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播新闻是广播电台的骨干支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新闻竞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其先声夺人,进而赢得听众。  相似文献   

2.
张筱红 《报刊之友》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陕”、“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广播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充分利用有声语言善于抒发和渲染感情的优势,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从而产生对听众感情的撞击,使广播新闻之情与听众之情实现相通与相融,以进一步提高广播宣传的感染效果,增强广播新闻的可听性。广播新闻如何向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呢?关键是充分挖掘广播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有声语言和音响所具有的以声传情,以声蕴情,以声动情,先声夺人的表达功能,去拨动听众感情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冲动”与“爆发”,使报道思想、报道内容留在听众的情感中。每当人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声情并茂入情入理的广播新闻时,往往情  相似文献   

4.
所谓可听性,是指广播新闻吸引听众的能力。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注意,当然主要取决于新闻内容;但广播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在节目形式上进行适当处理,照般照抄报纸新闻稿的写作、处理方法,就会抹煞广播的特性,降低节目的可听性。增强可听性,首先应发挥广播新闻节目“声音”的优势,以声取胜,先声夺人。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  相似文献   

5.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家广播媒体在新闻竞争中日益强化记者连线报道。笔者认为广播要实现抢先传播优势,吸引听众并提高受众到达率的竞争目的,记者连线报道是最大利器;而要做好广播的连线报道必须做到选取最有特点的新闻现场,强化报道的“画面”思维,并在注重语言表达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场音响,增加听众的现场感,从而调动听众的联想力,让听众在收听新闻时有“看”到新闻现场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新信息的要求。我们的广播新闻,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现场同步报道形式,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让听众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8.
何谓悬念?从广播新闻传播角度讲,“悬念”就是指广播新闻采编者通过某种手段引发听众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关切心情。那么,广播新闻传播如何利用这种技巧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9.
孙小平 《声屏世界》2011,(10):53-53
最快时间发布 广播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快。在当今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城市广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快”字上做文章。广播对技术要求简便.较容易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同步报道.因而,城市广播应多采用现场直播的报道形式.力争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采取这种“先声夺人,分秒必争.以快取胜”的新闻报道方式,广播就有可能在本地新闻的采集和发布上领先于其他媒体。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较之于其它载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和“活”。比之报纸,现场感强,音响的运用使听众感到真实、可信;比之电视,制作程序简单,传输迅速。所以,重大的现场报道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的优势,这也就给从事广播新闻采写的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对新闻更强的敏感和“临战”的镇定,倚马可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而广播是听觉艺术.要让广播具有强烈的“可视性”.就应在文字和音响上下工夫,让听众听出画面、听出意境、听出美感。而要增强广播新闻的“可税性”.就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重视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韩远 《记者摇篮》2007,(7):72-72
录音报道是广播新闻中最富有广播特色的一种报道形式,比单一的文字新闻更加突出了真实感。因此,广播新闻要吸引听众,除了要发挥广播新闻快、短、新的特点外,还应该充  相似文献   

13.
广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听众,赢得主动,就必须发挥快速、传真的优势,尽一切可能缩短新闻发生时间与新闻播出时间的距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1月1日正式推出“中国之声”,提出了“回归并强化新闻,回归并强化广播”的改版思路。回  相似文献   

14.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多写“视觉新闻”,以吸引听众。怎样才能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呢?笔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齐玉芹 《新闻世界》2013,(11):56-57
新闻价值,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广播新闻来说,广播新闻的价值是新闻对听众的意义。听众喜欢的、需要的、想知道的,就应该是媒体要大力报道的。本文列举了广播新闻目前遇到的困境,提出广播新闻要保持持久的影响力,就要从广播新闻价值这个理念出发,立足本地化,在增强新闻的实用性上下功夫,多触角地加强策划,塑造广播新闻实在实用的品格,打造广播新闻的品牌影响力,为城市广播媒体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新闻采访比作一个舞台,广播记者既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也应是台上的“导演”。这是因为广播新闻具有原声再现的独特优势,它要求广播记者适时转变角色,开动脑筋,“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广播“活话剧”。广播记者扮演“导演”角色的必要性与报纸、电视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传播速度快,再一个就是能够用音响去感染听众。失去了这两个优势,广播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广播音响包括记者的口播、采访对象的语言、环境音响、情绪型音响等。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让新闻中的人物、环境说话,这样…  相似文献   

17.
当下,新兴媒体不断涌现,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广播原有的优势越来越减弱。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需要补充更多的新型武器,而被广播业内人士誉为“轻型武器”的现场短新闻,以其“短、快、活”的优势,不仅受到广大听众欢迎和赞誉,而且已成为广播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佐料”和“绿叶”。现场短新闻给广播新闻增了光添了色,  相似文献   

18.
随着“珠江模式”和专业台系列台崛起带来的冲击波渐渐趋于平静,广播的发展似乎又陷入困境。面对报纸和电视的激烈竞争,广播呼唤着新一轮改革浪潮。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是新闻。这是因为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之一,其首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其次才是教育、娱乐等功能。从历年听众调查情况来看,了解新闻获取信息都是受众收听广播的首要目的,广播要想吸引受众,新闻就必须发挥带头作用。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台都在新闻改革方面积极进行探索。1994年10月,中央电台对其三套节目进行全面改革,推出整点新闻、半点信息,以及《新闻纵横》、《九州…  相似文献   

19.
刘琦 《中国广播》2009,(7):25-26
广播新闻的语言速度直接关系到听众收听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如何使新闻播音的语速更易于听众接收接受、便于听众理解、符合听众收听心理和收听需要呢?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笔者从听众构成与语速、听众层次与语速、收听方式与语速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