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世界生态文学发展的影响下,在中国生态危机的状况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生态文学创作逐渐兴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小说、生态散文等创作,对于揭露生态危机呼吁生态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生态文学创作大多缺乏对于生态问题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生态批评理论研究处于滞后状态,生态文学批评尚未得到文学批评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姜乘鹤 《考试周刊》2009,(42):31-32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福斯特在小说《印度之行》和《霍华德庄园》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美学的角度来重新解读那些优秀的文学文本,不仅可以以多维的视角丰富文学文本的内涵,更能够为当今的生态美学的审美提供更为丰富的审美经验。本文就是尝试着以生态美学范畴中的"家园意识"这一视角来重新解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相似文献   

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与自然的双重角度研究文学,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自然观,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可解读出D.H.劳伦斯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的统一"和"女性对男性的抗争"两大主题。在当今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丰富的文化和生态内涵对构建两性和谐、天人和谐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劳伦斯在小说《菊馨》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批评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要繁荣文学就必须调整好文学批评姿态,广西的文学创作逐渐走向成熟,成果颇丰,“百花齐放”的局面似已形成,但此时我们也希望文学批评“百家争鸣”的时代的到来,尽管我们的文学批评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遮蔽或失衡。本文就广西本土文学的批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通过文学批评推动文学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用生态批评:文学、生物学及环境》是第二波生态批评即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格伦·A.洛夫在该书中自觉借鉴生物学或生命科学知识,建构生物学取向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彰显出环境公正生态批评的跨学科特征。实用生态批评重新审视传统的“人”观、自然观和科学观,打破思想文化领域的诸多偏见,并运用生物学视角重新阐释田园文学的魅力及其存在价值,揭示了田园文学创作和欣赏的深层原因。格伦·A.洛夫还依据自己的实用生态批评理论进行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重新审视和解读文学经典,试图探求文学批评和生物学之间可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批评主要是以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等思想观念作为指导,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的现代化文学批评理论,宗旨是探索文化、自然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拟从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基本内涵出发,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全面阐述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旨在推动生态文学批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首开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 ,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 ,提出了“知音难”的现象 ,讨论了知音难的主客体原因 ,揭示了文学鉴赏的一般规律 ,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生态问题下的文学创作巳成全球关注的焦点,但关于中国大陆生态文学刨作尤其是当前生态危机加剧又积极倡导.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相关理论研究却显不足,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厦清生态危机下的中国大陆文学创作的内涵概念,通过对生态写作精神资源的追根溯源.重点反思当下大陆生态写作现状,并对生态文学发展趋势大胆展望,分析探讨文学创作如何与生态文明结合,以期呼吁进一步发挥文学及文本内的生态意识在感受生态危机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是诞生在我国南朝齐梁时期的关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以及文章学诸多理论问题的巨著。它体大思精,既对我国六朝以前的文化、文学艺术的复杂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刻论述,也对处于自觉时期的魏晋文学作了理论的概括和总结。《文心雕龙·知音》集中体现了《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基本思想。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学批评活动中批评家的个性、趣味、修养以及批评标准的确立等问题非常注意,而对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文学欣赏的有机关系往往重视不够,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我们建立富有生命力的文学批评的工作。本文旨在应用整体的、联系的和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观点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批评论,以期有助于我们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与“文学”的遇合,凸显出人的生态本质与语言本质,旨在构建以生命意识为主导的社会公共性话语。中国三十多年生态文学创作还存在着深层生态伦理矛盾、价值观混沌与审美性缺陷。这种情状尤需要立足中国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复杂性,对生态文学作出本体论的澄明,使之在人类生存与文学创作上担负起引领性,成为真正的生命艺术。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之初,随着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胜利召开,文学从属于政治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重获新生.以理论批评与作品批评为基点,试图从"人学观念的确立"、"为文艺正名"、"走向审美化的文学批评"三个方面阐述新时期政治解冻后文学批评重获新生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的观念嬗变.  相似文献   

15.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近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广泛的传播,它把文学批评放到生态环境这一背景之下,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评论视角,也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本文主要探讨生态批评这一理论形成的原因,意义以及近年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所取得的一些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那树》一文,在主旨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不管什么样的解读,都绕不开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生态批评理论”.所谓生态批评,就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艺学"的理论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命名入手,围绕生态文艺学的理论标识、独特内涵、哲学基础与生态美学建构等问题,反问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反思生态文艺学在中国的后续发展之可能性,提出了生态文艺学作为交叉学科,是从生态学的宏观视野出发的研究文艺与宇宙生态系统关系的学科,又从生态的角度看文学批评,反思表现论,借鉴摹仿论,强调生态高于审美,审美服从生态,生态与审美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创造"以物观物"状态的美学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美学中存在"天""地""人"三个维度,它们分别指向作家的审美理想、审美基础、审美见解。作家的审美理想需以敬畏之心坚守,以遵循天性的文学态度去维护;作家的审美基础来源于生活积累和文学素养,而文化寻根和地域化写作是两种突出的表现;作家的审美见解,与"文学是人学"这一基本命题相关,与"为天地立人心"的文学写作宗旨相关,而以人类的命运为核心的人类学写作也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9.
"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论范畴之一。将历代关于"雅"的论述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雅"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富于变化的范畴。作为一种审美典范,"雅"对创作主体的精神修养、文学文本的审美风格、文学创作的原则、文学鉴赏的标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艺术内涵和审美意旨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研究古代文论中的"雅"范畴对指导当今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发展现代文学理论、弘扬中国文化精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诞生的生态女性主义在哲学、文学、生态环境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一些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作品,对其理论所构建的价值观、生态观以及生态女性主义对文学批评的重要影响和现实意义做出了初步的阐述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