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当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全面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而且是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观念和手段上,当代教育都应使得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普遍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傅谨 《美育学刊》2021,(2):7-12
美育全面进入公共教育领域,是中国当代教育理念的重大跃迁,让教育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知识传播和技能传授的范畴。审美鉴赏和艺术实践是美育相辅相成又截然不同的两条途径,都应包括戏剧教育。戏剧教育侧重于培养合作精神、相互理解和自我控制,因而在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它主要不是为实现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目标,尤其是戏曲教育,更应重在通过审美鉴赏实现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传统人文精神失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逐渐缺失。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及画论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内涵和思想。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借用传统山水画人文精神来反映自己在现实社会诸多问题遭遇下的内心诉求和现实关照的作品,以此来主动地寻求以人的有限个体生命超越自我现实生存意义上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批评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分析,从中国设计教育的现状着手,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大一统"模式下出现的弊端:落后的重"艺"轻"技"的艺术设计教育态度、专业设计与布局的不合理、高等设计教育人才输出与制造业需求的脱轨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并对中国设计教育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辅相成。因此,围绕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特征,通过多种途径,结合中国梦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促进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以最强大的决心去共筑中国梦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角度 ,在理清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的基础上 ,简要论述教育与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并探讨在一定社会条件下 ,教育与人、人与教育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它反映了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抗战必胜的信念,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展现这段历史的文献资料,抗战遗迹,博物馆和纪念馆,以及影视媒体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让它们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作用,是针对当代云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探索.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社会实践的活动,媒体平台的传播,四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最终把滇西抗战资源有效的运用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视角探究高职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是通往素质教育的桥梁和基础,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礼仪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有效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承受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软实力以及建设美丽中国等方面。高职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本国历史和文化传统方面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法学教育。就法律的形式技术而论,中国法律比较接近民法法系。作为民法法系代表的德国,其高等法学教育更有许多值得各国借鉴的地方。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论述了德国高等法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的不同,以期对中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视角,从探究、改良思政教育途径为方向切入研究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当代青年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当前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全球化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笔者从参与推动全球化进程的主体及其作用方向的维度 ,将教育全球化划分为“独白”的教育全球化和“对话”的教育全球化。并在此基础上 ,从教育全球化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予以理论观照、解释批判 ,以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当代社会,探讨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设置了国际法教育,开启了近代法学教育之路。从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西学,法学教育全面兴起,到20世纪初晚清新政期间,借助修律活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均取得飞跃发展。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肇兴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自救图存抵御外侮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一方面培养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促进中国近代法学的产生;另一方面,因缺乏本土性,移植色彩浓厚,又带来诸多弊端。反思中国近代法学教育有助于当代法学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巩固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而中国梦的表述则表明了中国人富民强国的强烈愿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人的努力,当代大学生更是责任重大,因此,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中国梦的角度阐述了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社会具有正向的引导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怎么样使当代校园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我们必须从校园文化的本质,内涵以及特点出发,来构建一个适合和谐社会主义要求下的和谐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全民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高尚的社会道德又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主义以体育运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对青年一代进行身体、心智和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阐述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危机,强调了奥林匹克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在理想、精神、爱国主义、热情奉献与开拓创新、诚信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提出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