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批评性报道,是指对社会上不良风气、丑恶行为和现象进行揭露批评,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曝光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涂光群  沁欣 《出版参考》2005,(10):27-27
“干预生活”曾是1956~1957年流行的一个创作口号,反右后被一些批评家指为修正主义理论,变成“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同义语。并且认为这股理论,创作“逆流”的肇始者是《人民文学》编者秦兆阳等人。然而历史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序号报纸名称主管单位主要违规事实处罚结果l哈密报新疆哈密地委搜自编发网上文章,出现严重政治错误新疆局给予通报批评2经济早报江苏省社科联报道失实,违背办报宗旨江苏局决定停刊整顿一个月3淮海晚报江苏省《淮阴日报》报道失实,违背办报宗旨江苏局给予警告处罚4惠州晚报广东省惠州市委承包私人,造成报纸严重亏损广东局给予停业整顿处罚5辽宁青年报辽宁省团委违背办报宗旨,内容低俗,大肆揭露社会阴暗面辽宁局决定停刊整顿三个月6读者周末报南宁市委宜传部违背办报宗旨,内容低俗,大肆揭露社会阴暗面广西局给予警告处罚7赤峰科技报内蒙古赤…  相似文献   

4.
王业丰 《中国广播》2002,(10):41-42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因为留住神秘永恒的微笑而享誉世界;罗丹以一个瘦得皮包骨、低头弯腰的老妇人为原型塑造的雕像《欧米哀尔》却因“丑得如此精美”也同样拥有永恒的艺术感染力。生活中美与丑是辩证存在的。广播记者既要将美的事物展示给世人,同时也肩负着揭露社会阴暗面、体察民情、反映民声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案例报道是法制报刊的“拳头产品”。它比较形象、生动、具体,可读性强;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它寓教于事,能使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因而它在法制新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市场和影响。案例报道按其性质和作用分,大体上可分为侦破性案例、彰扬性案例、借鉴性案例和揭露性案例。按体裁分,可分为案例消息、案例通讯,案例故事,案例分析。按报道范围分,还可分为刑事案例,民事案例,经济案例,行政案例等。以上各类案例中,案例通讯和案例故事报道比较细,有描写渲染,较为吸引人。揭露性案例和刑事案例涉及阴暗面多,掌握不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文报》是一份以批判为主的报纸,毫不留情地痛击社会的阴暗面和假丑恶.让人们正面社会的现实问题,是一份极具社会价值的报纸。但是目前的《杂文报》刊登的文章中,对社会阴暗面揭露的比例很大,容易让国人产生消极情绪。笔者关注这个现象,目的是使这份报纸能够做好歌颂和揭露的平衡,肩负起主流媒体的责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与该报的出发点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从报纸上和广播电视里,经常看到揭露党内腐败现象和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报道时,一方面欣慰喜悦,一方面也义愤填膺,当然也有人会为此悲观失望。但是,我们揭露这些阴暗面,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抹黑,为了泄气,而是要使人产生力量和信心。因此,在揭露的同时,也从正面(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报道一些治理和整顿那些腐败丑恶现象的措施,以鼓舞人们的斗志,这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报道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领导部  相似文献   

8.
批评揭露与表扬歌颂是新闻工具的两大基本社会功能,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表扬不能代替舆论监督,先进典型不能代替反面教员的作用。我们的社会同任何事物一样,既有光明的一面,就必有阴暗面。新闻作为反映客观现实的传媒,如果一味歌颂光明的一面,而回避另一面,那么就会使宣传造成失真的效果,也使群众对新闻报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而就会失去它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谦 《新闻爱好者》2002,(12):26-27
17世纪,英国小说家约翰·班扬在《天路历程》中描绘了一个扒粪者的形象,此人手拿粪耙,只顾低头扒粪,连上帝的恩赐都不放在眼里。1906年4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华盛顿美国众议院办公大楼奠基仪式上发表演说,将当时专门揭露各种腐败现象的一批记者、作家和批评家冠以“扒粪者”(Muckraker)之名。这些人实际上是黑幕揭发者,他们以杂志为阵地,通过深入调查,专门发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纪实文章,在百年前的美国新闻史上写就了辉煌的一页———黑幕揭发运动。一这场运动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1.
"干预生活"曾是1956-1957年流行的一个创作口号,反右后被一些批评家指为修正主义理论,变成"揭露生活阴暗面"、"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同义语.并且认为这股理论,创作"逆流"的肇始者是<人民文学>编者秦兆阳等人.然而历史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在政工部实习的四五十天时间里,我得到了编辑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面就我的所见所闻给初学者谈谈我的几点感受。一、要善于抓问题。 抓问题不是指揭露阴暗面,而是指针对性,针对部队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普遍性。这是指带倾向性的、基层普遍渴望解决的问题。第二是现实性。去年底、今年初军委和  相似文献   

13.
搞好批评报道,行使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说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话,那么,批评性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重要补充,对社会的阴暗面,对假、恶、丑予以揭露批评,同样也是在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贡献。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既然有以正面宣传为主,也就必然有以批评揭露为辅的问题。批评报道不是新闻媒体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梁粤新 《青年记者》2009,(18):68-68
目前,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就运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市级电视台近年来也纷纷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采访。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电视节目的兴起,标志着电视新闻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随着民生新闻栏目的兴起,民生报道的发展,一些共性的矛盾和问题也呈现出来,特别是在选题上,由于重视社会阴暗面的曝光、奇闻趣事的搜罗、社会灾害的放大、人间丑恶的揭露、八卦新闻的猎奇等,使民生报道成了社会负面新闻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要把握“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就运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市级电视台近年来也纷纷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采访.  相似文献   

17.
近来记者暗访有点热。有的记者通过暗访揭露了社会的严重阴暗面,确实是冒风险做了好事,《南方日报》出版社出了一本《偷拍实录》,记录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暗访那些违法犯罪行径的过程,读了令人感动。 但是暗访并不是百无禁忌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事都可以给记者去暗访的。最近看到有家报纸登了一组报道记录记者暗访发廊卖淫、舞厅吸毒等“发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和一切公共事务的公开,对国家机关各级公务人员施政活动,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政治家、演艺明星、上市公司等)的监督,这种监督既包括揭露和批评,又包括评价和建议。但新闻媒介对坏人、坏事,特别是对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和野蛮执法等行为的揭露和批评,是中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主要和常见的形式。长期以来,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地区的党政领导人,对舆论监督存在一种抵触情绪,认为舆论监督就是在揭露本地方的问题,是揭短,担心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阴暗面,一会影响社会稳定,认为舆论监督会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媒体通过批评、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现象,引导舆论力量,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但是批评性报道又是最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纠纷的。如果记者的报道引起了关注,有关职能部门要求透露其消息提供人,而消息提供人又在事先要求记者保证不泄露他们的真实情况.那么在此情况下,记者是否应该为其保密?本文旨在以邱氏父子的遭遇为个案,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悠  孙起 《声屏世界》2003,(3):24-2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媒体通过批评、揭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一些丑恶现象,引导舆论力量,推动社会矛盾的解决。但是批评性报道又是最容易引发利益冲突和纠纷的。如果记者的报道引起了关注,有关职能部门要求透露其消息提供人,而消息提供人又在事先要求记者保证不泄露他们的真实情况.那么在此情况下,记者是否应该为其保密?本文旨在以邱氏父子的遭遇为个案,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