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是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经济压力,一些贫困大学生经受着众多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教育与引导.文章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分析入手,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调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毕业生尤其贫困大学生带来诸多的心理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就业的压力、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尽快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从而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王威 《职业技术》2010,(2):73-73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社会的压力、个人认知的非理性等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邓志军 《教育探索》2004,(12):94-9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状况不容忽视,其贫困心理引发的各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稳定和高校人才的培养。经济拮据、心理素质水平不高、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他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态度、就业市场的压力等均是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贫困的重要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建立心理贫困防御机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进行干预;是高校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脱贫的重要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日晨 《文教资料》2007,(30):187-18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问题、经济问题、就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几个方面。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学校应当采取具体措施加以扶持和帮助,使他们学会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个体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7.
当前,诸多压力令大学生心力交瘁,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他们面临着更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极力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许多贫困大学生在经济压力、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卑心理、闭锁心理和悲观情绪.高校资助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却未能很好地关注到贫困大学生内心的感情体验,也没有将发展他们的能力素质与拓宽人际交往圈统筹起来.高校可以借鉴历奇教育的理念与活动形式,在心理资助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体验,建立能力素质提升与人际关系拓展有机统一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在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下,成为就业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心理调适能力,能够促使贫困大学生个体积极面对社会,更重要的是促进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面对经济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能理性消费,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消费观存在问题。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面对物价的上涨,必须切实落实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政策,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使他们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形成科学的消费结构,养成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使其顺利毕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贫困大学生物质和心理的双重贫困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壁垒。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感受.理解但不顺应他们的心理反应和某些认识偏差;实施物质援助时需尽量保护贫困大学生的隐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利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重视网络心理咨询。为贫困生创造良好的谈心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勇 《考试周刊》2010,(40):208-210
高校中的贫困生群体往往会产生弱势心理。弱势心理的产生,固然与他们经济的贫困有关,也与就业期待、归因偏差等因素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心理干预是消除或改善贫困大学生弱势心理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且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需要高校、社会、贫困生个人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成都地区某高校调查研究为例,调查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现状,并总结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和高校所关注。针对一些贫困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自卑、孤僻、敏感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他们要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完善贫困救助体系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马旭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4):105-107
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所以贫困大学生的“精神求助”更加不容忽视。较大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困难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诸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等一系列的心理救助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奈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6.
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 《教育探索》2008,3(4):116-117
大学贫困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当代贫困大学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他们不仅身负沉重的经济压力,而且还要承受着因物质贫困带来的诸多精神压力,其心理负荷远重于一般学生,更容易引发诸多心理困扰,造成各种心理缺陷。关心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其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高等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汤玉明  殷婧瑶 《文教资料》2013,(23):142-14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前,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关注,大多还停留在经济层面上.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如何健全他们良好的社会心态,培养他们高尚的心理情操,帮助他们摆脱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成为急需攻关的课题.本文试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层面入手,针对一些典型心理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扩招和并轨收费的实行,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迅速扩大.这些贫困生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面临着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表现出自卑、孤僻、偏激、改向等心理压力,也成为高校自杀、暴力等恶性事件高发的诱因.因此,构建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体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贫困,使其健康成长、成才,则显得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作为校园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他们往往采取消极的心理防御,从而出现了自卑、焦虑、敏感和偏执等心理问题.通过建立主、客观两个维度的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对贫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预,帮助他们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创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内的特殊人群,经济窘迫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大多数贫困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还要面临心理上的困惑,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探讨、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试图帮助贫困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及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