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闻道而践行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说的是闻道之重要。闻道而践行,是我们对待真理、对待理想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人文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东之先秦、西之古希腊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真正理解文本中的真理,就必须将“人与书”的关系变成“人与人”的关系,因为真理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显现的。在书本出现之前,真理不在“写”而在“说”和“做”,真理在言传身教中显见和绵延,自然而然地在人与人的语境中“传”说”。然而,书本出、“大伪”现,真理由生命之动进入了生命之静,真理沉睡甚至冻结在了书本的世界里。真理须通过对话方能唤醒其灵动真实的生命之光。人之复归生命需要吸氧,真理之恢复灵气需要进入对话。语言的对话性与人文知识的语言性使许多学者干脆把人文知识定义为…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 学生对个体生命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自然历程认识不清,生命质量不高,生命无价值无意义,甚至自杀、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的存在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尤其是死亡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死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历程的自然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通过思考“死”来反观“生”,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实现海德格尔所说的“向死而生”,达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萍 《中学生阅读》2007,(12):32-3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艺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创新中感悟创新。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发挥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去体现《纲要》中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刘志伟 《教育》2014,(28):67-68
教育是影响学生生命发展的事业。布鲁姆说:“教育是一种改变学习者的过程。”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张广君认为教育是“文而化之,助而长之”,教学“不是为了直接滋养物质生命的过程,而是根本为了人类生命的别样特点与意义——人类精神的显现与成熟,为了促进物质生命的有效教育和精神文化生命的有效生成”。可见,教育是阳光下点亮生命的最光辉的事业。教育是启迪学生创新的工作学生是生命成长的主动构建者。学生通过学习,要构建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和成长道路,创造性地发展(简称创新发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历史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个有价值的生命,其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包含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和人格以及人所特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因此,历史教育要实现育人的功效,应将历史课堂活化为“有生命的历史”。所谓“有生命的历史”,是指我们要教给学...  相似文献   

7.
<正>生命教育的内涵多元而复杂,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为了“生”和更好地“活”。相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死亡教育是一种逆向教育。它是通过让孩子了解死,从而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些视频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孩子哭着说:“我咳嗽了,呜呜呜,我要死了……”孩子在对一种没见过的新食物提问:“妈妈,我吃完这个会不会死啊?!”孩子在大发脾气:“你去死!你去死!”  相似文献   

8.
教育依人的存在而展开的三个基本层面,即人事、人心、人文的教育。教育品质的提升乃是由于教育实践中持守着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的理念。以人的完成为指向的教育乃是一种艺术,教育作为艺术化实践的根本在于教育实践中所显现的教师和学生对真理、正义、良善的祈求,和由此发生的个人生命世界的敞开、生命状态的和谐与个体人格精神的超越。教育作为艺术化的实践依赖于教师的教育个性与教师生命品质的提升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可以说,教学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劳动,而课堂教学,则是这种艺术活动的最集中、最直观、最本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汉宣布时,有一次朝廷讨论国事,长信少府夏候胜因为正直敢言而被人参劾井下了牢狱。在狱中,同时被捕的黄霸要跟他学习(尚书),夏侯胜国为自己即将被处死,没有心思教他而推辞了。黄霸就对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听了这话,为黄霸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答应了他。从此,两人在狱中学习、讨论,从不松懈,在狱中两度寒冬。黄霸所说的那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早晨得知了真理,那么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由此可见,孔子爱真理远远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孔子一生好学不倦.曾说,“…  相似文献   

11.
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对他的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向我们昭示了一条艺术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创新。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那么它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一、情中“探”——在探究中认识生活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主题活动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教育目的的一个重大变化,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因此语文美育首先不但要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等近期的现实的教育目标,而且一定要有终极目的:形成审美人格,体验生命愉悦,追求美丽人生。其次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语文美育理念:让生命焕发出活力,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美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任常梅 《文教资料》2006,(9):136-137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管理的人性化。“以人为本”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的管理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阐明了  相似文献   

15.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活就在于创新和个性。著名画家齐白石就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就形象而深刻地告诉我们,一味地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那些名师之“名”也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特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达到了艺术的至高境界。当然,在其过程中,也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但更多的是他们自己的独创,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色。教学艺术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来不得半点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靠出去浮光掠影地“考察”和“学习”一番,然后回来“依葫芦画瓢”,还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17.
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幼儿艺术领域要求:“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案例下午手工活动,家长来园接孩子,孩子们正忙着剪贴……情景A 家长一边拿过剪刀、胶水,帮忙修剪、粘贴,一边喋喋不休地责怪:“你怎么剪得这么慢啊?剪得毛里毛糙的,难看死了。你看别人剪得多好啊。”孩子看看别人,看看家长。原本明亮的眼神一下黯淡下来了,不知所措地坐着看家长替他忙碌着……情景B 家长看到孩子在剪贴,马上说:“呀,你在做什么呀?真不错!”然后站在一边,欣赏孩…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德性的、价值性的教育,必须是因人而异、因情而不同的个性化、体验式、互动性、实践化教学。所以,其主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生命时光计算法,生命状态比较法,负重感恩教育法,南“死”观“生”法,生命历程观摩法,生命教育实体化建设法,生命教育活动体验法,等等。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掌握并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是推进生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效率低下。本文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渗透新课程理念,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效率低下。本文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渗透新课程理念,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