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文体流别论     
“文体”包括体裁、语体和风格3个层面。中国古代文体类别繁多,因为文学尚未自觉,故文学文体和应用文体混为一谈。随着文学观念的逐渐明晰化,文学文体的语体特征得到强化,形成“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现象。古代中国文体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文本的功用,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划分主要是借鉴欧洲的观点。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文体总是处于不断的分化和融合的过程中,因而文体学的研究也应在分门别类的同时注意综合归纳。文体划分应以文本的“大语境”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所谓“辨体”,即从形式、题材、风格等层面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不同文体之间的异同。骈文、古文和小品文的体裁特征是不同的;诗、词、曲三者是有区别的;而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既非典型的诗,也非典型的文。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古代诗歌与散文》的三个特点。《古代诗歌与散文》以“辨体”为基点,其显著特点是:在体例上以文体为经,以时代为纬,在内容上注重文体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文体类型的深入分析。与通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相比,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委托项目的《古代诗歌与散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类型给予了更为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品,其特征主要在它反映对象的形式。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依据应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主要是文学文本在语言运用上的相似性。文学体裁是由文学文本语言运用的相似性进而影响其结构模式和形象塑造的类似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形式规范。从文学体裁的语言运用特征即可看到文学文本的语言自身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体裁的四分法,即注重从文学文本的外在形态来分类,具体划分为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含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本文对这四种不同形态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运用上的特征进行探索阐释。  相似文献   

4.
园记是记体散文中一个次文类,伴随着园林的发展,起源于魏晋时期。中唐时期出现“园记”之名,由此创体;宋代出现大量园记作品,因文立体;明清时期园记创作更加繁荣。园记正体以园林纪事为主,描写园林景观兼有体道究理的议论。园记在流变过程中既尊体又有破体。园记破体方式表现为借园林题名议论说理;以赋体之法铺陈园林景观;用骈体为园林状物写景。园记别体形式有托物寓意;篇末系以诗歌,韵散结合。  相似文献   

5.
英语商务信函作为一种体裁,属于边缘文体,同时具有书面语和口语的文体特征.本文旨在从语言的角度,在例证的支持下,就该体裁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近代报刊而出现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体选择上刻下鲜明的报章文体的烙印。报章文体以其强烈的社会特征和意义影响了现代文学创作主体的文学观,使现代文学甫一发生,就朝着启蒙大众的现代方向发展,并进而决定了现代文学的文体选择。  相似文献   

7.
早在《诗经》、楚辞的创作时期,就有一定的模拟创作的迹象。两汉时期,在赋的创作中也表现出模拟创作的倾向。魏晋时期,模拟创作的创作风气进一步兴盛,对魏晋时期文体论的发展成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时人进一步关注文体的特征;开始辨析文体的源流;相近文体被区分开来,也出现了按体选文的文集。  相似文献   

