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目前来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主要是因为教师以单一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授课,学生基本提不起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思路,运用多种策略,让高中体育课堂活力四射。一、多元导入,激活体育课堂教学好的导入能让体育课堂瞬间活力四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多元化的导入方式,将体育课堂教学激活。可以是情境引导,也可以是话题讨论,但要注意结合兴趣引导,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兴趣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体育课堂教学,让体育课堂教学既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能带给学生快乐,是初中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体育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方向。快乐体育就是教师要通过营造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获得体育运动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文化如何重建,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善待课堂中的“意外”,是重建小学体育课堂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石陆 《精武》2012,(32):29-29,31
半个多世纪来,传统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统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学习而学习。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本文主要探讨情感教学在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体育师友》2018,(1):1-2
就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既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诠释了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为中心",又指出了教师应改变原有"教教材"的模式,提出"用教材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并结合笔者近几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期望通过教师之外因,助推学生之内因,激发学生乐娱、乐喜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继而实现乐思、乐心,让体育课堂教学朝着"健康第一"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5,(6):36-38
虽然课改已经有了十几个年头,但是我们的体育课堂总有这样的现状: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无声电影","万马齐喑"便成为家常便饭,课堂常常遭遇"深度沉默"的尴尬境地。针对这样的"课堂沉默",文章从教师、学生、评价考核模式方面追寻其原因,从关注学生心理、变更教学方式、讲究提问方法、改革评价考试模式等方面探求"课堂沉默"的有效对策,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单调,让体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好地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分析法、系统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借助已开发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对该模式下41节优质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视频分析,梳理、归纳出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特征:课堂教学形态分为3种类型,其中“练习型”占主导;课堂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但课堂提问水平较低,信息素养不足;教师话语分为5类型,课堂氛围以正向为主。同时得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学历是影响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7,(6):37-38
在体育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若要真正做到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做到"学而时习之"。文章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等方面阐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作用,以便使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能从中得以参考与借鉴,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那些问题一般都是教师转稼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解决,但有一些问题必须由教师自己去面对并解决的,而且只有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体育课堂才会成为教师的花园、学生的乐园。下面就谈谈我们教师需要带进课堂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先斗 《体育教学》2011,(10):29-29
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双语教学和视频、音乐的有机整合,让体育课堂激情飞扬、活力四射。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课堂的授课效果,而兰州宁卧庄小学李明昱教师的《健身球》一课,合理地利用双语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体育课堂活力倍增,教学效果甚佳。来自成都的张华兵老师在《女子防身术》一课很好地利用视频教学,把教学中难以把握的技能——直拳练习、提膝顶撞练习,形象直观地用视频加以呈现,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直观表象,对进攻与防守的技术要领理解得更加清晰透彻,节省了教师讲解示范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必须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如此需求应当引起每个教师足够而又认真的思考。作者从自身体育课堂教学实际所形成的初中学生互助情感建立的相关认识和实践值得我们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反思我国原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足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根据新的教育思想,探讨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体系和方法.认为: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鲁德久 《体育教学》2013,33(7):32-33
体育课堂由教学的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重任务决定,如何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规范是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却存在诸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分段、教学组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的表扬和评价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由于这些不规范地方的存在,致使体育课堂教学紧凑不足,松散有加,且屡屡出现"散放"的现象,很难完成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谢亚娇 《体育风尚》2024,(1):101-103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起点和归宿。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学生人数多,组织的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题的班级授课制课堂。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也容易被抑制,很难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体育课堂学习模式,对于弥补传统教学中出现的缺陷与不足将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的采集,以及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归纳出将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学习增入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之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在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时,导入教学目标以小组合作模式设计的新理念,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以小组学习合作模式为主,并将导入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让人感到全新的气息。然而,有不少“新课堂”与新课标理念“形似神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正本清源这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籍此,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例,以试作分析谈谈自己不成熟的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乐学”,让学生“易学”,让学生“会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湖南省汨罗市现行的普通高中体育大课堂——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研究,发现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时又受到场地器材、学生兴趣和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文章以期通过研究,深化对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学校体育教学的层面讲,所谓“悦动”就是愉悦运动或快乐运动。当下小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这种现象,所暴露的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机械式的、僵化式的、单一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情。长此以往,无疑会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给体育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让体育课堂“悦动”起来,如何构建小学悦动体育课堂,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实践。  相似文献   

19.
激发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利用场地设施、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体育游戏和发挥教师综合素质,激发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体育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内在推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学、激情学、舒心学和自信学,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象教学大纲一样看的见,摸的着,而是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把握教学的有效手段,本文从“要求”的催化剂性、层次性、激励性、二重性、动力性五个方面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阐述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