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一阁藏家谱目录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谱记载了一姓一族的世系和著名人物事迹,是一姓一族的历史书。古代学者很重视家谱的纂修,明郑满《宗谱序》说:“国有史,郡县有志,家有谱一也”。把国史、方志、家谱看得同样重要。谱学的发展也有二千多年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建设》2004,(2):39-39
日前,一套(18册)清代同治年间的望族家谱——无锡寨门严氏族谱被无锡市档案馆征集进馆,该谱是被岳飞誉为“严族至室”的宋代严氏宗谱的续谱,已珍藏了140多年,对研究地方文史具有较高的价植。  相似文献   

3.
《河洛地区家谱文化研究》一书全面系统研究了河洛地区家谱的文献内容、文化特色及其当代价值,整体呈现出选题新颖、架构完整、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等特点。该书深入撷取河洛家谱文化精华,彰显河洛传统伦理道德,是近年来河洛地区家谱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能够为南北谱学交流、当代家谱撰修提供文献参考,对于传承优秀河洛文化、培育当代良好家风、明了海内外“河洛郎”血缘关系、增强家国向心力和凝聚力等方面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家谱是记载家族世系及相关内容的文书档册,主要包括谱序、源流考、世系表、辈字、族规家训、图像等内容。作为一种原始资料,家谱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它对于学术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宁安地区历史悠久,是满族的祖居地,满族语言文化存留时间较长,留有较多的满族家谱。本文通过对宁安地区瓜尔佳氏、墨尔哲勒氏、阿克扎拉等家族家谱的介绍,从记录历史人物及政治制度、反映民族价值观念、揭示家族管理与教育、展现地域文化等方面阐释家谱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琳惠 《图书馆》2007,(5):141-143
河洛地区洛宁张氏在明清时期曾一度为洛阳望族,洛宁金门寨《张氏家乘》是河洛地区现存最早的张氏家谱。该家谱追溯先祖时间久远,对于家谱的分支、迁徙记述分明,保存有大量先祖名人的事迹,且能详记家风,以敦睦族人,该谱在河洛地区家谱中极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家谱发展史来看,宋代以后,除皇家玉牒与孔府家谱外,其他民间所修家谱性质逐渐从族人身份证明变为家族组织存在的表征,这种转向使得家谱档案属性随之出现了转变。以现存徽州家谱为例,这种转变在表达对象和表达思维上都有所展现。究其原因,则有两点,一是明以后徽州基层社会的变迁,二是宋以后中国谱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修(续)谱之风盛行,每一个姓氏、每个家族都在纷纷发掘老谱续修新谱。临朐县档案馆借助这个大好时机,主动出机,抓紧征集家谱进馆。先是向各修(续)谱委员会发出《家谱征集函》,  相似文献   

8.
世人瞩目、历时四年时间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将在2005年内最终定稿,随着这部书的编订完成,家谱将从此结束祠堂供桌、农家箱底的散落时期,以“军团”面貌步入公众视野。是谁唤醒了一度沉睡的家谱?当中国社会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发展趋势时,宗族的代表符号——家谱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家谱,从私藏走向公有《中国家谱总目》,这部旨在“集存世中国家谱之大成”的鸿篇巨制,目前已征集到家谱目录六万多份。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秋芳说,这与近年来民间修谱、捐谱行为日盛有着密切联系。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  相似文献   

