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 “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 怎么能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 “这是个‘我’字,”小和尚说, “但是写反了。”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还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 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 答。 “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相信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 ;如果课堂上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主动提出问题 ,你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比学生太多的高明 .长期以来 ,我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虽然多次在学生的问题面前“伤了自尊” ,但从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1  0 0 =?如果有学生问你 :“0的 0次幂等于几 ?”你会怎么答 ?可能你会套用课本答曰 :“没有定义”或“没有意义” .但如果学生追问 :“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答呢 ?这样的事我就遇上了 ,记得我是这样答的 :“你说呢 ?你们…  相似文献   

3.
开心驿站     
最后一问老师说:“快要考试了,试卷已经交到印刷工人手里。你们要好好复习功课,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学生:“请问那位印刷工人住在哪里?”也不知道老师:“克劳德。昨天考试时你抄莫德的答案了,是不是?”克劳德:“是的,可你是怎么发现的呢?”老师:“莫德第10题答案是‘我不知道’,而你的答案是‘我也不知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埋怨“:这个题目老师不是刚讲过吗?你刚才在不在听?“”唉,刚才老师不是问过大家‘理解这个词的小朋友举手’,你不是也举手了吗?怎么现在又不知道啦?”……是的,对于课堂上学生究“竟听”到了多少,我相信我们有许多老师(包括我自己),有时真是非常茫然  相似文献   

5.
怎么老是你     
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are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oldareyou?’是什么意思?”这个同学想了想说:“怎么老是你?”怎么老是你@李婕  相似文献   

6.
“妈妈,‘看电视’英语怎么讲?”莉莉问。“Watch TV.”妈妈正在看一本书,听到莉莉又问她,头也没抬就答了一句。“啊?不是‘look TV’呀?”莉莉又问。“那么,现在,may I watch TV(我可以看电视吗)?”“No. I’m reading a book.”(不行。我正在看一本书呢。)“那晚上爸爸妈妈可  相似文献   

7.
小小董事长     
一天傍晚,我们全家人吃过晚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着看着,我开口了:“最近不是老讲‘与时俱进’吗?干脆咱们家也来个体制改革吧!”爸爸笑着问:“你说怎么改革呢?”我想了想,说:“这样吧!以前不是什么事都由父母做主吗?现在不能那样了。咱们民主选举一个家里的董事长,任期一周,看谁在任  相似文献   

8.
笑话一箩筐     
怎么老是你英语老师问一个学生:“‘How are you?’是什么意思?”学生想how是怎么,you是你,于是回答“怎么是你?”老师生气又问另一个同学:“‘How oldare you?’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9.
一庄周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周看到桥下水中的鱼,说:“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是鱼儿的乐趣。”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乐趣?”庄周反问:“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二晋人诸葛恢与丞相王导争论姓氏的先后。王导说:“为什么人们习惯说‘王葛’而不说‘葛王’?”诸葛恢答道:“譬如人们习惯说‘驴马’,驴难道能比得上马吗?”三南朝时,齐高帝与书法家王僧虔共习书法。一次,齐高帝忽然问王僧虔:“你和我相比,谁的字最好?”王僧虔答道:“我的字是臣中最好的,您的字是帝中最好的。”齐高帝大笑道:“你很善答。”王…  相似文献   

10.
我在辅导学生阅读《景阳冈》这课时,有个学生突然提了这么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作者要称‘老虎’为‘大虫’呢?”这个问题把我给问住了。说实话,《水浒传》我看过,《景阳冈》我教过,辅导课我也备了,怎么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呢?真是“大意失荆州”。怎么回答学生呢?我如牛负重。“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待我‘研究’一下,再作解答。”我表扬了那个学生。其实,说是在表扬,倒不如说是在婉转地“脱逃”。  相似文献   

11.
催芽     
一大清早,邻居就兴致勃勃地对我讲起了他们家的小客人:“昨晚上我那小外孙从四川来了。嗨,这小家伙也真有意思!我们屋里不是有张小圆桌吗?他一来就扒在上面又是量、又是写的,忙个不仃。我问:‘你干嘛呢?’你猜他说什么?他说:‘外公,我帮您算算桌子的面积!’我一听惊奇了,心想:才五岁的小孩就要算圆面积,能行吗?就说:‘刚下火车挺累的,快歇会儿吧,别胡闹了!’‘胡闹?我才不是胡闹呢!’他的小咀巴都噘得快要挂住油壶啦!我说:‘那好,我问问你:圆面积怎么算?’他随口就回答:‘半径乘半径乘π’。我又问:‘π等于多少?’‘三点一四。’一会儿,他就把圆桌的面积计算出来了,我一看,嘿!还真算对了呢!接着我又问了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他都熟练地回答出来了。这个事儿你看新鲜不?”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相信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 ;如果课堂上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主动提出问题 ,你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比学生太多的高明 .长期以来 ,我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虽然由此而多次在学生的问题面前“伤了自尊” ,但从中却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1.0 0 =?如果有学生问你 :“0的 0次幂等于几 ?”你会怎么答 ?可能你会套用课本答曰 :“没有定义”或“没有意义” .但如果学生追问 :“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答呢 ?这样的事我就遇上了 .记得我是这样回答的 :“你…  相似文献   

