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郑观应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近代著名的爱国者和早期维新派代表人。在他的理论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经济问题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首先,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洋务经营中官督商办的弊端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护商与听商自办的思想,将“商”视为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其次,主张大力振兴工商业,以对外贸易为突破口,与西方列强展开“商战”,以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稍后戊戌维新派提出的经济纲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早期改良派提出“以商立国”来代替“以农为本”作为立国之本,提升了工商业的社会伦理地位;将“义利”关系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起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反对官僚垄断,主张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厚商护商”的政策。早期改良派的经济伦理思想与传统的封建经济伦理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它已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康、梁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主张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②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维新派为了富民强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批判封建传统农业制度和农业思想;强调学习西方的农业管理、生产方式;提出机械兴农、科技兴农、因地制宜的主张;强调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传统优势项目、振兴农业经济,“与民兴利”、“与洋人分利,”从而达到富民强国、抵御外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拟以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马建忠为例,从三个方面介绍他的经济思想中的重商主义理论,即对外贸易差额论及通商致富的策略;保护关税论和裁厘的主张;开采金银矿的主张。最后文章把马建忠的经济思想和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的思想作了比较,并分析了他的重商主义思想与西方重商主义的相异之处,在批评了他的重商主义理论中存在的错误的同时,肯定了他积极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爱国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6.
张謇主张政府应鼓励民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保护和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兴修水利,整治水患,改善民生。他还强调政府应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履行经济职能,反对对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或直接经办企业。张謇的政府经济职能思想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贯彻了"以民为本"的宗旨;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加快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东方特色,在中国近代行政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根植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江苏沃土,上溯宋明清,下续近现代,卓有建树的教育大家、教学名师如群星璀璨,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形成了苏派教学系列理论与风格。面对"互联网+"时代,如何继承弘扬,需要对苏派教学系列理论进行批判性传承,准确把握苏派教育的思想精髓,提炼苏派教育的时代价值,以民族振兴为使命担当,以仁爱之心立操守根基,以改革创新作不竭动力,以工匠精神行求真精艺,努力开创"互联网+"时代苏派教育思想引领下的江苏教育发展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章乃器发表大量文章阐述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其信用统制思想开近代中国系统阐发信用思想之先河。他从民族立场出发论述统制经济思想,强调中国进行信用统制的必要性。在货币信用与信用制度变迁关系方面,主张以信用工具的改良和发展,去切实推进中国信用状况的改善。章乃器的信用统制经济思想对促进近代上海社会信用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下.西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加强与改进。因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最终关系到民族地区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因此,只有加强与改进藏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使他们将来承担起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繁荣的历史重任。为此,文章根据藏区大学生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时期经济思想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重本抑末”论影响日益减弱,重商思想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诸如“本末皆富”、“重本不抑末”、“裕国”说、“求富”说、“富民”说、“振兴商务”论、“商战”论、“富国、养民”说、“以工立国”论、“棉铁主义”等。晚清重商思想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关商业活动、商品经济的观点,而且涉及到建立资本主义近代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问题。先进人士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经济利益、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挽回利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这些诉求和主张,表露出鲜明的经济民族主义色彩,昭示出国人早期现代化意识在经济层面的萌生。重商思想与经济民族主义意识相伴而生,突出地展现了外部侵略对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巨大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外条件的分析,强调西北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区域差距,振兴地方经济进程中,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8,(1):10-16
不合理的税制是晚清中国经济领域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是制约国家民族工商业发展和阻碍经济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维新思想家宋育仁对晚清税制予以高度关注,其税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批判国内税制,赞扬西方税制,提出变革主张。他的税收思想具有与洋争利、持续连贯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戊戌时期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时期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是中国人民反对不平等条约思想历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认识到不平等条约严重影响中国的国计民生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对中国主权的侵害,主张通过内部改革、外交手段,以及利用国际法等途径解除其压迫。维新派的认识,能与民族危亡联系起来,并注重经济方面的危害,同时又存在缺乏完整性和理论高度,以及对帝国主义抱有某种幻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民族要振兴,经济要腾飞,关键在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实现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振兴职业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21世纪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职业教育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职教师资应具备的素质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的问题,包括理想、道德和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民族发展思想,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的核心,是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通过缩小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消除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事实上不平等,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在实现中国梦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坚持这一思想,对我国巩固各民族友好关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给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新变化的基础上,从爱国主义通过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而增强政治亲和力;从爱国主义通过激励中华民族谋求民族振兴而增强经济凝聚力;从爱国主义通过促进中华民族主导价值观念的确立而增强思想文化向心力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爱国主义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从“大语言观”和“大教育观”出发,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两个功能维度是承接外部支持与培育内生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五条路径包括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次,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学习者内生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协同不够、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所缺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性评估缺失等现实挑战。最后,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家校社一体化、坚持乡土性与技术性相统一、坚持专兼职并重、坚持评价引领的“五个坚持”层面提出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晚清新政改革的领袖人物,为适应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和民族自强的需要,他在从事湖北地方近代化改革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科技思想。他主张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倡“农工商学”;重视培养和选拔科技人才,积极发展近代化新式教育;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振兴中国传统农业。他的思想在今日中国也仍然是值得吸收借鉴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立国"与"立民"是中国救亡图存的基调,也是这一时期思想启蒙的主题.当时国中大部分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才有作为国家民族一分子的个人的解放与发展.立国也好,立民也好,均着眼于群体的挺立,可称之为"立群".立群思想强调个人对群体的绝对服从,群体利益高于一切.鲁迅曾是立群主张的热心唱和者,他的《中国地质略论》《斯巴达之魂》等早期文章均是热情洋溢的爱国主义宣言,表达的是对民族提振和国家兴起的强烈渴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前盛行的经济民族主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负面影响的分析,倡导并期待积极经济民族主义理论。积极经济民族主义主张各民族、各国家间友好合作,共同发展,以实现双赢多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