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认真倾听儿童,便于理解儿童,明确儿童的需要。要想真正理解儿童,除了要倾听儿童外,教师还要将倾听与反思相结合,在倾听中不断反思,以改进倾听方式,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儿童,给予儿童适当的支持,促进儿童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认真倾听儿童,便于理解儿童,明确儿童的需要.要想真正理解儿童,除了要倾听儿童外,教师还要将倾听与反思相结合,在倾听中不断反思,以改进倾听方式,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儿童,给予儿童适当的支持,促进儿童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3.
《创新人才教育》2019,(3):24-28
儿童的思维发展、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数学学习中,儿童习惯的手指表达、视觉化表达等方式与其大脑运作机制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基于视觉化思维的数学学习对于儿童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重视这一点,并鼓励儿童发展视觉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耍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激活学生探索欲望。  相似文献   

5.
教师应立足习作教学基本立场与特征,构建儿童自我连接的学习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习作内容与方法,以片段模仿为载体,提升习作能力,以单元主题为抓手,渗透习作内容。写作教学需要教师的真情和恒心,构建一种儿童学习场,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朝着自然、自主、自由的方向成长,从教材中汲取习作智慧让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广泛开展的教育形式,良好的音乐熏陶能促进幼儿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的发展。面对幼小的儿童,教师需要寻找适宜的方法组织音乐活动。适宜教育—发展理论是从儿童的发展需要出发,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准备学习的环境,发展儿童适宜的经验。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都对教师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音乐活动中践行适宜教育—发展理论,能有效促进教师以适宜的方式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与儿童共建美好的音乐人生。  相似文献   

7.
幼儿主要是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生活技能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因此,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设计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更是幼儿园儿童喜欢的活动方式。幼儿园的课程融入游戏精神可以从多个层面锻炼儿童的素养和能力,课程开发更需要选择合适、合理的方式,阐述了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激活学生探索欲望。  相似文献   

9.
儿童与童年的多样化与“小学化”治理的普遍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禁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基本依据是自然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儿童观。但不断变化的童年样态与儿童的多元个体经历对这一普遍准则发出了质疑。基于普遍的、理想的儿童假设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忽视了个别的、真实的儿童教育诉求。在“小学化”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童年的时代特点与儿童的复杂个体经历,以立体化的儿童假设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以系统化与弹性化的方式执行治理政策,吸纳新的学习理念以解决这种对立问题,从而在普遍准则之下兼顾儿童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儿童数学教育是以儿童作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以儿童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满足儿童发展需求,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需要关注七大数学关键能力的养成;“问题”和“对话”作为目标、动力和途径,引领儿童学习的发生和深入;儿童在“涂画”中表达和理解数学,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布鲁纳的儿童智慧发展表征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动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阶段。以布鲁纳的表征理论为依据,小学数学螺旋式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学生思维的发展阶段,使用恰当的表征方式,加强多元表征教学,以促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绘本不应该只是一个“插图故事”.绘本里的图画和文字以一种特殊方式相辅相成,每一幅图画都留下了空白让读者去填补,读者甚至可以从不同类型的分析和理解中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由于儿童的大脑和眼睛更愿意与直观图片打交道,所以催生了读图时代.并且儿童对图画的观看不只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带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这一思考同时还包含了儿童学习和成长所需要的的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在背景中突出某物等一系列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组织运用以儿童为中心的VTS策略,借助儿童的理性思考和丰富想象,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相融合,为我们以绘本实施儿童哲学教育开辟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化是儿童这一群体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的集合,体现着儿童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儿童文化和成人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儿童文化需要成人文化的关怀与养育,成人文化也需要儿童文化的拯救与唤醒。儿童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丰富而又生动的,总体而言,具有原始的整体性、无畏的体验性、创造的游戏性以及审美的艺术性等精神特...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逐步形成,并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基于当前学前儿童的发展,从生活规律、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环境方面分析影响习惯养成的因素,捕捉和利用儿童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日常渗透,养成良好习惯是儿童拥有美好未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秘密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研究以一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4~9岁期间的秘密进行描述与分析,探讨儿童为什么会产生秘密,秘密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及教育意义。研究指出,秘密在儿童的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满足儿童好奇的需要,满足儿童自我成长的需要,满足儿童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的需要,满足儿童试图保护自己的需要。成人在与儿童相处时应允许秘密的存在,保护儿童的秘密;给予儿童更为宽松的空间,减少儿童的秘密;关注儿童的需要,洞察儿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有机"课程以学校深厚的历史传统为基石,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为己任,以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与特征、适应儿童学习的需要与偏好、支持儿童交往的过程与质量为准则,以深度挖掘本土文化与资源为路径,志在促进学校教育行走方式的转变,实现整体教育生态的和谐与优化,从而建构形成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儿童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持续变革和革新,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教导方式也要跟上教学需要的变化做出变动。若是让差异化的区域活动发挥更大作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正面的影响,让儿童能在健康、积极、愉快的空间下茁壮成长。因此,老师如何使差异化教学的教导方式更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儿童,在课堂教学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主流地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伪儿童化"泛滥,儿童主体缺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儿童在场,让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学习语文、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以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诉求。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的"学",小学阅读教学需要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力为旨归的适合儿童的教学。要关注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采用直接式、启发式、交互式、支架式等适切的方式引领儿童成长,提高教学效度,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儿童,在课堂教学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主流地位,而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伪儿童化"泛滥,儿童主体缺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儿童在场,让儿童以儿童的视角学习语文、以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以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觉醒与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