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考与博览     
编辑参考加大舆论监督力度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为《焦点访谈》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朱 基同志同《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时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要强调两个观点:一是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新闻工作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一致的,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又是人民群众的喉舌。二是正面…  相似文献   

2.
从《焦点访谈》谈我国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的中国电视史、新闻史将不会遗漏这样的两件事: 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欣然提笔写下几个大字:“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为同一电视栏目题词。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从没有过的,恐怕是西方传媒所没有享受过的。  相似文献   

3.
关注中国电视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事实:自从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开播后,原本并不为人们特别关注的舆论监督问题一下子变得引人注目起来。《焦点访谈》节目不仅在老百姓中反响强烈,而且还引起了两位国务院总理的注意。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为栏目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鎔基视察中央电视台,又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7日,新华社发出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与《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的消息。全国众多报纸于10月8日和10月19日作了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作者翻阅的引家报纸中,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者49家,发标题新闻1家,安排在头版的有36家,占73.5%。分类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并与《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座谈的消息,中心话题是舆论监督。全文转发或摘要转发消息的报纸,各自制作标题。现就主标题作个大体分类。所谓大体,意指基本相似。1、《朱镕基寄语新闻工作者》──《新华每日电讯》报。2、《我也属于你…  相似文献   

5.
一、以电视的访谈类节目的火爆为标志,舆论监督开始成为新闻界的一种行动自觉,使一度陷于停滞的新闻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无论是中国电视史,还是中国新闻史,乃至中国的当代史,都会饶有兴味地记录这样两件事:1997年12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来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欣然提笔写下几个大字:“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溶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有两位国务院总理为同一个电视栏目题…  相似文献   

6.
三届国务院总理充分肯定《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的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在晚上黄金时间开播,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来,三届国务院总理李鹏、朱基、温家宝都给予《焦点访谈》栏目以高度评价。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看了《焦点访谈》演播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1998年10月7日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节目的编辑、记者们的四句话。这四句话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肯定和支持,也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开始走向理性发展的新阶段。我认为,这个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从理性上确认了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朱基在上述视察时举行的座谈会上说,舆论监督非常重要,它对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舆论监督,纠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使全国人民受到鼓舞,形成强大…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专家评论说,这四句话16个字,“为我国舆论监督事业今后发展的主体、对象和方向做出了中央政府方面最为明确和具有突破意义的表态。”电视作为当代影响力最大、渗透力最强的新闻媒体,做好舆论监督是电视从业者的一项责任重大、无可  相似文献   

10.
任兵 《新闻采编》2005,(4):18-19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朱镕基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时对舆论监督所做的定位,其中足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是1998年朱镕基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时对舆论监督所做的定位,其中足见舆论监督责任的重大。要正确发挥新闻对法制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是通过揭露违法行为,痛击社会不良现象,引起全社会警觉。如果记者不懂法,写出的新闻稿本身与法律不符,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热门话题。在国外被广泛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如何有效地实施新闻监督,已成为新闻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赠给《焦点访谈》栏目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对从事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电视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舆论往往表达人心的向背。舆论监督什么呢?当然是监督那些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本要求相背离的行为,群众深恶痛绝的重大腐败行为。这反映出舆论监督的主体应当是群众。容现公正地报道群…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职能,更是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的权力和参政议政的途径。准确及时的监督,可以抑恶扬善,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进民主文明建设,构建中国和谐社会。舆论监督不但已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话语,而且正在成为执政者实施“善治”之道的工具。1998年10月,朱镕基同志在视察《焦点访谈》时亲笔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民众也冠之以“焦青天”的美誉。  相似文献   

14.
伯扬 《视听界》2000,(1):8-10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又是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关注的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为《焦点访谈》写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充分肯定《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作用。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可谓是情有独钟,备加赞赏。全国新闻媒体受众调查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受众感兴趣的题材一项调查中显示,85.1%的被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权力制约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新闻舆论监督,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 在对待舆论监督报道问题上,人们的态度往往判若水火。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节目,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最关心的节目之一。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节目组时题词:“舆论监…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高度评价“焦点访谈”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他称赞“焦点访谈”节目是“政府镜鉴,群众喉舌”。这一评价不仅对地方广大新闻工作者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也对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事报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军队新闻工作者,对军事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甚至把它看成是一片“雷区”或禁地,很少去涉足它。那么,军事报道领域能否开展舆论监督?军队新闻工作者如何掌握舆论监督的武器?笔者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17.
(一 )尽管中国的新闻改革仍在途中 ,但当前 ,应该说是新闻舆论监督环境日益趋好的时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央领导同志对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在不断地加以重视和肯定。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就有这样的表述 :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国务院总理朱基在1998年10月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 ,舆论监督对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赠给《焦点访谈》的四句勉励之辞“舆论监督 ,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在新闻界内传为佳话。同年4月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为民鼓与呼,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够威够力,深受上至朱镕基总理下至平民百姓的好评。当然,它也因“挖”了少数人的“祖坟”而遭恼恨。那些被“访谈”过的官员们都有一个难以启齿的心,愿:取消《焦点访谈》。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舆论监督传媒之一且有“尚方宝剑”支持的《焦点访谈》进行新闻批评都遭干扰,可知其他媒体的舆论监督就更步履维艰了。被批评者百般阻挠“曝光”,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地方保护意识作祟,生怕丢丑露乖,尤其是那些钟情于一俊遮百丑、报喜不报忧的官们唯恐图此有损形象,有…  相似文献   

19.
有感于妻子爱看《焦点访谈》阎玉才我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她看电视的口味,我最清楚不过:音乐会、电视剧等。可自打去年,她看电视却多了一个内容,喜欢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我很纳闷。有一次,我问妻子其中原因,她脱口而出:“那里说的都是老百姓想知道...  相似文献   

20.
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恢复,随着民主、法制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不断完善,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与思想的解放,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舆论监督,终于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并因为这种作用的重要与独特,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称赞。早在1978年,刚刚出来工作的邓小平就一针见血地说:“一个革命的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1997年2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特地为《焦点访谈》题辞:“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朱镕基任副总理时,在人民大会堂的一次形势报告会上,曾5次提到《焦点访谈》节目,予以充分肯定。出任总理后,又亲临《焦点访谈》栏目,对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既是我们国家高速发展、全面进步的20年,也是新闻舆论监督环境最宽松、发展最迅速的20年。新闻舆论监督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伟业一起进步,一起辉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概括而言,新时期以来,新闻舆论监督在如下五个方面发挥了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