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禀赋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的尊严源于思想,人因思想而伟大。"以育人为天职的教师,应该将有思想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不仅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丰富心灵、乐于分享、懂得生活,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关心社会、热爱自然。鉴于学科特性,思想品德教师更要保持独立人格,信守教育理想,坚持专业精神,努力做  相似文献   

2.
人神关系是一种利害关系,人类的献祭行为,不过是在给自己的祭祀对象"用质"而已。人祭是最具价值的"质押品"。人类"与天为质"的行为和观念成为质子盛行的思想基础。质子又称"侍子",最初的"侍子"不是侍奉人间帝王,而是侍奉"上帝"。追根究源,侍奉上帝又是从侍奉祖先神灵的观念演变而来。当"通神权"被独占,祭祀对象高度集中和等级化以后,统治者凭借其与最高神之间的"特殊关系",责令臣下和方国遣子入侍。这样,最初入侍于祖先、上帝的"侍子",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入侍人间帝王的侍子、质子。  相似文献   

3.
亚当·弗格森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其启蒙思想以市民社会理论见长.他从人之“自我保存的天性”、“联盟的天性”与“争斗和分歧的天性”等多样性的人性中,有力地立论了自利、竞争、奋斗、协作等现代市民社会的伦理精神.他不仅是第一位以“市民社会”为书名的著作家,而且还独具特色地从道德的维度考察与反思了现代市民社会勃兴的“利”与“弊”,尤其是对分工的异化、德性的腐化、公共精神的缺失与政治奴役表露出深深的伦理忧思,并试图通过重拾古典的公民美德如勇敢、爱国、政治参与来消解其危害.尽管弗格森的伦理思想因其具有古典共和主义的背景而折射出一定程度上的复古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其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对于当下我们积极培育与发展公民社会具有很大的启迪与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是一种寻求意义而不满足于单纯地存在的存在物,这便有了"作人的意义"。人是"作"出来的,"作人"即being human,不是动宾词组,而是系表结构,"作人"即"为人"、"是人"、"成为人",就是追求自己成为人。只有"人",才需要作和追求;作,而后有人。"作人"是与生俱来分派的一项任务,不得不作。唤醒对"作人"的全面的认识,应当向超验性开放,既承认人的生命的高贵性,也承认其脆弱性。作人意味着"被认识"、"被需要","我被思考,故我在";作人就是"被需要","我被需要,故我在"。人类关于自我的形象支配着自己的命运。赫舍尔将作人的根本方式概括为:珍贵性、独特性、机缘、非终结性、创造事件的能力、独处与群居的两极性、互惠、感通神圣等八种。"上帝"是与"有意义的人"相关联的,"上帝"出于对存在的关心和可施予的关切,力图把人吸引到此意义之中,信仰对作人是非常有助的。恢复"作人的意义"是必须的。作人,为人,是人,成为人,由"是人"组成的社会才是人的社会。作人,既是自己的福音,也是所有人的福音。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设想《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专题中的一篇课文。这是法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篇思想短文,节选自他的《思想录》。课文体现了《思想录》的特色:似乎是作者零星无序的思想记录————以跳跃的、具象化的语句阐发观点,却以"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作为切入点,围绕"思想的苇草"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集中阐述了帕斯卡尔对于人与宇宙自然关系的严谨透彻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马克思、毛泽东的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人本思想。探讨邓小平的人本思想,有利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你可以没有美丽的容颜,可以没有眩目的身姿,但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它与时间和空间无  相似文献   

8.
库萨的三一认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巴门尼德提出了"思维与存在同一"的思想,恩培多克勒将其发展为有二元论倾向的"同类相知"理论。柏拉图区分理念和现象的同时也区分了灵魂和身体、思维和思维对象,这种彻底的二元区分与之前的感知理论依据的"思维与存在同一"相冲突。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用"潜在的现实化"将被割裂的主客体联系起来。库萨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基督教三位一体理论,把感官、理性、理智、上帝连接起来,构筑了一条从感性到上帝的寻觅真理之路,并且从理性主义过渡到神秘主义。因为上帝在人的认识能力之外,从理智到上帝的超越要依靠启示,理性最终要让位于信仰。  相似文献   

9.
帕斯卡尔著有《思想录》,海德格尔著有《面向思想的事情》,都表现了思想家对思想的沉思。思想是人的特征及其本质,没有对思想的超越也就没有人生境界的提升,生命运动是思想的运动,生命不止于呼吸,而止于思想,善于思想是人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思想的尊严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我久久地凝视着帕斯卡尔这句话,陷入深远而痛苦的沉思:思想在人的存在中,到底居于什么地位呢?如果一个人没有思想,他和一段木头,一头牲畜,一块石头有何区别呢?人类的全部进步史都是思想在推动。是思想使第一只猿人拿起一块尖利的石头猛击野兽的头;是思想使第二只猿人把尖利的石头缚在木棍上造成人类祖先的第一支枪;是思想造成了人类第一所学校,得以把人类积累的智慧像火炬接力般一代代传下去……人类每前进一步,都是思  相似文献   

11.
傣族“龙山林”文化禁忌与边疆生态环境的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在和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态智慧。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傣族更是如此。傣族人民认为,"龙山林"是神灵居住的地方,正是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人们不能随便在"龙山林"中砍伐树木、猎捕动物和开垦土地,从而也就最有效地保护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及整个生态安全。傣族人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形成的这一"龙山林"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对自然的禁忌,它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章的规定和党的宗旨的要求。要使"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成为现实,必须设定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使"党的干部"不想腐败"、"不必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使"党的干部"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英语四级听写中出现的“误用词”这一“合理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心理语言学理论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即它是—个需要排除负迁移而又无法摆脱负迁移的心理运算过程;文章还论述了“误用语”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克服这一语言习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Pascal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点基础课程 .教师在Pascal教学中应遵循原则 ,注重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有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功能,在维系社会安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祷雨是协调官民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祭祀活动。地方官员把祷雨作为解救干旱的重要活动,是拯救民众的爱民之举。祷雨的神祗有山神、龙王、海神、通远王、妈祖、岳帝爷、城隍、佛、仙等。民众认为,祷雨灵验乃山川神祗响应效灵,也是地方官员诚心祈祷感动天地而赐雨,于是“吏庆于朝,民歌于野”,送匾额答谢神祗,建甘雨亭、喜雨亭、灵雨亭或立碑颂德,以答谢官员。  相似文献   

17.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18.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刘敞和王安石都很重视人性论,都辩证地看待性与情的关系,前者认为仁义即性、礼乐即情,性与情的关系就好比是神与形的关系,而后者认为"性情一也,性本情用"。从性情论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好发议论的学者,只不过二者之间正常的学术探讨被后来一些人所政治化。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中世纪,由于神学占统治地位,人成为神的奴隶,失去了自身价值.文艺复兴开始了"人"神"之争,人文主义者明确提出了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还"人"以本来面目.启蒙运动又更进一步要求变革社会制度,从审视人生走向审视社会,从对社会制度的改造中实现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将人生的意义提高为追求人类的普遍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