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巨安  徐年春 《职业技术》2006,(10):182-182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的教学落实有赖于教师良好职业道德行为。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是“两课”的必然要求,是教师的基本素质的核心,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亮点。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两课”教师的道德形象,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道德一直是学者们关注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滑坡,教育事件屡屡发生,人们更加关注师德问题,呼吁重建师德。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讨论,有必要对已有的师德研究现状进行分析。1.核心说。这类文章主要是中小学教师的经验之谈或教学感悟,讨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提出“爱”、“尊重”、“良心”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如《教师职业道德的宝贵精髓在于奉献》、《爱———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等文章。这些文章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宝贵的经验。2.重要性说。一些从事教育管理的作者写出了一些师德建设重要性的文章。如《…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各地出台的关于教师师德的“禁令”,真是何其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惩戒”、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严禁中小学教师奸污猥亵女生”、“教师不得单独与异性学生谈话”……我们不难理解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制定这些“禁令”背  相似文献   

4.
当前,造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又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还有“片追”现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弱化。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依据造成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5.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近看到太学教育书刊音像中心发行的《新世纪教师素养》一书。乍一看该书分为“师德篇”、“教学篇”、“发展篇”三个篇章,似乎很一般,仔细阅读以后,发觉还是有不少新意和值得思索的地方。例如书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为了便于理解,“师德篇”从不同的角度明确了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能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7.
雷婷  张博 《文教资料》2013,(34):106-107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都是近来社会比较热点的词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延伸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并且加强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会在教育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教育厅出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新政”,主要包括五项:职业道德与考核挂钩。首次把教师职业道德与绩效考核挂钩,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是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是当今教育新形势下的必行之路 ,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基础工程。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 ,教师素质的高低 ,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强弱 ,是一所学校是否兴旺 ,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 ,由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尽人意 ,再加上“应试教育”兴盛 ,大部分教师把精力都集中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上 ,只顾埋头教学 ,不注意道德修养与自身素质的提高 ;只知道用时间加汗水去获取教学成绩 ,而不去精心钻研教材 ,设计…  相似文献   

10.
简论市场经济与教师职业道德何均权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队伍中形成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一个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其价值有着“深”、“广”、“远”的影响。“深”是指教师的品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灵魂.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广”是指教师的品德作用广泛.不仅影响学...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昂 《中国德育》2008,(4):22-25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是对传统师德概念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教师专业伦理具有自律性、动态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教师专业伦理持续发展的途径是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和职场反思。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必须克服传统师德生成方式的不足,实现从身份伦理向专业伦理、从经验方式到理论方式的转换,注重教师专业伦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科学、合理地建构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使命迫切需要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两者的不同研究历史以及教师专业化的"技术化"研究误区,一定程度上导致师德教育未能深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层面来开展。师德建设要走出困境,取得实效,必须要注重与教师专业情意提升相结合,注重师德修养与专业知识技能形成"合金",使师德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建立评价机制 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研究和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形式,科学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能够推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师德养成是高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渗透。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文化氛围、馆员师德修养等几个层面分别论述高师院校图书馆在学生师德养成中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改计划项目要求,对近两年高师毕业生的师德和师能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实证研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略:一是构建师德与师能有机结合培养的育人格局;二是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素质;三是突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交际能力;四是切实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与师能锻炼;五是完善师德与师能培养的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7.
函授教学的特殊性规定了函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本文通过对函授教学特殊性与函授教师职业道德特殊性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揭示了函授教学的特殊性与函授教师职业道德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提出了函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加强师德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紧迫要求 ,目前高师院校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作者就此在高师院校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深化教改等方面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对职业道德养成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中职层次多,高职层次少;宏观的研究多,个人微观的研究少;尤其是对职业道德养成的心理基础的研究更少。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心理健康是职业道德养成的个人基础;职业道德认同是职业道德养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教师的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教师道德素养存在以下不足:道德囿于经验层面;专业道德素养欠缺;道德意识淡薄;道德敏感性缺乏。培育教师道德意应能力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道德意应能力的视角下,教师道德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能力到道德意应能力;与外部建立的道德关系由被动到主动;道德人格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应能力,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应注重教师道德意识的发展,教师道德动机与需要的激发,教师道德情感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