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福铎(蒙古名宝音),生长于科尔沁大草原,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大草原,一直在新闻园地辛勤耕耘。在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他满怀赤诚,坚韧不拔,踏雪原,穿草地,越沙海,走蒙古包,访牧铺,采编了近千万字的稿件。他抓准时代脉膊,弘扬主旋律,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笔触,感人的作品,先后向全区和全国推出了20多个重大典型,为宣传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和树立、宣传典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让绿色家园更秀美——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这篇长达6000字,加按语、配题图的通讯,2002年12月2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头条显著位置,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秘书长所说:“这是人民日报编委会对草原生态建设的厚爱,是人民日报宣传内蒙古的一篇力作。”这是2002年报社领导的策划之作,是记者部领导、编辑、记者的通力合作,也是我们驻内蒙古记者对草原人民的真诚回报。高投入——行万里路,洒千滴汗,足迹踏遍大草原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怎样利用固有的地域、独特的思维、权威的版面,显著报道当地突出的问题,这是需要潜…  相似文献   

3.
海南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在以椰风海韵闻名于世的海南省,竟有如此大片大片的草场,牧草长得比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草还要好。 记者最近来到海南省的东方、乐东、三亚、文昌等县、市采访,出乎我们意料,这儿深深吸引我的,除了那迎风摇曳的优美椰林,就是那翠绿欲滴的牧草了。  相似文献   

4.
30年未遇的大冒灾今年1月份,新疆阿勒泰大草原经历了一场30年未遇的特大雪灾。而我,作为亲眼目睹了这场雪暴的记者,有责任忠实记录下我所经历的一切。自去冬以来,特大暴风雪袭击新疆阿勒泰。灾民啼饥号寒、牲畜冻毙无数。灾情就是命令。经新华社新疆分社领导研究,我和分社摄影记者周文斌、司机李安琪于1月13日紧急驱车直奔距乌鲁木齐市800公里之遥的阿勒泰灾区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蒙古族记者,从事新闻广播事业已有10年。10年中,有数不清的人和事让我激情在胸,难以忘怀。听众反映,听雪奇采写编播的新闻和节目,充满了挥之不去的激情。是的,这激情是我前进的动力。我来自草原,草原给我以激情。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赋予了我强壮的体魄和博大的胸怀;是绵延的群山和潺潺的小河,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和细腻的感情。然而,更是10年间我接触的那些纯朴可爱的牧民老乡,那些生活贫困但却乐观向上的山里人,给了我采访写作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6.
草原千里行     
四月二十日晨,记者乘车离开呼和浩特,越过大阴山的四十五公里弯弯曲曲的盘山路,向祖国的第三大草原——锡林格勒驰去。在离锡林格勒百里之外的四子王旗(县),主人按草原的习惯,为我们备下了烤羊腿,高举酒杯为我们送行。“乌兰牧骑”发源地我们计划中的第一站是苏尼特左旗。一九五七年,这里曾诞生了第一支乌兰牧骑。下午,车子驶入了锡林格勒大草原。刚刚泛绿的草地,微微起伏,伸向遥远的天边。太阳落山时,半圆  相似文献   

