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特别强调每个教师都必须拥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意识。课程意识需要呼唤主体的教学自觉。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平等合作、追求主体间相互理解,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事件与各种信息的刺激,需要充分调动双方的知识储备和智慧潜能,梳理原有的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寻找有效的成长途径,建构具有个性的意义世界。一、以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所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在整…  相似文献   

2.
课程理解是课程主体对课程所产生的意识的总和。课程到课程理解暗含一种观念的加工,这种观念的加工,实现了主体的建构过程。教师在对课程的理解过程中应与课程设计者、教师自己、学生进行三次对话,以缩短教师与课程设计者、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自省与自觉,实现主体双方在对话中对课程理解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3.
课程意识:蕴涵与路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价值以及如何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实然课程的反映和对应然课程的追求。课程意识的意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重大的。做一个新型教师亟需树立课程主体参与意识、课程重建意识和课程评价意识。生成课程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反思性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课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自觉性,不断树立和更新自己的课程意识。教师需要树立三种课程意识:课程主体意识、课程动态生成意识和课程资源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可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向更具发展性和针对性的方向转变,向更具创新性的方向转变,向更具协作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职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个复合体,应该包含明确的目标意识、清醒的主体意识和敏锐的资源意识。而形成正确的课程理念和进行课程的价值反思是培养高职教师课程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课程创生:中小学教师主体性的自我确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创生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的产生是对历次课程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深层反思的结果。该理念提出的实质是确立教师的课程主体地位。但教师课程主体地位的确立从根本上而言需要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而这种主体意识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课程创生实践自身。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主题。要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一要注重观念,师生双方都要树立创新意识,确定共同的目标;二要注重过程,教与学都要创新,教师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学习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8.
一、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要有现代意识,即要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新…  相似文献   

9.
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学课程价值以及如何实施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课程的实然性反映和对课程的应然性追求,并由课程主体意识、课程重建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和资源意识等部分组成。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表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与处理教材的方式上,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影响高师教育类课程主体性教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类课程教学中提倡主体性教学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该文分析了影响高师教育类课程主体性教学的因素:主体性教学概念理解认识、师生双方主体意识、隐性主体等。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会萍  朱萌 《天中学刊》2006,21(3):23-25
对领悟教学实质的揭示,需要用复杂性思维。领悟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指向课程与自我的一个复杂系统,表现为学生对课程及自我的领悟系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系统和教师与学习环境的调设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系统。领悟教学的实质是学生自我主体的建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生长和展现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享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是影响课程实施的核心因素,他应当具有研究意识、生成意识、主体意识、课程资源意识和反思意识,唯有具备这些角色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树立课程传播意识。课程传播意识是课程意识的重要组成,其核心是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教师的课程传播意识内在地包含主体意识、内容意识、过程意识、媒介意识及效果意识等。教师课程传播意识的培养与生成要求教师秉持宽泛的课程意识,树立课程的传播本质观,提高自身的传播素养与技能以及养成反思性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专业认证是我国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改革的推手和内涵式建设的重要保障,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强化了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广度和效度,课程参与是主要途径。在专业认证实践中,教师课程主体意识不强、课程核心能力不足和课程研究动力欠缺影响教师课程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唤醒教师课程主体意识、培养教师课程能力和推进教师把课程研究作为学术,是提升教师课程参与质量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主体因素,而教师的课程意识则牵系课程改革成败,教师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教学的根本问题是加强教学主体——教师的自身建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课程内容的阐释者和传播者,在整个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对理论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做有效的阐释。因此,文学理论教学,需要教师有学科意识、整合意识、教学方法和创作实践,优化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建设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学校教学管理要积极研究并解决教师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校本课程建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仅靠政策的推动,而忽略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就有可能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点缀。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决定了课程改革是否取得成功。这一点,在我国的课程改革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往往更注重硬件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却忽视了对如何调动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的研究,导致在课程改革中师生双方主体性的缺失。因此,课程改革要取得良好效果并进一步深化发展,必须唤醒师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改革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主体因素,而教师的课程意识则牵系课程改革成败,教师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引起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