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糊语言被广泛运用在国际商务商务谈判中。由于商务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在实际商务交际中极其重要,所以探讨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恰当运用模糊语言,从而达到更好的商务交际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语言本身具有的特点之一,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国际商务交际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因此模糊语言大量存在其中。商务交际作为特殊的言语交际,其中的模糊语言也理所当然地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文章在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前提下,通过详细的举例,着重探讨了模糊语言在国际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胡银涛  江玉玲 《海外英语》2012,(2):231-232,24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商务英语信函是商务交际者进行商务交流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该文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国际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语用效果,以期增强商务交际者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恰当灵活运用模糊语言的意识,从而促进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陈洁 《考试周刊》2008,(18):230-231
商务语言的一个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准确,所以"模糊"在商务信函和合同中一直都是尽量避免的问题.但是模糊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而且商务语言的模糊很多时候是一种策略性和外交性的需要,具有特殊的交际语用功能,所以对于商务语言中的模糊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英文商务信函中模糊语言的研究多是从其语用功能的角度出发。本文从模糊语言在英文商务信函中的使用特点分析着手,提出其在商务信函中具有一定的标识性功能,即模糊语言的使用频率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商务信函的种类;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模糊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明示交际中的明示刺激,在不同的商务信函中被书信人运用来引导收信人对其意图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运用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对商务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的动机及其作为交际策略所实现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商务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以达到商务活动成功的目的,同时对商务英语学习者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商务英语信函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为视角,对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探究了模糊语言的使用根源: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交际双方与商务交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模糊语言广泛应用于多种商务信函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使商务信函更加准确、礼貌、得体,从而实现和对方良好的沟通,以达到目的。本文分析了国际商务函电的特点,阐述了模糊语言应用的优势与必要性,要求大家在正确的原则基础上,合理使用模糊语言来使商务交际更准确、更灵活、更礼貌、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方式。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幽默言语进行分析,指出语言顺应论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幽默语言,还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使用语言、选择语言和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广告中使用模糊语言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模糊语言的具体表现之一,分析它对我们研究语言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将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分析广告中的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及其动机,其目的在于为广告主的广告语创作提供借鉴,为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带来了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作为社会的中间结构,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可以聚集、维持和支持政治参与;事实上,它与政党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和逻辑的联系.团体本身即是一个重要的参与环节和渠道,同参加普选相比,公民参与团体更有助于引导政治参与步出歧途,促进政治发展.自然,对团体的担忧与批评,人们亦有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以西方古典喜剧理论作为参照系数 ,《论语》和《孟子》中的某些故事已具备一定喜剧意识 ,可看作是中国古典喜剧艺术长河发源阶段诸多源泉中的一支小溪  相似文献   

19.
中人是清代土地交易的重要参与人之一,是契约订立过程中除当事人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参与者。大屯契约4人以上作为中人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有族长、亲族、妇女、立契者本人等。中人构成方式和立契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中人对晚清以来安顺屯堡民间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非常注重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但在汉族移民问题上带有很大的民族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政策的分析,论述了汉族移民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到满蒙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