7.
提起内蒙古草原,许多人便联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然而,你知道这个大草原今天到底还有多大吗? 内蒙古草原曾经是一片辽阔而完整的大草原,它西至宁夏贺兰山,北接黑龙江大兴安岭,东连辽宁渤海之滨,南抵黄河沿岸的鄂尔多斯。秦汉以后,随着有“马背民族”之称的北方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的骑兵依赖辽阔的大草原,纵横驰骋,经常南下进犯中原。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记者?现代汉语解释为是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采访新闻和写通讯报道的专职人员。当今也有人称记者是无冕之王。两种说法都无法把记者和官等同起来。 无冕,无头衔、无官帽,简而言之不是官,可现在有的记者却官起来了。开起会来,人家礼节性的请他上台就座,他也就俨然一副首长模样,人家客气的请他讲两句,他也就打起了官腔。人们对记者,尤其是对上边来的记者毕恭毕敬,不知是出于对“喉舌”的厚爱,还是怕挑刺曝光,或者是礼节之故,记者成了座上客。从这一点上我们不难看出记者的社会地位,但有的记者正是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态,就自觉不自觉的为自己头上加冕。一个新闻单位要是多有几个这样的“加冕”记者,她的受众就将越来越少,地位也将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9.
论记者的职业素质及权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媒体行为作为背景,论证了记者的职业素质问题。由于记者的无知和无能,从而导致媒介信任危机。而记者失职的背后则是深层的权力控制,媒介工具主义思想将记者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作了不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不知是记者遭遇暴力的事多了还是关于记者遭遇暴力的事的报道多了。反正觉得记者被打的事多了起来。最近,从媒体上就看到了好几起记者被打的报道。除了对记者遭遇暴力的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外,媒体还对行业性的危险做了渲染,无论是在网上还是传统媒体上都能够看到关于记者被打的统计和全球范围内记者死亡的统计,有的媒体甚至将记者与警察等并列为危险行业。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采访的提问质量和技巧问题,新闻专业范畴中既有专著章节论述,也有记者非常丰富的经验之谈。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则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提问的质量和技巧,决定了他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6):13-20
在数字时代,记者的职业边界日益模糊。本文对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记者职业身份展开探讨。本文首先提出,界定谁是记者是事关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新闻业如何分配优先、优待等权利,也事关大众将真实裁定的权力赋予谁。随后,文章阐释了界定记者的三种传统路径:职业路径、地位路径和平等路径。其中前两者将记者看作是既定的工作头衔,无论是职业特征还是雇佣状态都是静态的;而平等路径尽管提供了更包容的解决方案,但又可能得出过于宽泛的界定。本文进而提出,一个标准单一的、确定的记者定义是难以企及的,可以借鉴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第三波理论研究对专家知识体系的解读方法,以一种分层理解的框架来界定记者。在这个层级中,最高层是专业记者,接下来是业余记者,最底层是信息传播者。不同层级传播者对信息秩序的贡献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全媒体时代跑线记者转型为专家型记者的重要性,及跑线记者将自己塑造成为专家型记者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各部队,都活跃着一支写兵的报道队伍,他们就是被官兵们称为“兵秀才”的业余战士报道员。在别人的眼里,他们坐办公室,握笔杆子,文章见报后,既得了稿费,又损了名,让人羡慕又受人敬佩,是件好得不能再好的美差了。然而,新闻之路并不宽阔平坦,他们生活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苦辣酸甜……苦苦痴迷等中情一进入腊月,部队就开始了紧张的拉练。这次,部队将到内蒙古大草原,苦练严寒条件下的走打吃住藏。为了及时捕捉拉练中发生的新闻,报道员小周自告奋勇报了名,打着背包,夹着采访本,走进了拉练队伍的行列。隆冬的大草原,积雪遍野,朔…  相似文献   

15.
求真务实是新时期记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在一手信息源炙手可热的新传媒时代,记者的采访工作更需严谨、真实,然而当下一些记者在既得利益和名誉的诱惑下,忘却了本身的职责,在工作中不求真务实,导致假新闻和新闻失实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剖析了记者采访工作中不求真务实的现状以及这种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继而提出记者采访中加强务实性的有效手段,指明记者采访工作中要将务实性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16.
做过记者的人,都对编辑有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有时,记者的一篇稿件因为编辑一个小小的改动,而显得光彩、生动了许多;但更多的时候,是记者和编辑因着观点不同,对稿件的删改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记者有时间和编辑共同探讨,矛盾还可以解决,可新闻稿件强调的就是时效性,编辑往往无法等待记者陈述了自己的意图后再作修改决定,发到报纸版面上的成稿,有时会令记者十分恼火。这就像摄影作品的剪裁,摄影者为表达自己的构想的主题,将被摄人物摆在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而留出大片的表现空间,但洗放照片的人没有领会摄影者的意图,将空白全部裁掉,只突出了被摄人物,这当然让摄影者不快,更重要的是,报纸版面上的文章署着记者的名字,读者评说记者的水平时,并不知很多时候是在评说编辑。所以,记者遇上一个心意相通或是文采颇高的编辑,那是他的福气,否则,记者和编辑就是一对解不开结的冤家。做了几年记者,深知记者东奔西走的辛苦。但目前当记者。有很多“实惠”可以做这种辛苦的补偿。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9日,外蒙古大草原,黑龙江两岸和兴凯湖一带,萧瑟的寒风中,飘着不紧不慢的雪花,苏联红军的对日战争突然打响了.  相似文献   

18.
徐福铎:草原情浓动人心哲里木,地不闻名人耳;徐福铎,名不见经传,内蒙古哲里木报社的徐福铎却赢得了本届范长江新闻奖的头名.这位生于大草原长于大草原的蒙古汉子,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踏雪原,穿草地、越沙海、走蒙古包、访牧铺,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笔触、感人的作品、先后向全国推出了20多个先进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媒体将记者分为条口记者和非条口记者,条口记者负责条块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新闻报道;和条口记者相时应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负责和条口记者联系沟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官司不断,弄得记者心惊胆颤。且不说狮口大开的“精神损失费”叫记者榨干了骨头也没法赔偿,单是旷日持久的涉讼过程就让记者感到莫名恐惧。 一些有过此等经历的记者中虽然也有九死不悔者,但大多数是心有余悸了。缠讼时受到的侮辱恫吓,一旦官司败诉支付的巨额赔偿叫人害怕,还有那深深的无助感更让人心惊。记协不是记者的家吗?但记者摊上事了,记协是否肯出面呢?平时教育记者以社为家、以台为家的社和台,如不是诉讼一方因记者的“牵连”将其列为被告的话,也大多是不肯出头的,也许还可能责备记者惹事生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