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校园歌溪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我的教育之路何尝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了认识的不  相似文献   

3.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体现了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彻悟后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8):53-54
高三的复习不应该让学生只停留在得到题目的答案,回归课本让学生从"二次学习"的角度,从整体、宏观的高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面对我们高三的学生,必要时需要达到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更要求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的数学教学观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也是一个认识逐步清晰的过程。1990年8月,我第一次踏上讲台,从此与数学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十余  相似文献   

6.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仔细想想,高中思想政治课"用教材教"何尝又不是经历着这样的三重境界。崔允漷教授认为,"用教材教"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自主地  相似文献   

7.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佛教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其实教学也犹如参禅:课堂之初,教师要构筑"青山流水"的教学节奏,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课堂之中,教师要精筑"灵山活水"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课堂之尾,教师要回归"真山实水"...  相似文献   

8.
顾婧 《学子》2012,(11):64-64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后世认为,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参禅,也同样印证了由青涩到成熟,直至圆融通透的人生。而笔者认为,此三重境界不仅印证了人生,还印证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便...  相似文献   

9.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细细品味发现,教师研究分析教材的过程与青原行思大师参禅的不同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0.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里所说的"山"和"水"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万事万物.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相似文献   

11.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是水。乍一读,如堕五里雾中,参不透其中的玄机,再一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小时候我们被保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是水。乍一读,如堕五里雾中,参不透其中的玄机,再一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小时候我们被保护在温室里,相信世界是按既定的规则运行,分不清梦想与现实,所以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直观而天真。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当回归本位,指向"语用"。近期,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孔子游春》一课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学生为本,实践了语用教学的三个层次,即"显性之用"、"储备之用"和"无用之用"。这让我想到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的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相似文献   

14.
正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细细品味,我们的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些教师仅满足于课本内容,课本讲什么就教什么;有些教师能在课本的基础上更上一层,直指问题本质;  相似文献   

15.
奇异的微笑     
陈志宏 《八小时以外》2013,(12):119-119
朋友从网上给我发来一张视频截图。乍一看,是一个女人的笑脸,细一看,感觉那女人不像在笑,再仔细辨认,疑云消散,不就是笑脸嘛!看一张截图,历三重心境,这和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对参禅境界的领悟颇为神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相似文献   

16.
从《孙子算经》至今,一千五百年来对《鸡兔同笼》的研究历久弥新,究竟有何魅力?从俞正强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罗列方法,回顾历程;解读方法,沟通联系;感悟方法,一脉相承"中,我们感受到一课三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们也从中感悟到:在一节复习课中如何"拎一拎"、如何"音声相和"、如何讲一个"数学寓言"。这些应该就是《鸡兔同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  相似文献   

18.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  相似文献   

19.
人生有三重境界,可用充满禅机的一段语言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20.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