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普及,P2P网贷在我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对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P2P网贷平台用户协议是用以确定借款方、融资方及P2P平台运营商三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本,是解决P2P网贷有关争议的核心法律文件,其外在法律属性表现为电子格式合同,在法律属性则为居间合同。条款类型主要包括权利性条款、义务性条款、免责性条款和解释性条款四种,重要条款内容包括免责条款和隐私条款。运营商设置免责条款时往往倾向于减轻己方义务与责任,而隐私条款则存在披露信息种类和程度不恰当等问题。应当规范合同的设立,限制、规范运营商的合同修改和终止权,完善运营商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平衡P2P网贷平台运营商与用户利益,维护P2P网贷行业规范与秩序。  相似文献   

2.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是信息披露义务人违反信息披露义务而承担的特殊侵权责任,适用证券侵权行为的一般理论。我国证券立法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害赔偿范围等实体法律制度上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资本筹集过程中,发起人和董事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对公司和股东承担信义义务。尽管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有关发起人和董事的信义义务的规定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却有很多一致或相似之处。英美法中发起人负有不得谋取秘密利益和完全信息披露的义务;大陆法中,发起人负有忠实、勤勉、谨慎的义务。董事应正确履行披露信息义务,在非货币资产评估中履行忠实、注意、审慎义务。我国需结合本国实际,借鉴国外法律,对《公司法》中关于这方面的规定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从供应商角度出发,对供应商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对不同类的反映供应商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因素产生了供应商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认识差异。对供应商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供应商特点和本企业供应商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供应商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对供应商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以满足本企业供应商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不同类别供应商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加强披露。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智力资本信息受到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与重视。阐述了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内涵、必要性、模式,分析了我国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探讨了其披露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强我国企业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的建议:积极构建利益相关者会计模式、强化市场监管等。  相似文献   

6.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有效监管证券市场的重要举措。自愿性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缺乏法律强制义务,所以理论研究中常常忽视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自愿性信息存在违规披露、诱导披露、模糊披露等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为此,我国应当在法律规范中明确自愿性信息的范围、制定披露文本的语言表达格式、完善披露的程序、对自愿性信息分类规范,以及制定安全港规则等。  相似文献   

7.
企业对不同类的反映员工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因素产生了员工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认识差异。企业因素产生了员工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程度差异。对员工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企业除应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披露外,还应当根据本企业员工特点和本企业员工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员工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对员工进行充分信息披露,以满足本企业员工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对不同类别员工披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加强披露。  相似文献   

8.
信息披露和后续侵害是人肉搜索中的核心法律问题,在私法上主要涉及到对人格利益的侵犯。在我国现行人格权法体系下,基于名誉权、肖像权的救济具有局限性,基于隐私权的救济则更具普适性。现行法上对隐私利益的二元保护模式构成了对人内搜索侵犯人格利益之主要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9.
从员工角度出发,对员工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结论为:员工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和企业因素产生了员工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对满意度低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企业应当改善其披露。对不同类别员工披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改善披露。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对消费者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结论:消费者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和企业因素产生了消费者同一类非财务指标披露的满意度差异。对满意度低的非财务指标的披露,企业应当改善其披露;对不同类别消费者披露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应当特别需要改善披露。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剽窃他人作品者仅仅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单靠著作权法和相应的行政法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不可能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保护国家著作权管理制度。因此,剽窃他人作品,情节严重的,应将其纳入刑法的轨道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著作权法体系作为中国法律体系的一部分,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的成长过程。我国的著作权法律体系已经构建了由民事、行政、刑事三种法律责任与中央层次立法、地方层次立法、非立法规范性文件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替代责任是侵权责任形态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基于特定关系,一方对另一方的侵权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而监护人的责任在我国现行法中是替代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文章运用民法的基本理论,从比较法与实证法的角度对监护人的责任深入分析,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民法典关于监护人的替代责任的规定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明确了反垄断民事责任,但该条制定较为抽象,造成了实践中难以适用的司法困境。加之,反垄断法属于经济法部门,在认定反垄断民事责任时,也不能完全照搬认定民事责任的相关规则。因此,文章以反垄断民事责任含义为出发点,在分析反垄断民事责任法律构成和评述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完善我国反垄断法民事责任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的核心理论,民事责任的类型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就这两种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各种学派各持己见。文章以自然法思想为理论基础,探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关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侵权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例外;对于违约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例外。  相似文献   

16.
各立法例对于侵权行为法律效果的规制模式的不同选择,与其各自对债务与责任之关系的理解密切相关。民事责任是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这种保障功能有历时性的、两个层次的表现形式。债的模式侵权法在逻辑上和价值上都较之于责任模式具有优益性。我国应当坚持传统的债的模式侵权法,与绝对权、请求权制度一道共同构成民事权利保护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民事责任与债关系的定位是民法基础理论中的难题之一,也是围绕民事责任所展开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梳理近代民法上民事责任与债的"融合"到"分离"形态、现代民法中民事责任与债的"交叉"形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民事责任与债的关系,一方面肯定了民事责任与债在特定阶段上的重合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了民事责任不同于债而是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法律范畴与法律制度。因此,民事责任与债在现代民法中必然以交叉的形态存在,二者在对立统一中共同保护着民事主体的合法利益,治理越轨的民事活动和民事关系,维护和保证民事法律关系的正常运转,保持民法中秩序的良性运作,从而在民法领域中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18.
论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呈上升趋势。通过对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侵权行为地法、当事人共同属人法、倾向原告以及兼顾诉讼双方当事人利益等几大特点的总结,对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冲突法在民法典草案中的完善进行分析评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证券法中有关民事责任制度较多地落后于相对完善的行政责任制度和刑事责任制度,明确信息披露不实民事责任的性质是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对信息披露不实及不同阶段证券行为的分析,提出不同阶段的信息披露不实民事责任的性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中经常被使用的一个概念,然而在立法当中却难觅其踪迹。并且民事责任作为我国现行法的用语,其与损害赔偿之间的关系似也有某种联系。因此,有必要从现行法规出发,并结合我国对于德国法系的继受历史,同时参考台湾地区和德国的有关法条和学说,重新审视损害赔偿之债与民事责任的关系,以求有助于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