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境教育广泛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决定了环境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之中应采取渗透模式,即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在中学各学科中,涉及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有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其中地理学科与环境科学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环境科学基本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工业三废”的治理,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地理学与后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其本身已是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诸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使地理课程中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所以。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课程是环境教育渗透的核心科目之一。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和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甄境教育的关系可眦说是非常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申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而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和发展教育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环境教育与地理学科特点的密切联系,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贯彻环境教育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实施环境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地理教材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教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课内环境教育。同时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5.
有些语教师认为环境教育是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事,语姓“语”,它与环境教育无大关系。也有人觉得环境教育固然重要,然而语学科很难渗透。其实,语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沈彦 《广西教育》2007,(7B):25-25
在我国,环境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全国纷纷开展起来,语文、政治、地理等多个学科也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然而很多只是注重形式,注重环境卫生和美化环境,却难以深入环境意识教育。在中学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可以说与环境保护的话题联系得最为密切。因此,化学教师对学生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之中主要采取渗透模式,而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本文就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优势及在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途径作了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地理的学习为我们的环境教育提供了契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例对环境教育进行适当点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初中地理学科特点为入手,就环境教育的融合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初中地理新课程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主要是以学科渗透的形式开展的,地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初中地理新课程从课程基本理念的引领、课程目标的相关、课程内容的支持、课程实施的落实等角度全方位体现了它与环境的密切关联,为初中地理新课程更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邬官虎 《地理教育》2015,(Z2):12-13
地理,地指“大地”,理指“理论”,狭义地理学是指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所以地理是一门研究面很广、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且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面了解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每个学生都容易体验到的需要,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改造地理环境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必然也会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所以生活化是地理课程的内容取向,也是地理教育的使命和信念,地理课程也被誉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学科”。地理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是维持个人生活和人类生存的教育、增强生活品质和生活品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环境教育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教育有统一性。因而以地理课程为载体,挖掘其环境教育的价值并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使得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更具有地域空间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人口意识、人均与国情意识、环境资源意识、环境科技与经济意识、环境法制意识、环境公德意识、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意识的教育也更加重要,需要在中专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中专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自然和人文的基础知识以后,还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实现环境保护和地理教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环境问题也相继出现。目前的问题已不是人类是否能在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中生活,而是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环境民族心理。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具有进行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理应成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地理教师应更新观念,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地理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把握环境教育目标的历史变迁。中日双方环境教育目标的轨迹可.以归纳为:从自然保护逐渐转移到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从关心自然地理逐渐转移到人文地理进而关注乡土地理;从知识的理解、意识的培养转向环境考察,注重行动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Many observers have commented on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rtrayed in academic liter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at takes place in schools. In much of the literature and in curriculum document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promoting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urveys suggest that many teachers support this ai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eliefs of three geography teachers teaching controversi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UK secondary schools. In contrast to the findings of prior studies, the teachers in this study feel strongly that they should try to avoid influencing students' attitudes, or imposing any kind of pro‐environmental agenda. There is a substantial divergence between the teachers' beliefs and the espoused aims of muc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the geography syllabus they were following. This suggests that, unless curriculum developers take account of teachers' beliefs in designing new curriculum materials, those materials are unlikely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ir intended format.  相似文献   

17.
Pupil research in school lessons in the sense of Inquiry-Based Education (IBE) is one of th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Inquiry strengthens the positive approach of pupils to natural science subjects, encouraging them to study phenomena and processes taking place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m and use the acquired knowledge in their practical life. Geography as a school subject, due to the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of geography as a science, is close to natural sciences as well. This is because of the broadness of the subject of geographical studies, the complex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The close links of geography to all cross-sectional themes make it a good support for teaching classical science subjects at schools such as mathematics, physics, chemistry or biolog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oreover, the field teaching is one of the strong asse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BE in the school geography. Presented cas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noise on the surroundings’ explores the facts mentioned above, in geography teaching. It verifies the pupils’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adop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BE in the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it presents the concrete experiences how the children master the individual stages of IBE dur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地理教材和我们的周边地理环境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这是地理教学实施美育的优势所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美育,需要加强对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内涵的理解,需要充分开发地理美育的课程资源,还需要选择有效美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高校地理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实践性教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向,提出了地理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认为要在高校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并根据地理学科特色,探讨了地理图导程序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地理课程已成为了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基于地理教学目标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的中学环境教育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教育的快速发展,影响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为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环境审美以其独特魅力将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审美空间营造和审美体验活动,促进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