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景物描写暗示典型环境一些作家,在他们的短篇小说中,常常用自然景物描写来表达不可能大段铺排的社会典型环境,令人深思、品味、琢磨。鲁迅先生在他的短篇小说《祝福》中写到:“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爆出闪光,接着是一声钝响,那是送灶的爆竹~~~”“新年的气象”竟是“灰白色”!鲁迅先生堪称着色的能手,这个“灰白色”分明暗示着旧中国的前途无望,没有亮色。“沉重的”是说旧中国是个沉滞的、死也不肯前进的一潭没有微澜的死水,当时的中国没有一点生机,步履沉重,停滞在腐朽的封建社会末期,而“晚云”恰恰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03,(2):14-14,23
当年,身在海外的冰心曾诡“母亲,纵使你在万里外,写到‘母亲’两个字在纸上时,我无主的心,已有了着落”。今天,在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之际,海外学子们用心弦奏响祝福祖国母亲的合唱:祝福家人、祝福故乡、祝福朋友  相似文献   

3.
“祝福”及其他江苏兴化市昭阳中学黄德焘本文讨论鲁迅小说(祝福)三个问题:什么是“祝福”;几次描写“祝福”;祥林嫂死于何时。讨论这些问题必须从(祝福)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一、什么是“祝福”(祝福)这样介绍:“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  相似文献   

4.
《祝福》起于“况福”,终于“祝福”。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中。鲁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5.
缘起与宏愿 2006年底受北京岁岁红数码科技公司之邀,我出任由他们致力兴起的“祝福文化产业”首席策划顾问和“祝福品牌”品牌导师,我们一起为“祝福”制定了远大的品牌使命:祝福文化产业——世界级的文化信仰和文化产业;祝福品牌——世界级的文化品牌;祝福有声相册——世界级的文化礼品与市场。  相似文献   

6.
金蛇狂舞去,挥洒满天喜讯;龙马迎春来,展望锦绣前程。马年到,马年祝福,少不了有个“马”字,诸如“马到成功““马年大吉”“马上有钱”“马上发财”等语。那么,祝福时为何称“马上”呢?且“马上”一词又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白雪 《学语文》2004,(11):1-4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 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鲁迅先生的《祝福》在写作上的特点,人们已经谈得很多了,诸如情节的凝炼集中,结构上的采用倒叙手法,环境描写的巧妙精当等等,然而关于它的对比手法的运用,却往往很少有谈及,被人忽略。其实《祝福》对比手法的运用是非常突出的,并且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它主要表现在对鲁镇的四次“祝福”和两次祭祀的描写中。第一次“祝福”是文章开头,描写鲁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满天飞舞”的大雪和“烟雾”中“乱成一团糟”的“祝福”。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而受尽折磨的祥林嫂却在这富人们的“祝…  相似文献   

9.
一、题目世事公平不公平,衡量的砝码是人心。我们曾经经历过公平与不公平,我们也曾公平或不公平地对待过别人……祝福捧出的是善良的心愿,祝福给人的是美好的祈盼。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祝福,我们也能够祝福别人……请捕捉触动过你心灵的生活,从“公平”、“祝福”中任选一个话题,不限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二、试题解说这是一道生活气息浓厚、颇具抒情味道的话题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需要抓住两点:一是从“公平”与“祝福”这两个话题中选出一个最熟悉、感触最深、写起来得心应手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背景复杂,教师们普遍感觉教学此文费时多,见效慢,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浓。我在教学《祝福》时,围绕数字“一二三”设计教学,抓住小说的要害,节省了授课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祝福》中的语言描写兴和县第一中学杜静波,孙力畲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所以,一般地说,人们在讨论小说《祝福》的人物刻画时,把“画眼睛”当作刻画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来讨论,这诚然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2.
《祝福》中的“三”笔者在备课时,有意将《祝福》中跟“三”有关的作品构成整理出来,便于学生记忆。一、内容要素:1.人物:三类①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鲁四老爷、四婶、卫老婆子、婆婆等。②封建礼教的受害者:祥林嫂。③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2.地点:三个卫家山...  相似文献   

13.
收获快乐     
祝福的话语,最能体现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当然,祝福中所蕴含的愿望,大多是人们目前尚缺的。闲来无事时,整理节日期间收到的那些贺卡,发现其中“快乐”二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这是否可以说,快乐也和石油、水一样,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了呢?  相似文献   

14.
“老师好!”     
当过老师的人,对“老师好”都会习以为常。细细品味,这简单的语言其实比诗还美。“老师好”听起来亲切而熟悉,回味时温馨又甜蜜。“老师好”是道不尽的默默祝福,是意无穷的声声礼赞,是千言万语凝成的最美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在《祝福》的开头,作者给我们介绍“祝福”景象时,展示了当时独特的“新年”氛围,从作者所作的色彩描写上看,如果只单纯地把它看成是对当时环境的直接呈现,是对自然景象的如实表现,那就未免太简单化了。“祝福”原本是充满喜庆祥和的新年大典,和这种喜庆气氛相谐相称的自然景观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单以“灰白”、“阴暗”、“夜色笼罩”这些显示“灰暗”的色调来表现当时的景象?这显然有作者的意图。我们在领会作者在这里所作的色彩描写时,  相似文献   

16.
《祝福》特意把文中的主人公安排在一个特定的风俗中,而且这个风俗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主人公的一生,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这个主人公就是祥林嫂,这个特定的风俗就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祝福的风俗。文章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也一再写“祝福”,连文章的题目也是“祝福”,那么这祝福的风俗在文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可以看到。滔滔黄河水从天而降,奔腾着涌向大海:“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呜犬喧”.你可以听到,在那虚无缥缈的仙境之中,声声源白天外的钝响为诗人的“桃源”充溢着静谧的气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可以感觉到浓厚的哲学意味融人明月的阴晴圆缺当中,还有那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你可以体会到身处艰难险境中的腊梅的孤傲、清高和它在经受风雨打击后的倔强与不屈。  相似文献   

18.
罗献中 《学语文》2009,(1):18-18
鲁迅的小说《祝福》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祝福时节的一个傍晚。“我”听到鲁四老节家的内室里有人在议论着什么,然后又昕到鲁四老节边走边高声地骂人。“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怀疑与自己的到来有关。正在惶惑之际,碰巧鲁家的短工前来冲茶,于是就向他打听内情。短工神态“淡然”地回答了“我”的几个询问。原来是鲁四老爷家里以前的女工祥林嫂在祝福前死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巧妙地把祥林嫂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集中在“祝福”这个特定环境里;并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眼睛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细读《祝福》,不难发现,小说冠以“祝福”这个标题,不仅是为了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某种气氛,更因为它是小说的中心事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悲剧的历史正是在一次次的祝福中渐次展现的。  相似文献   

20.
走进教室,当我猛然看到黑板上写着“祝易老师生日快乐”的大字,听到全班同学唱起祝福歌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巨大的幸福感充满了我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