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的中医术语英译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中医术语英译中的文化缺损现象也屡见不鲜.本研究通过引入文化翻译理论分析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并结合中医术语之特色,探讨中医术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策略及中医术语英译的五种可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术语的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术语国际标准制定、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对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文献分析。指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存在标准混乱、条目有限、缺乏实证研究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制定和研究应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学术规范、加强理论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许丽芹  王娟 《英语辅导》2008,(6):116-119
在经历了漫长的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和探讨后,中医术语翻译目前日趋标准化。本文力求在研究中英术语荚译标准化的基础上,就中医术语英译的方法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供从事中医术语英译的翻译界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医术语的英译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系统化,90年代则出现了中医术语英译理论研究的高潮。21世纪初以来,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研究中医术语,为正确理解中医语言和准确地对外传播中医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的中医术语英译是中医国际化的奠基石。该文从话语权的视角,探讨了目标语存在内涵基本一致的对应词,目标语对应词存在内涵差异,目标语对应词缺如三类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以及注释法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医文献里含有大量的3词及3词以上的多词术语,由于它们是文言语体,用词简洁,加上中医深奥难懂,理解时会产生歧义,其英译并非易事。本文介绍了中医术语英译的现状,分析了中医多词术语的语言和文化特点,指出了中医多词术语常用翻译方法导致英译用词过多和结构过长的不足,阐明了采用语素构词和结构转换来英译中医多词术语的方法。这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文化走出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英语的积极作用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中国英语的定义入手,分析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英语对中医术语英译和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娜 《考试周刊》2013,(35):21-21
中医学博大精深,其中蕴涵了无穷的智慧。中医药对外交流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而中医术语英译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中医药交流的枢纽。本文对中医术语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医术语英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同时结合一些翻译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沈潇 《海外英语》2014,(7):127-128
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中医语言中的独特语言现象导致中医术语英译过程中产生诸多"文化空白地带"。该文以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为背景,分析形式空白产生的必然性。针对这些空缺,提出了音译,淡化修辞以及省略不译等方法,旨在促进中医术语英译过程的最大化对等。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中国特有的古典医学体系,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做到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首要任务就是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它涉及到国际标准化双语命名,因此极具国际意义。然而中医名词术语纷繁复杂,至今在中医翻译界还未形成规范的翻译理论指导体系,其英译的标准化难度可见一斑。本文在调查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现状的基础之上,简要地探讨了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在中医名词术语英译中的运用,使英译的术语在体现其医学内涵的同时,展现中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spheres of modern life,followed by a distinction between machine translation(MT)and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CAT).It then describes some translation resources and tools and examines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aspects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s.Finally it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it would be greatly efficient and productive for the translators to acquire the new skills in the translation workplace.  相似文献   

12.
蒙元硬译体是将蒙汉两种语言及语法夹杂到一起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通称为“元代白话”,或是“直译体”。但这些通称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该文体里的汉语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话,也不是元代白话语言的变体;该文体出现于元朝前,所以称为“元代白话”在时间上并不十分妥当;而且“硬译”与“直译”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体”是把“直译”与“硬译”混同了。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了该种文体的不同称谓及其不当之处,认为将该文体称之为“蒙元硬译体”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3.
翻译过程的有声思维实验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声思维实验,对22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翻译策略及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英译汉所用策略多于汉译英,且学生之间有较大个体差异;学生汉译英翻译问题主要是表达问题,但所用策略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学生普遍缺乏翻译职业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较多关注个别词语、语言表层信息转换等,没有认识到译文语篇性构建及翻译目的性和交际本质等。因此,翻译教学要从翻译策略、方法、态度、本质等方面对初学者进行指导,改进教学方法、策略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孤立的词语向语篇层次转向,从翻译表层向翻译深层过渡,从语言转换向交际互动转移,从学生身份向职业译者转身。  相似文献   

14.
从读者角度看翻译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翻译标准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确定翻译标准时,应该考虑到读者的因素。针对不同的读者,可采取不同的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是动态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15.
商贸翻译在当今商务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商贸翻译却是翻译学科中的薄弱环节,译文质量不尽人意,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根据刘法公教授提出的商贸汉英翻译三原则,结合实例评析译文,总结商贸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商贸汉英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佐良是研究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和优秀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主要是诗歌,其诗歌译作乃名家之笔,其所论乃学者之见,具体体现在:独特的选材观;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变通的“神似”译诗方法;译诗的文化意识;译诗的主体是诗人;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等方面。其译作和译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花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最后的收获》(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一书进行了评论,认为存在三点不足之处:第一,词的误译;第二,诗行的误译;第三,刻板的逐字翻译。由此得出结论:要译好狄金森的诗歌,首先必须通读其诗歌、评论及诗人传记,彻底弄透每首诗的意义,然后再推敲字、句,译出风格,译得流畅,译得象诗,真正做到“信、达、切”。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与"translate"的语义谱系有着根本不同之处:前者的本义是语官及其解释活动,具有明显的人文特征;后者的本义则是物体搬移行为,具有明显的物化特征.两词的语义谱系不同,决定了各自理论发展形态有别,证明了中西翻译学自然而然地有着不同的研究重心和研究取向.因此,中国学人强求与西人苟同乃是不智之举,不利于中国翻译学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海燕 《海外英语》2011,(10):178-181
There is a natural tension between Literal and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has been going on now for two millenniums. We must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SL) and accurate in our translation but flexible enough to communicate naturally to the target language (TL) readers. While it may seem hopeless to truly communicate with al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with the growing global economy and the more interdependent we become,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t we continue to try to blend our thoughts and hearts together. So with foolish confidence and wise trepidation, this paper will wade into the age long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teaching, attempting to reconcile the theories of literal or semantic and free or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theori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评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成功上演的《推销员之死》中译本(英若诚译)。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文章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翻译纲要的指导下试评该中文译文剧本,从而发现其为话剧翻译中的佳作和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