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想的,首先应当是学生,其次才是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那么,学生的音乐创造必定是有限的。音乐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进行音乐的创造。因为创新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而进行的。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不仅需要借助歌曲的歌词、乐曲的标题、故事情节等等,更需要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在音乐创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音乐表现内容,创设特定的场景,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音乐表现内容联系起来,激发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4.
高燕婷 《教育》2013,(8):52-53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师要为孩子着想,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能够从音乐中找到快乐、感受音乐的美。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课中,必须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音乐想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用音乐开发智力,用音乐浇灌心灵之花。  相似文献   

6.
谢文麟 《时代教育》2009,(9):171-17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具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去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是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将就自己教学的经验出发,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入手,探讨在加强学生音乐记忆能力、视谱听唱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等教学手段,在生活中创设音乐场景,由此引导学生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诱发联想,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让"音乐"和"生活"搭建起创造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胡爽 《山东教育》2000,(29):52-53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语言,其表现方法有它的特殊性。音乐塑造形象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在大脑中产生联想和想像而获得美感的。因此,我们说“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音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音乐中蕴涵的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都可以通过每一个音符传递到聆听者的心里,每聆听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增加一次记忆与联想。音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多听”是学习音乐的好方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学生善于听,学会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现就本人对此…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新课标把渗透情感、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放在首位。在音乐教学中最佳的方法就是运用音乐是情感艺术的特点。充分调动教师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启迪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联想与想象,来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才问题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问题是关系我国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问题。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创造音乐。  相似文献   

11.
演唱是一种原始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有助于人们抒发情感、愉悦身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演唱作为学生的必备技能,在学习活动中占据着很大比重。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演唱技能不断提高呢?笔者认为,依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从“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用情感去创造”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作为一位音乐教师,如何使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心情,我们经常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其展示着民族的风情,而且还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抱负等,然而这种作者通过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需要我们欣赏者通过鉴赏去感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要想让学生达到鉴赏音乐的目的,就不能把音乐停留在表面,然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就需要学生多听,需要教师给学生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创造环境,让学生去鉴赏、去感悟,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感觉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4.
稿源采珠     
江苏李冰谈教学中,我采用“听”、“动”、“创”、“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较好。“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动”是素质训练的强化,是表现音乐形象的手段。在学生自由地聆听了音乐之后,内心一定会充满情感,迫切地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神、表情、四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创”是素质训练的目标。一个没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创”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5.
1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每当人们提起音乐,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美;谈到音乐教师,很自然就会联想到美的使者。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一个美好的音乐教师形象,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增加向师性,还会潜移默化地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  相似文献   

16.
达尔克洛兹说过:“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改大潮中,若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教师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并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葛雪华  黄红 《儿童音乐》2008,(12):44-45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鼓励音乐创造"这一点,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音乐教学的四个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创造"的要求,这和以前的教学大纲要求是有较大区别的,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音乐课中,如何利用生动活泼的创编活动来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为例说说具体的创编教学。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注重改变孩子单一盲从的模仿,培养孩子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的前提下,让他们创造自己的音乐,养成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说过:“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人们通过声音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作为音乐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从而真正地喜爱、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20.
周敏 《成才之路》2010,(34):66-67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可是上好一节音乐课却是不易,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