8.
干谒文是初盛唐新兴的、兼应用性与文学性于一身的特殊文体,其文学性表现气盛言宜、神采飞扬的风格、真率直露的情感、叙事的独具匠心、语言上由骈入散,或纯用散体等。不少士子花费大量精力去写作干谒文,使干谒文的文学色彩愈来愈浓,由应用文体向纯文学靠拢。一些出色的干谒文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从而推动了初盛唐文学的普及和金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天下尚文”的浓厚文学空气,有利于唐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与"文体净化"论论争的一极,"文体净化"论强调散文文体的纯洁性、独特性,它提出的依据主要来自文体的历史演变、五四散文的创作传统及五四散文理论思想的发展,它的目的旨在维护和强调当代散文的艺术标尺。不过,倡导者在对艺术散文文体进行规范时,还应及时把握90年代散文母体中新的成长点——思想随笔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文体,从它的起源时代开始,经过漫长的艺术积淀,最终形成了显示自身品格的一些文体特征。文章摘选出客观对应物、意象、象征、契合这样的诗学文体范畴,就它们的内涵、演变、审美效果进行分析,以此凸显诗歌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赋”字从最初表示动作的征敛之意进而发展到对于(周)王政的颁布和陈述,这种赋政方式随着西周的衰亡逐渐渗透到各诸侯国士大夫们的政治、外交生活中,以赋诗言志的方式表现出来,继而由赋《诗》言志发展为赋颂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一直处于与音乐伴奏脱离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口颂式的铺陈,同时它也充分吸收了先秦各种文体之长,成长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全新的文体。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及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不能不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对文学史的论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更是必须取资、必须认真钻研的重要对象。《文心雕龙》研究虽已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刘勰文学叙事观点的发掘和论析者。从叙述学角度看《文心雕龙》,其前半部即文体论对各种文体规范、代表作品和发展演变轨迹之描述评论,实包含着不少与叙事和叙事传统有关的内容,可以见出这位严格立足于文学史实际、力图对文学写作实践作出抽象概括的理论家对叙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其书后半部即所谓创作论论述了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却没有集中阐论叙事问题的篇章,其所论以传统诗文理论为主。这也并非偶然,实际上反映了截至南朝齐梁时代文人们的主流文学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深厚和强大。《文心雕龙》所表述的文学叙事观虽然相当朦胧粗浅,但联系整个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叙事文学和叙事理论的发展轨迹,则应该看到,以刘勰为代表的这种文学叙事观,不能不说是根深而流远。  相似文献   

13.
报告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一个品类,历时百年,由附庸到独立。传统文学的既往模式已不适于这种极具跨文体特性的文学样式,廓清并规范其文体品质,是延续和保持其文体活力及其个性的关键与基础。文章以小说、新闻等文体的特性为参照,提出了报告文学的四个文体品质——真实、知性、剖示、责任:知性是外壳,体现其理性魅力;剖示是手段,挖掘其思想深度;责任是灵魂,凸显其精神风骨;而真实则是一切的前提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与文体是密不可分的。翻译若不注重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本文以对散文《落花生》两译文的赏析,探讨了汉语散文英译的若干问题,论证了"译无定则,以意定译"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才能不被诗所代替,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诗词同源从渊源的角度提高了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的杂文创作在文体形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创新态势,它表明杂文创作主体艺术上的日渐成熟。这种成熟就创作主体对文体形式的处理把握上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其它文体形式的借鉴与融合更直接、更完整;二是对其它文体形式的借鉴更能反映作者艺术追求上的自觉;三是对其它文体形式的借用获得了超越形式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中体裁教学法就是将体裁、体裁分析法充分应用到大学英语写作实践教学中,并运用体裁对写作进行规范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将体裁教学法合理应用到写作教学中,能培养大学生对语篇体裁的意识并使其良好地掌握体裁特征或了解不同语篇都有属于自身的交际目的和结构,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了解且学会应用,来进行创作某一体裁的语篇。体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学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诗、赋、骚、书、序、记、词、楹联等,这些文体大多数在萧梁以前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相当成熟。文章欲从《文选》所著录的作品来看萧梁以前的旅游文学作品的文体分布和文体发展情况,从而管窥旅游文学文体在旅游文学初期阶段的使用概况。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用"推源溯流"批评方法追溯"文"之起源,探寻文体发展,论述特定时代文学思潮及评定某位作家创作风貌,既自觉又娴熟。究其成因,大致有三:其一是传统因袭,包括学术传统与文学传统,为此批评方法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其二是时代风尚,模拟风气盛行,上升到文学批评理论高度即是"推源溯流"批评方法及其实际运用;其三是个人素养,刘勰博闻强识,融通百家,为其从事批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自身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诗、词、曲、赋等主要韵文体式的形成都有赖于民间韵文的启动作用。说明韵文文体演变中的民间韵文启动律是客观存在的;这种规律之所以形成,是因为民间韵文在创作思想、创作过程及传播方式上均具有恒久不息的开放性与创造性;民间韵文启动律的存在对于韵文文体演变研究中许多重要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