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异化过年     
余飞 《中国记者》2024,(2):47-48
<正>年头忙到年尾,春节期间尤其忙。这是记者过春节的常态,为新闻事业忙,也为自己成长而忙,忙得有意思,忙得充实,忙得有感悟!作为记者,就这样我在忙中过年30次。一、年年不同求进步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县域党报当记者,扎根基层,每年在腊月初就提前感受年味。初当记者不到一个月就赶上春节下乡采访,满是兴奋和激情。按照当时报道春节的模式,写了副市长春节下乡“送温暖”慰问的稿件,没想到社长兼总编辑拿着稿件对我说,稿件写成了大路货,没有特点和现场感,只能在二版发百十来字!  相似文献   

2.
记者起哄     
有人自诩会轻功,身子一纵上楼顶。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萨马兰奇哈哈笑;“大概来自某行星!”有人自诩善发明,水变汽油举世惊。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科学院士哈哈笑:“通天教主显了灵!”有人自诩多才能,速将企业亏转盈。记者跟着瞎起哄,采访拍照忙不停。反贪局长哈哈笑:“早经查明是蛀虫!”调查研究基本功,记者应戒瞎起哄;若为私利乱捧场,制假骗钱一般同!记者起哄@马良  相似文献   

3.
年方50岁的陈云林,在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的岗位上,已经度过了5个春秋了。“忙哇!”一见面,他就说忙。大儿子要考研究生,小儿子要考大学,这可谓家中的大事,但他无暇顾及。他除了主持常务,还分管财政、金融、体改、外事、人事、监察、计委、物资、劳动和省政府办公厅等等。可他话锋一转,又说:“忙是忙,但你们记者写的新闻,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我是每天必看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有这么一批新闻工作者,他们不是专职记者,但要大量地采写新闻报道;他们有许多事务性的接待工作,但这些事大都与新闻结缘,他们忙上忙下,忙右忙左,整天不得空闲,但却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他们的编制属于地方或部门,但展示才华的舞台已没有了边界……他们是谁?我们很熟悉他们的,他们就是新  相似文献   

5.
某些编辑记者当了“新闻官”以后,作品却日见其少,日见其薄,这是评审中令人忧虑的一个现象。是工作繁忙吗?当然,不能不忙。可是该忙在何处?如果忙于种种应酬,忙于应付各种报表,忙于无原则的纠  相似文献   

6.
这里谈的既不是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也未涉及外事采访,只是零零碎碎谈些日常的政治报道。忙与闲有些从事政治报道的同志认为,政治记者的采访任务,不外是报道外事活动、节日活动和政治事件等。除此之外,好像再难找到有关政治报道的题材了。由于这种认识的支配,不免在政治报道上就出现了忙一阵、闲一阵的情况。节日来临或发生了什么重要的政治事件,这是政治记者采访活动最繁忙的时候;节日  相似文献   

7.
“人大”、“政协”几乎在同一时间在北京召开,忙坏了场内场外的新闻记者。“两会”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为记者的采访提供了不少方便。于是,记者在采访会场上新闻的同时,也捕捉了不少“报道之外的新闻”。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来打算到档案局忙上半年顶多一年把事情都理顺了,然后静下来好好看书的杜成玺局长没料到,做档案局局长并不比在基层做市委常务副书记轻松。他告诉记者,以前分管的面比较宽、比较原则,宏观管理的事情比较大,任务多、会议多、应酬多,一天忙到晚,别说看书,能看上电视新闻就不错了,而且还是有人陪着看。可到档案局一看,事情也不少,两种忙不是一个劲儿,这里忙的都是具体事。  相似文献   

9.
杨向明  易敏  宋效忠 《新闻前哨》2011,(12):54+56-54,56
昨夜今晨巧作嫁衣沐着夕阳上班,披着星星下班。为什么他们总是从昨夜忙到今晨?因为他们要为记者做最好的嫁衣。总编室是参谋部。每天傍晚,他们为记者稿件的安排,给值班老总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冬至的深夜里忙过通宵,《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编辑们关上电脑回家时与早南峰不期而遇。此时,《中国新闻周刊》第450期开始付印,北京新的一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  相似文献   

12.
陶松 《声屏世界》2006,(4):66-67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总以“土记者”自嘲。笔者认为,基层记者若能多发一些带着乡间泥土气息,反映地方特色的好新闻,“土记者”也能辉煌。好新闻往往发生在基层、在乡镇。“土记者”“近水楼台先得月”,有着中央、省市记者没有的优势。但“土记者”往往自卑,信心不足。有一条好新闻线索,便急忙打电话,请来上级台记者,由他们动手,自己则忙前跑后,乐于搞后勤联络。事后只求挂个名,完成任务了事。这样一来,当然也达到了宣传地方的效果,对地方台完成上稿任务也是条捷径,但地方台记者也因此丧失锻炼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素质的绝好机会。假如把一条…  相似文献   

13.
写人物专访,是记者的采写内容之一。由于采访对象多是各行业的专家或涌现出的典型,他们大都工作任务重,社会活动多,是记者难找的忙人。如果记者抓不住好的时机进行采访,不是吃“闭门羹”,就是匆匆而见泛泛而谈,难以达到好的采访效果,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因此,抓好采访时机,是保证采访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要抓好采访时机,记者在了解采访  相似文献   

14.
工作时日不长的我,经过在记者站的锻炼又到了新闻部,从记者改为编辑。我认真地尝试着新的工作,在不断适应新角色新任务承受新压力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了自信。编辑和记者是两样的工作。当个记者妙不可言:时间自由支配。接触范围宽广,偷懒了也能睡个好觉……编辑似乎逊色得多:8小时的工作制,忙忙碌  相似文献   

15.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有偿新闻”现象的出现,不论是对党的新闻事业,还是对新闻队伍,都产生着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新闻由此会出现有悖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久而久之,将会极大地损害新闻事业的信誉。再者,“有偿新闻”的出现,对新闻队伍侵蚀更大。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引诱下,许多人愿意当记者,不愿当编辑;不少记者、编辑忙  相似文献   

17.
秦靖 《视听界》2012,(5):110-110
电视帮忙类节目面向生活、走进基层,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特点,为老百姓帮好忙、办实事。在这类节目中,女性记者的角色定位对实现节目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扬州电视台利用女性记者在帮忙类节目中独有的亲和力和对社会民生的观察力等特征,创建了一档《新闻女生帮你忙》节目。节目自2011年初从《新闻女生组》改版开播以来,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青年报》的专职记者最初有三十多人,以后逐渐发展到七十多人,我是最早的记者之一。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对这支年轻的记者队伍非常关心,曾多次给我们讲话、开座谈会,谈如何当好一名记者。有时还让报社的领导同志把他对记者工作的要求和希望传达给我们,使我们这批年轻的记者在他的关怀和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1955年1月,报社召开记者会,请耀邦同志来给大家讲话,原以为他工作忙,不一定能来,谁知他满口答应,并且讲了一个上午。对于记者的任务、记者的作风、记者的品德、记者…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就在这里,我写过《抹不掉的记忆》,回忆自己的记者生涯。当时只写了两篇,因忙别的事,就丢开了。现在我老了,但记忆还在,那就接着写吧。  相似文献   

20.
记者与元帅     
马金林 《军事记者》2012,(11):27-27
1949年北平解放时,《人民日报》著名记者金凤当时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姑娘。一天,她奉命采访刘伯承将军。刘元帅因谦虚开始不愿谈,说工作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