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国际借鉴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于推进低成本减排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还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虽然已经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碳交易法来规范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使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造成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碳减排的法律监管机制缺失、碳商品的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健康发展.在当前中国碳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为中国启动全国性的碳减排交易市场以及日后实现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对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基于此出发点,本文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经验,希望在中外比较中,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中国5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对象,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GARCH-BP组合模型分析了碳交易价格收益率的波动特征.结果显示:5个碳交易试点均存在波动聚集性的特征,且波动的持续性较长.5个碳交易试点中只有广东碳交易市场的收益率与风险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减少碳排放,对传统的环境经济学框架带来新的挑战。现有的国外碳交易市场和国内的碳交易试点,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为此,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在中科院举办“碳排放交易的理论前沿和实证经验”国际研讨会上,从碳交易市场规则、交易机制效果评估、减排成本、国际碳市场经验总结等多个方面对碳排放交易理论和交易实践进行了专门深入的研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文章对此进行综述,并提出碳排放交易理论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结合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尚不明朗的实际情况,构建实物期权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和碳交易价格波动下企业清洁技术投资的最优投资阈值点,采用二叉树定量分析实物期权的价值,并评估能源价格和碳交易价格波动对企业清洁技术投资的影响,以期指导企业的技术投资管理以及为低碳政策和政府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EU ETS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了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权总量分配两阶段决策模型,并根据天津市碳排放权交易现状,选取石化行业进行模型算例。研究得出:碳排放权总量不仅与企业排放参数相关,同时受到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同质企业市场下,碳排放权总量受碳排放权价格均值影响较大,与价格波动无关;单个企业碳排放权总量受企业减排技术成本因子影响较大,受碳交易市场价格总量系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为研究对象,针对碳排放权分配中"预留量"问题,提出试点省市之间"弱关联性"的定义,并建立了WD ZSG-DEA模型,评价分析了2013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元年的碳排放权分配效率,探寻了中国碳排放权公平合理分配路径。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七大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效率较高,北京、重庆、广东、深圳为第一层次,上海、湖北次之;基于"弱关联性"的WDZSG-DEA模型与传统ZSG-DEA具有相同的效率调整结果,且迭代次数较少;考虑"弱关联性"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均衡调整量额度可以表现碳交易市场按时履约的困难程度。最后,按照WDZSG-DEA迭代结果,得出我国试点省市碳排放权分配结果及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际典型地区碳交易体系进行综述与分析基础上,提炼出中观层面碳交易体系的共同特征,并对各自存在的不同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省情对国际碳交易体系进行了适用性研究,发现5个具有参考价值的要素和4个需要调整修正的内容;最后,对我国建立省级碳排放交易体系提出了具体建议,并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煤炭大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碳排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通过VAR模型分析了中国1990年~2018年间碳排放的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目前我国碳排放,并进行总结建议。研究表明:(1)减少碳排放同时兼顾经济增长;(2)基于碳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转移;(3)完善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4)提高原有技术,发展清洁能源;(5)加强国际碳减排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区域碳交易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区域内碳汇与碳排放冲抵,实施碳交易,既是应对全球挑战、担当减排责任的远见卓识之举,又是适应经济迅速提升、降低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行动之策。基于立足国情、探索新路的客观分析,我国实施区域碳交易的条件基本具备。以"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模式和实践,具有操作的市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通过虚拟交易步骤全面论证测试后,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待条件成熟和政策体系完善后,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为全国碳交易的推行提供范例。经过渐进实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DSR模型,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和发展状态两个维度,选取碳交易市场建立时考虑的8个指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09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聚类分析,对中国碳交易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应首先构建跨省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分层逐步推进,建立代表性省份对应的碳交易先行区;火力发电应作为中国碳交易的先行行业。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管理》2013,(4):3-7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世界上各国各地区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随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各省市的试点,如何吸取前人经验,取长补短,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实施有重要作用。加州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经历了六年的规划和筹备,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美国第一个全州范围的交易市场,加州的经验对中国在排放权交易方面的尝试有借鉴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加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实施,包括制定法律,编制规划,数据上报,与社会的沟通,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关键要素,如排放限额的制定,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拍卖、排放权的补偿以及法规的监督实施。本文总结了加州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2,(10):185-191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由于尚未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被迫处于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丧失碳交易定价话语权。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掌握国际环境谈判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和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分析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认为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必须先建立区域性碳市场;借鉴重庆市"地票"模式的成功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碳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通过碳汇、碳源评价,摸清市场基础,创新设计重庆碳交易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在政策的规范指导下,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最后基于市场设计,提出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李昂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211-222
以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长期价值;宏观层面上,随着碳市场流动性的提升,该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的促进作用增强,对长期价值的消极影响也得到缓解;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短期、长期价值在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中均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企业绿色价值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胡根华  吴恒煜 《软科学》2017,(2):136-140
采用EUA现货与期货价格、CER期货价格日数据,结合AR-GARCH与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碳排放市场的波动聚集与结构转换特征.结果发现:(1)市场存在尖峰厚尾与波动聚集,且存在较大的尾部风险;(2)市场呈现明显的状态转换结构特征,其中EUA现货与期货市场的结构变化较大且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下跌状态;(3)市场在上涨、盘整和下跌状态下的期望持续期均大约为5天.此外,从盘整状态和下跌状态到上涨状态的转换概率比较小,市场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状态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区域碳市场多样性的特点及区域试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基于Swarm平台的碳交易市场仿真系统,模拟几种初始分配方式下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流动性、波动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衡量碳市场运行效率。考察碳配额初始分配方式对具有不同行业分布特征的区域碳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能耗行业聚集区域采用祖父制分配方式时,流动性较高,波动性稳定,且碳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为最优的分配方式。在高低能耗行业散布型区域及高能耗行业密集型区域中混合分配方式虽然提升了流动性,但碳市场均未达到弱式有效,则配额分配应考虑向拍卖方式转移,既能推动企业形成高效的生产模式,也有利于形成透明的碳配额市场交易价格,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交易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碳排放交易初始配额分配机制、碳排放交易的价格机制和碳排放交易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碳排放交易发展的现状,对碳排放交易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中国碳排放交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选取欧洲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现货和期货数据,以及芝加哥气候环境交易所的数据,根据在险值理论、条件方差理论以及极值理论,构造GARCH-EVT-VaR模型,度量上述两个市场的正常波动和极端情况下的期望风险。对比两个市场的波动情况、市场效率以及市场风险,本文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跌风险更大,并且下跌的信息对于市场的影响更明显。另外,认为强制性交易市场更适合碳排放权交易,且期货交易的引入增大了碳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