9.
李丹丹 《兰台内外》2023,(18):7-8+14
满族家谱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满族家族最真实的生存记录。本文所研究的满族家谱时间跨度约为18世纪前后,其中较为普遍的是清康熙朝中后期黑河地区八旗驻防满族家谱。这类家谱文献极为珍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家谱文献所反映出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中俄边境黑河地区满族家谱研究已有成果为基础,以《瑷珲正红旗佛满洲扎库他(张)氏宗谱》《武氏族谱》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满族家谱的功能、价值等。对研究家谱文化、清史、八旗驻防史、中俄边境地区满族人口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一种以谱表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迁徙、繁衍和发展历史的特殊图书载体,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家谱除了记录家族关系以“尊祖、敬宗、收族”外,也有着“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最早的家谱,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殷墟出土的甲骨和一些青铜器上就记载有家族的内容,尽管只是简单的父、子、孙、曾名录,却是最早的家谱雏形.家谱大盛于北宋,明清迄于民国,家谱编修达到高峰.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家谱,基本上是清代、民国时期的,明代以前的家谱,已属凤毛麟角了.曾听说本地虹桥镇某姓族还保留有一册北宋崇宁四年的古谱,卷轴装,我没有亲见,如果属实,则是国宝级的文物了,这不但是该姓族的传家瑰宝,也是平江厚重人文历史的重要物证.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     
<正>丹东市档案局受赠《蔡氏家谱书》近日,丹东市档案局迎来一位远道而来的档案捐赠者。原籍丹东凤城、现居北京的离休老干部蔡群,不远千里,将自己编纂的《蔡氏家谱书》捐赠给市档案馆。《蔡氏家谱书》的编写历经十年。作者本着"孝悌为先"的初衷,亲临东北各省市县城走访,为避免谱书有所遗漏,更是远赴海  相似文献   

12.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13.
李婷 《贵图学刊》2007,(3):40-43
概述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23部满族家谱的基本情况,并从版本、史料方面详细地对馆藏家谱价值进行分析与评论,指出满族家谱所蕴藏的丰富资料值得我们去发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家谱是我国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又称宗谱、族谱、家乘等.家谱在我国延续了三千多年,宋代以后,随着近代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成,修家谱的风气十分盛行;到了明清两代,修家谱出现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东北民间满族家谱作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特征的档案资料,它的来源是多层次的,家谱来源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家谱记载内容丰富,这为研究满族史、东北史、清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馆藏《韶山毛氏族谱》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目前,《中国家谱总目》这部规模庞大,收集所有家谱目录的巨著正在编纂过程中,海内外炎黄子孙称其为新世纪的华夏盛事。此刻,记载伟大历史人物毛泽东家世的《韶山毛氏族谱》,倍受世人瞩目。笔者仅就吉林省图书馆馆藏《韶山毛氏族谱》的版本、体例、纂修经历等,略作评析,以飨读者。1韶山毛氏族谱版本概述《韶山毛氏族谱》,书名据版心、书衣题,书签谱籍韶山前二修、三修均冠以“中湘”二字。“中湘”,即指湘潭,因居湘乡、湘阴三湘之中而得名。题签右上方钤有“问字号记”印…  相似文献   

17.
湖南少数民族家谱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霖 《图书馆》2006,(5):49-51
在湖南51个少数民族中,只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10个民族人口较多,并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氏族。与汉族家谱相比较,湖南少数民族家谱普遍讳言所出而攀援汉族华胄,同时体例也较为简略,所录丁口不多,首修年代也较晚。一些氏族还得聘请他族人士主修族谱。  相似文献   

18.
谱牒是中国宗法社会中记述某一家庭世系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谱牒是宗谱、玉牒的总称。宗谱又称家谱、家乘、世谱、族谱、房谱等;玉牒是皇族的宗谱。谱牒档案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而口述家谱比结绳家谱流传更为广泛、更为原始。其后随着历史进程,开始有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纸谱、布谱等;根据家谱可记载的内容可分玉牒、普通家谱、词谱、神轴等。谱牒档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格外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到东晋南朝时,各豪族为了维护和巩固门第特权,都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编修,各大族…  相似文献   

19.
王辉  程秋平 《兰台世界》2019,(z2):29-30
<正>一、家谱定义与档案价值1.家谱的定义。对家谱的定义到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自古到今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之处。但对家谱的定义表述大致为:家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的得姓、形成、分部、迁徙、郡望、派别、世系、人物、事迹、艺文等的综合记录,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家族发展史。它是记载一个家族荣辱兴衰、历史变迁的书谱。中国历史上可分为皇室、名人、百姓、汉族、少数民族等多种家谱。如":玉牒"为皇帝的家谱,它以父系家族  相似文献   

20.
徽州家谱中有大量的印章,依印章产生在家谱上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原锈印和后钤印.原镌印大多反映了作者的姓名、字号、科举年、官衔、生平功业、情趣志向;后钤印种类极多,大多反映了宗族信息、家谱刻印及颁发、保管、递藏过程等情况.后钤印中的特殊钤印包括收藏售卖印、削籍印、族产税亩印等.家谱印章有着特殊的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