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对女性心理学的研究非常广泛,影响也很深远。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于女性心理论述主要集中在俄狄浦斯期。多伊奇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她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上提出一个完整的女性心理发展理论。多伊奇首次系统描述了女性心理发展及其特征,奠定了精神分析的女性心理学理论基础。她对女性心理学的贡献不仅弥补了古典精神分析忽视女性特质的不足,同时也促使弗洛伊德对女性心理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苏珊·艾萨克斯是英国著名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她在促进精神分析与教育的结合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提出的幼儿社会性发展理论引起人们对幼儿发展的广泛关注.该理论探讨了幼儿的原始的自我中心态度,以及敌意与攻击、友善与合作等行为表现.她遵循弗洛伊德与克莱因的理念模式,阐述了幼儿心理性欲的发展和表现,如口欲与施虐、性暴露欲与性好奇、手淫和阉割恐惧等.她根据自己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观察论证和丰富了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推动了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析学派是很重视女性心理研究的。弗洛伊德对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殖器期,即俄狄浦斯时期;霍妮站在弗洛伊德的对立面抨击弗氏的生理动力论和人格结构学说,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霍妮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建构起她的女性心理学体系,并开创了20世纪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赵辉 《培训与研究》2010,27(6):102-103,135
精神分析学派是非常注重女性心理研究的。弗洛伊德对于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生殖器期,也即俄底普斯期。海伦.多伊奇的女性心理研究基本是沿着弗洛伊德的思路,提出女性都必须发展自恋、被动性和受虐性这三个基本特征。阿德勒的贡献在于指出女性心理之所以有自卑感,是由于社会文化的熏陶作用;霍妮从女性角度出发建构起她的女性心理学体系,开创了20世纪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先河。阿尼玛、阿尼姆斯作为两个重要的原型,有助于帮助我们了解荣格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理论是在探索人的能力、潜能、价值的基础上,在抨击行为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人性回归"的再探索。本文立足人本主义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人本主义心理理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及性欲理论在张爱玲小说中有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在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下,以独特的方式对都市男女的诸种精神现象,如潜意识、变态心理和各种情绪进行逼真的刻画和深入的挖掘。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7.
<正> 一、导言 以弗洛伊德为核心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思想。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正和改造,其影响波及到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文化学乃至文艺理论等诸多领域,但至今为止,无论是心理学界或是其它学术界,都对其庞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争论不休。介绍、评价精神分析学派的论著,撇开国际心理学界不说,仅在我国,已基本上是汗牛充栋。然而,80年代的十年中,我国心理学界在阐释和评价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的大讨论中,却忽视了对其女性心理学思想的关注。也许精神分析学派的意识分域  相似文献   

8.
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娜·弗洛伊德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她对精神分析的贡献具有独立性与原创性。《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扩展和深化了防御机制的概念与功能,为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学领域,提出了精神分析的儿童发展观与教育观以及诊断图、发展线索等理论,并将儿童精神分析思想应用于教育、法律、儿科学等领域,为儿童精神分析的理论建构与应用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关系精神分析是当代精神分析运动的一种新取向,它认为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人类的首要动机。人类心理的实质是由关系基质构成的,关系基质包括自体、客体、相互作用模式三个维度。关系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持一种二元互动的观点,反对发展性倾斜等一元论观点,它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与他人存在着关系,嵌入到关系基质当中,心理发展的基本结构是婴儿—父母二元性。不同于以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其代表人物科贝特提出了心理发展的的五条准公理,强调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哈里斯是当代关系精神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她吸收混沌理论的思想,提出混沌心理发展理论。混沌理论主要强调非线性、多重性、复杂性,初始值的极小变化经由迭代作用能形成巨大的变化,吸引因子是混沌系统中的关键。哈里斯从混沌理论视角审视传统心理发展理论的缺陷即还原论、预设价值观以及忽视性别等问题。她的混沌心理发展理论强调自体状态的多重性、时间性,对性欲与性别做出明确的区分,性别是种"软性集合",是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吸引因子,也是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1.
霍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或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在精神分析思潮的发展历史中,她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动机、对童年期经验的重视等思想及一些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又系统批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学说,在精神分析中引进了社会文化的因素,确定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新精神分析)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是西方当代人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他的精神分析学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从心理结构理论衍生出人格结构学说、心理动力观和梦的理论。弗洛伊德创造性地将精神分析学说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美学观。因此,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恋女,是古往今来文学作品刻画最多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爱,是不能忘记的》中钟雨的矛盾心理进行了解读。在爱的追寻中,钟雨的爱是真切、忧伤、执着而孤独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灵与肉、理智与感情、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矛盾和挣扎,这也注定了她是个徘徊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悲情恋女。  相似文献   

14.
在其多部短篇小说中,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勾画了多位女性人物的精神荒原图景。依托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理论,拟选取波特短篇小说中三位女性代表,即儿童米兰达、墨西哥少女维奥莱塔、青年女性劳拉,对其流动心理及三重人格结构进行病例研究,解析相关梦境材料,全面考察其精神解体之根源。波特对其女性人物神经病症候的成功捕捉,清晰渗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社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析理论是西方心理学的一个著名派别,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不能仅以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来衡量,20世纪所有涉及人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在历史、文艺和宗教等领域引发了显著的发展和变革。精神分析对历史、文艺和宗教既有贡献,也存在着缺陷。精神分析虽然没有证实的研究证据,但对社会文化成果的理论分析,以及寻找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她笔下的母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从她的几部代表作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不仅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而且对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文艺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精神分析研究其他学派所忽视的变态行为,着重于神经症的分析治疗.并对人的心理特别是人格作出理论解释。自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精神分析学说以来,精神分析理论不断得到发展。除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在我国心理学史论著中得到过介绍和评价的主要有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哈特曼、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她笔下的母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从她的几部代表作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狄更斯在其长篇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南希这个女性描写的笔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在整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她的帮助,主人公奥利弗最终摆脱了陷入贼窝的厄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观点之一是关于人格的论述,即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很多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其人格成长都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探寻南希在贼窝中迷途知返的原因,对南希这位勇敢女性进行一个完整的人格解读,以全面理解她的人格蜕变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0.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察、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印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