史研究的基础.他们都是杰出的学术组织者,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他们的学术道路和学术成就表明,把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族特色结合起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史学史是 2 0世纪上半叶我国历史学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 ,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史学日趋自觉和自律的特点。本文拟在梳理这一过程基本线索的同时 ,对各时期的发展特点、成就及其在推进现代史学建设方面的理论意义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上升的道路,经历了两个历史时期,六个阶段,其中,既有辉煌的成绩,又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认真回顾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总结成绩和经验,对于肯定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果、基本特色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21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的建设及其健康发展,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吴汉全主编的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学科建设立论,将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学科作为基本任务,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历史进程,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的努力方向。5卷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多学科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立足中国"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高度重视并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基础;四是注重史料的积累及整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的名作,成书于20世纪2、30年代,是当时的中国思想文化运动的产物。该书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为向导,以指明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目标,充分利用了当时思想界的先进成果,从而一举奠定了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中的地位。即,《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中国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的第一次,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作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史研究当然要搜集材料,但史料并不是史学,最后赋予史料以生命的或者使史料成为教育史学的,是要靠教育史家的思想。任何一种教育史叙述或解说,不可避免地是根据某种哲学的前提假设出发的。本文试图从教育史研究前提假设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史学呈现出两大演变趋势:一是各派史学的融合互流;二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主流。这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抗日救亡的需要。这种演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史学的格局,对以后的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粱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创始人,他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过奠基作用.梁启超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史学方法的创新,在当时学术界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后世的中国史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为改造以考证史料为主的史学传统,以唯物史观指导史学工作,从而建立真正的新史学,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卓越见解。今天我们从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程来回顾这位奠基者的理论,仍然可以得到很多可贵的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后,中国史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部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理论上阐述了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阐明历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作初步的设想,于是,中国史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一次巨大变革。探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同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斗争,不仅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学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这些活动和思想对当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要在全球化视野下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并构建具备较强理论影响力和学术阐释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释范式,而且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实模式,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两项任务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当代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形成深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又为国际史坛所认可的基本特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伟大变革,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与发展,已在第二讲里作了介绍。本讲准备对近现代国内外几千主要史学流派和史家再作一点介绍,希望有助于广大史学工作了解当今史学发展的趋势,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些流派和史家进行科学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向,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