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兴安 《青年记者》2009,(18):94-95
去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如何深切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和认识我们所处的新闻舆论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省级党报的驻站记者,要做到胸中有全局,苦练基本功,才能在提高舆论引导力上有所作为。笔者根据多年的驻站记者经历,认为应该在提高政治素质上做到“五增强”,在提高业务水平上做好“十类新闻”。  相似文献   

2.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3.
去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如何深切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和认识我们所处的新闻舆论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省级党报的驻站记者,要做到胸中有全局,苦练基本功,才能在提高舆论引导力上有所作为.笔者根据多年的驻站记者经历,认为应该在提高政治素质上做到"五增强",在提高业务水平上做好"十类新闻".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其担负的舆论监督职责更重。 党报派驻各地的记者,与编辑部记者一样承担着舆论监督重任。驻站记者除了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外,还应拿起新闻批评的武器,对所驻地域那些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与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以明辨是非、扶正祛邪。 与编辑部记者相比,驻站记者开展舆论监督遇到的阻力更大,更容易受到驻地的制约。驻地党政领导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直接影响着驻站记者开展舆论监督的行为以及舆论监督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给新华社的题词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人再深人”。谈到深入,对省委机关报的驻站记者来说,似乎这是一个无需多谈的题目,因为驻站记者天天驻在地方,天天都在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经常性地下到基层采访,有什么不深入的呢?其实,未必下到基层就“深入”了,这里有一个动腿、动手、动脑、动心的过程,尤其是驻站记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的特殊性,更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问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深入”进去,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一、亲与疏:生活方式的共融性 处于一种特…  相似文献   

6.
谈驻站记者     
陈岳海 《新闻界》2000,(4):57-58
驻站记者较之本部的记者 ,在取得宏观信息上 ,存在较大的缺失和时差 ,而在捕捉微观信息时 ,则又难于得到本部的指点。那么 ,驻站记者如何才能独挡一面 ,成为报社灵敏的神经触角呢?这里谈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认识。置于当地党政的领导下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这是党报办报的原则和传统 ,也是驻站记者必须遵守的准则和搞好记者站宣传报道的前提。实践证明 ,取得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 ,对驻站工作的开展有两大好处 :一是易于得到当地各级党政干部的支持与配合 ,二是从他们那儿 ,更易于了解到重要的新闻线索。1995年 ,我在与遂宁市主要党…  相似文献   

7.
作为地方党报驻站记者,有着贴近基层的最大优势,这也决定了俯下身子是一种工作常态。同时,驻站记者又必须开阔眼界,放远目光,跳出"只缘身在此山中"拘囿,挖掘所在区域的新闻宝库。只有这样,在媒体加快融合的今天,驻站记者才能在新闻报道的广度、厚度和高度上有所突破和作为。  相似文献   

8.
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用良好的大局观指导日常的新闻采访写作,是对党报记者的基本要求;培养和锤炼自己的大局观,也是多数党报记者都很重视的基本功。作为派驻在省辖市记者站、长期远离本部工作的省级党报驻站记者,工作范围处于全省的一个局部,工作性质又要求把自己所在城市的工作放在全省的大局中来观察思考,存在从“窗口”看全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报记者最“风光”,纸上风雷,笔下乾坤,谁都要敬畏三分。然而,人民日报驻湖北记者站的新闻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党报新闻采访实践中作出了这样的回答———党报记者手中的笔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而鼓与呼,用笔架起党和群众间的“连心桥”,决不能用来追逐个人名利。一1000万字!仅有3名驻站记者和3名辅助工作人员(另有若干名聘用人员)的人民日报驻湖北记者站,每年发稿总字数以如此的数量,向国内外传递发生在楚山汉水间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展…  相似文献   

10.
吕光社 《青年记者》2009,(14):116-116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偏居一域的驻站记者,只有增强全局意识,紧扣时代主题,才能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撷取生动的浪花,才能写出反映社会发展变革的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1.
杨志刚 《新闻窗》2014,(2):11-12
省级党报是党的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驻站记者要吃透“三头”,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吃透省委省政府工作思路、摸清驻站地的实际情况,打赢新时期宣传舆论攻坚战,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维护者、积极宣传者和忠实践行者。  相似文献   

12.
党报驻站记者是媒体从业人员中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的编制在各自的报社,是名副其实的“本报记者”,是报社派驻外地的,接受报社的管理;另一方面,又长期远离报社,驻扎地方,在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游离于报社之外,不同于编辑部的记者。可以说,驻站记者是介于“本报记者”与“当地记者”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本报记者”的属性,也有“当地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牛牧 《新闻采编》2000,(6):25-26
党报驻站记者常年泡在基层,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但如果只停留在“有闻必录”的状态,可能“钓”不到什么“大鱼”,如此,驻站记者的地位也不会很好地显现出来。那么,如何在完成日常稿件的同时,写好重点稿件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吃透两头,有的放矢”。吃透两头是指上情和下情;有的放矢是指抓住一些热点和难点且带有普遍性的话题重点发挥。这样,就能不失时机地“抓”出好稿,从而达到充分发挥驻站记者作用的目的。 一、自我调节,把握重点。驻站记者绝大部分的时间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时间上弹性较大,自由程度高。因此,也极易被一些不痛不痒的事件所  相似文献   

14.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15.
媒体,特别是各级党报,“三贴近”一直是一个基本的原则。“三贴近”既表现在版面元素上,也表现于我们从业人员的思想作风和采编理念上。所以,“三贴近”不是口号,不是教务,是具体的新闻实践。作为一名驻站记者.常感到要做到“三贴近”,必须实些,再实些。  相似文献   

16.
不少媒体的驻站记者,都具有“守土意识”和“本站意识”,能够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特别是在人手紧张的军队媒体的驻站记者,还必须具备跨区报道的本领。练就这种本领,需要驻站记者具有全局的眼光与思维、需要建立联系广泛的报道骨干网络,需要具有在陌生环境中捕捉新闻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卢巍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40-141
笔者曾是河南电视台派驻鹤壁市的驻站记者,通过多年的驻站工作,认为这次"走转改"活动中,驻站记者应该发挥自己的驻站优势,让自己真正成为"走转改"活动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8.
省级党报驻站记者,远离编辑部,单兵作战,来自上面的报道信息有时不畅,这就逼着自己在“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克难奋进。 要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赢得上下左右满意,驻站记者只有一条路可走:从地方实际出发,多写新闻。  相似文献   

19.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2):56-57
四、驻站记者的采访采访是记者的首要职责,而且是重要的职责。驻站记者亦然,但驻站记者的采访与在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编辑)的采访有许多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一般采访都是“指令性”的,他们注重抓好采访前的准备、采访中的提问与观察、采访后的笔记整理等环节就行了,这是许多新闻教科书上讲过的内容。驻站记者的采访,“指令性”内容较少,大都靠自己“找饭吃”,因此,他们遇到的难处是“采访什么”。也就是说,驻站记者的采访,首先要找准采访的题目或线索。从操作层面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向编辑部“要”。驻站记者写稿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特别是在记者站,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日报的声誉。驻站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虽偏居一隅,仍要胸有全局,同时更要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自励精神。先说胸有全局,这是党中央机关报性质所决定的。《人民日报》是党的重要舆论工具,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鼓舞群众之重任,人民日报记者就应该胸有全局,应该时时处处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捕捉新闻,去指导工作。胸中有全局,才能知道哪些新闻该上,哪些新闻不该上;胸中有全局,才能掂量出用什么样的角度去把新闻写得更有分量,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