13.
说混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随处你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对白 :“老王 ,多年不见 ,过得怎么样 ?”“‘混呗’ ,你呢 ?”坐禅的生涯叫“混” ,官职的升迁叫“混” ,鱼目混珠 ,混水摸鱼 ,蒙混过关…… ,混仿佛充满了整个世界 ,不是笑人 ,有人还拿出“混世魔王”作比 ,令人好不惊奇。在校园中 ,“混”也随处可见 ,我有一位同学 ,问他为什么说学习要“混” ?答曰 :“学习 ,稀里糊涂。生活 ,枯燥无味。不‘混’ ,难道坐享其成吗 ?”殚精竭虑 ,好久我才悟出 :“混”是一种极不自信的内心独白 ,自诩“混世魔王”者 ,其内心深处有一个致命之点 :自卑。因为不自信…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观摩课。老师正在上 《第一场雪》。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 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 老师问:“‘山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山川’就是高山河流。” 老师又问:“文章中不是有‘河流’了吗?如果‘川’字当河流讲,这个‘河流’不是重复了吗?”  相似文献   

15.
幽默集中营     
用第一人称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打开书了吗?请阅读下面的故事,然后用第一人称叙述。我的问题你们都听懂了吗?”这时小林同学举起手,老师问他:“小林,你有什么不明白吗?”“老师,怎么理解您说的‘用第一人称复述’呢?”小林问,“譬如说有这样一个句子:‘蜜蜂从蜂巢里飞出来。’如果我用第一人称复述,难道要说成‘我从蜂巢里飞出来’吗?”棉花与铁的比较老师问妞妞:“10公斤棉花和10公斤铁哪一个重?”“当然是铁重。”妞妞回答。“怎么会呢?妞妞,它们一样重。”“假如你先把铁从窗户扔出去,打在一个过路人头上,然后把棉花从窗户扔出…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不写白字老师:“你怎么一写到‘白’字就空起来不写呢?”学生:“爸爸告诫我,千万不要写白字。”笔误某生正在尽心描述着一人物的外貌,偶遇一字不会,遂问其同桌:“一副眼镜的‘副’字怎么写?”“一副跳棋的‘副’!”  相似文献   

17.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怎么是‘有声’的爱呢?应该是‘无声’的爱呀!”且听我慢慢道来……“臭死了!我说过多少遍了,刚脱下来的鞋子要放到阳台上去晒一下,你怎么老是听不进呢?你看鞋子这么脏也不洗一下,真不讲卫生。还有你……”这不,我刚一进门,这“有声”的爱的“浓香”便迎面扑来,即使你现在是头昏脑胀,也会“精神一振”,做如下几个动作:提鞋奔向阳台,丢下鞋子跑进房间“闭门思过”,坐在椅子上长吁一口气。别以为现在可以耳根清静了,别急,还有呢:“哎呀,你这孩子,鞋子这么脏,又有灰尘,能放在地砖上吗?你知不知道扫地、拖地的辛苦啊…  相似文献   

18.
字迹潦草     
学生打开作文本,对老师写的评语看了又看,怎么也认不出写的是什么,他就去问老师。 学生:“您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二老师仔细看了一会,又想了一番说:“你怎么不早来问,可能写的是‘字迹潦草,以后注意’!” 学生:“怪不得,我看了半天,认不出来是什么呢。”字迹潦草@任万良  相似文献   

19.
唐晟,是本班乃至本校有名的人物,他那条三寸不烂之舌惊天地、泣鬼神,人见人怕,鬼见鬼愁。自从看了《大话西游》后,他更是深得影片中唐僧的真传,目前已经练到可以把人说到昏厥的程度,所以大家一致封他为——“唐僧”。听,“唐僧”正在对今早的第三个同学进行“轰炸”:“你真的想借我的橡皮吗?如果你想借,应该说声‘是’或‘对’,但你为什么要点头呢?万一我看不见你点头怎么办?万一我是瞎子怎么办?当然我不会是,也不可能是瞎子——你应该庆幸我不是瞎子,要不怎么看得到你点头……哎,我话还没说完,你怎么可以睡觉呢?况且一大早就躺在地上睡觉会…  相似文献   

20.
我在自己的一部著作的后记中有一句话:“感谢我的祖国。”编辑说:“这句话要改一改。”“为什么?”他答:“怎么是你的祖国,不也是我的祖国吗?”我跟编辑开玩笑:“那就改成‘你和我的祖国’吧。”“那也不行。”“怎么改呢?”“改成‘我们的祖国’”。真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其实,用“我们”代替“我”也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我们”总不能包括日本人吧,这个“我们”大约是指全体中国人,但是,大约还要去掉那几个汉奸吧,你愿意同那些背叛祖国的人一起说“我们的祖国”吗?所以,“我们的祖国”还得改为“我们全体热爱祖国的人的祖国”才不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