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科书从改编到编审合一、编审分离,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实施国家基本要求下教科书多样化方针。在不断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语文教科书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等。语文教科书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语文教科书的规整、"文化大革命"10年语文教科书的异化、改革开放30年语文教科书的繁荣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第一套教科书涉及新中国最早使用的那套教科书(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学期使用的教科书,当时是春季始业),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教科书(但它缺乏人教社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涉及人教社自主编写的第一套教科书(但它很快夭折),更涉及人教社自主编创的完整的、通用的第一套教科书(但它却被人教社称之为第二套通用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195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学大纲正式编撰出版并在全国使用。这套教科书从内容到体例规范编写,开始强调双基。这套教科书开启了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一纲一本的时代,促进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探索了教科书科学化的编制规律。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生物学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迁。为了全方位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物教育的巨大成就,弘扬朱正威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生物学教育思想,促进我国生物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联合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拟于2019年11月举办"生物学教育70年"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回望新中国生物学教育历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生物学教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迁。为了全方位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物教育的巨大成就,弘扬朱正威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生物学教育思想,促进我国生物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联合江苏省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拟于2019年11月举办"生物学教育70年"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回望新中国生物学教育历程,围绕"回顾与展望:生物学教育70年"主题开展高端交流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6.
1991年至1992年,我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作访问学者,使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英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并使我了解到在英国(后来才知道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中学教科书,教师可以自由选择;而我国只有一种版本的全国统一教材。英国中学生物学教科书不仅有多种版本,而且和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也有所不  相似文献   

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免疫学知识一直是中学生物学课的内容之一,但高中生物学课长期不讲免疫,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才开始在选修课中加入了免疫学的一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免疫学内容的安排也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和中学生物教学规律的分析,提出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探索了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 ,诗词经常被引入到中学生物学教学中 ,也有教师就在教学中的美学价值[1] 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也引用了许多有关诗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共引用了 2 0多首诗词 ,并设有“生物学与文学”栏目。本文试图从自然科学 (以下简称为科学 )与人文文化的关系出发 ,对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中诗词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1 生物学 (科学 )与人文视野的差异及重合1.1 科学与人文视野的差异举例 快速发展的科学 ,具有一整套不同于人文科学的探索自然的方法 :它以实证为判别的尺度、以逻辑为论辩的武器、以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初中数学课程与教材建设大致经历了全面学习前苏联时期、探索我国数学课程体系、"文革"后数学课程恢复、数学课程发展、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等五个时期.从1952年12月根据前苏联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编译、供我国中学使用制定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起,到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小学课本的新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经过改写的,作家以自己的改写实践着小学国语课本的”儿童文学化”,从而帮助儿童体认“国语”的美感,养成“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这是从根本上确立新文学的合法性;进入中学国语课本的新文学作品内容比较丰富,从选目上能见出编选者对新文学文学观的遵从,包括对“语体文”的捍卫,对被奉为典范的外国文学作品的隆重推荐;教材中大量地选入新文学作品,明显地有利于新文学作品的传播,同时也培植出学生新的“文学感觉”与“文学观”。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课本文化品质关系到教学质量,勾连着学生发展;提高中小学课本文水平,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合格人才、助社会进步的保证。对一些中小学课本文化质量和存在的问题,不能无所谓;促社会健康发展、推进文明建设、达成科学发展,重视中小学课本质量,努力提高其文化品质是实事,它关乎社会发展品质和我们的将来。用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等的劲头做法,编辑中小学课本当行、必行,如此,我们的课本文化品质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自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九套小学语文教材。即根据老解放区国语课本修订的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五年一贯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初小、高小语文课本;20世纪60年代初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根据196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全日制十二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在1978年教学大纲精神指导下编写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一套课本基础上编写的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实验本、试用本;20世纪90年代末编写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试用修订本。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中学地理教材经历了统一与仿苏,精简与破坏,重建与多样化,繁荣与转变四个阶段。70年来的中学地理教材演进特点可归纳为:宏观层面的内容主线不断变化,融入学生发展逻辑;中观层面的内容框架打破传统组织结构,突出重点要素特征;微观层面的内容呈现革新教材表现方式,融入更多教学元素。基于对教材功能的理解,教育学、地理学新的发展动向,师生和社会对中学地理教材的要求,展望中学地理教材的未来方向:继续在中学地理教材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强有力的地理知识进入中学地理教材,现代地理学研究融入中学地理教材,构建多样化的中学地理教材编写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中学化学教科书60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建国初期17年"以苏为师"转向自编本土化化学教科书的探索过程;文革时期以三大革命为出发编写实用化学教科书的颠覆过程;改革开放后从"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过渡,从关注知识到培养素养的化学教科书重建过程;以及21世纪的化学教科书从形式到内容的突破和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6.
The Soweto Uprising comprised a series of protests led by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South Africa that began on 16 June 1976. Historians and political analysts concur that the Soweto Uprising was a watershed in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struggle and ushered in the demise of the apartheid syste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oweto Uprising and related events in five purposefully selected South African secondary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for Grade 9 learners using the four dimensions of Morgan and Henning's textbook analytical model.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omission/inclusion of certain historical fac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omission of historical facts concerning the causes of the Soweto Uprising limits learners’ opportunity to make evidence-based, reasoned judgments about the topic; the us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o mediate the affective aspects of the Soweto Uprising is inadequate; the textual community that the history textbooks depicts lacks multiple voices and perspectives; and the narratives do not fully engage learners in complex and contested issu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history textbook authors adopt a multiple text approach to encourage critical thinking and to enable learners to assess historical claims and assertions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a neglected aspect of gender equality debate – how knowledge about gender and sports is organized in school textbooks in Khyber Pakhtunkhwa (KPK). It examines the contradictions that exist between government rhetoric of eliminating gender biases from school textbooks and the prevalence of the same in the current school textbooks. Our aim is not to simply point out gender stereotypes but also to explore whether and to what extent textbooks encourage female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The key focus then is to highlight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textbooks' messag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endered identities. The data reported here comes from core curricula (Urdu, English, and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from class 1 to 8)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ged 15–16 years). The study's findings suggest that textbooks in KPK are gender biased and function as cultural conduit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gendered hierarchies in sport. Boys are portrayed in a wider range of outdoors competitive sports, whereas girls are either invisible or presented in selected indoor sports. The results depicted that the majority of girls and boys reproduced traditional dominant form of 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through their choice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相似文献   

18.
李娟 《中学教育》2009,(7):55-57,54
清末新学制的颁布促进了中学教科书的编译,形成官、私分编教科书的局面。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机构编译的中学教科书,注重编写的科学性、体例的创新性、内容的进步性,成为新式中学教科书的范本,并受到清政府的审定。我国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教材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实行国家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和对中小学教材审定制,这与清末民间教科书的编译与审定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响与印证。  相似文献   

19.
方宗熙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遗传学家、科普作家,也是新中国生物教科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初期先后担任生物组组长、生物编辑室主任,工作异常勤奋,成绩十分显著,主编了中学生物教科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达尔文主义基础》和小学《自然》课本,还发表了许多论著。这些课本均入选国家中小学教科用书表,既是人教社最早自编的一套中学生物和小学自然教科书,也是新中国“第一套全国通用生物教材”和“第二套全国通用自然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