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中法战争之后,鉴于前期海军建设成效不大,清廷又发起了第二次海防大讨论①,有学者称之为“乙酉年间海防筹议”②.一般的海军史著作都略有提及③,又以王宏斌先生的论述稍为具体. 经费是海防建设的基础,此次海防大讨论距甲午中日战争仅9年时间,其关于海防经费的筹议过程及其结果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至目前为止,尚无相关的研究成果.笔...  相似文献   

2.
作者论列北洋海军的装备、人员培训,大沽、旅顺口和威海卫基地的布置,海军章程的制定,海军衙门的机构设置,经费收支及与颐和园工程的关系,中日甲午之战以及福建舰队与江苏舰队的发展等。更进一步,作者企图经由海军现代化的"个案研究",探讨中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历程中所发生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海军是一个古老的军种,中国古代海军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多年以来,中国古代海军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尚有一些基本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目前史学界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海战发生和"海军"这一军种称谓出现的最早记载问题,谈些浅见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陈胜 《兰台世界》2013,(10):75-76
为了加强海防建设,李鸿章在海军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办海军学堂、实践锻炼、出洋留学、加强管理等举措培养出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  相似文献   

5.
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在危机愈加深重的时刻,失去海防几近意味着失去政权,于是清廷终于发出了“大治水师为主”的决断,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3000万两。但为什么自1888年北洋成军后,“添船购炮”的工作突然完全停止了呢?连慈禧皆称“惟念海军关系重大,非寻常庶政可比”,几近将海军视为身家性命,却突然要将其经费挪去兴建颐和园呢?原来,慈禧正面对另一个烦恼。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是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各个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的橱窗,通过这个橱窗,可以看到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在各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的高低.美、英、俄等世界各大国海军都有自己大型的综合性的海军博物馆.如  相似文献   

7.
早在甲午战争年代,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南海横行霸道,并且,以强欺弱撞沉了我国几艘大军舰,邓世昌舰长等上千名海军将士以身报国。海军大臣林则徐在南海喊天:"天耶,我林则徐一不要官,二不要钱,三不要名,四不要命,我只要强大的海军。"70多年之后的1910年,清朝政府为了扩建海军队伍,重建海军力量,派出了当时海军大臣戴洵与北洋军统制萨镇冰二位将军同时赴日本,并与三菱造船厂签约耗资68万两白银,制造了一艘钢木结构的舰船充实海军队伍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清末,清政府着力建设近代化新式海军,新式海军需要新式的海军军官。清政府海军中实力最强的北洋海军拥有一批新式的海军军官,福州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是其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之前,中国还没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的学校和机构。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开始招生,但由于当时科举盛行,世人都将科举致仕作为正途,船政学堂招生的结果是"艺局初开,人之  相似文献   

9.
弱小的民国海军在抗战初期便损失殆尽,陷入无舰可用的困境.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利用同盟关系,向英美两大海军强国寻求援助,力图重建海军和协助盟国对日作战.从1942年的赴英美实习参战与学习造舰,到1944年的赴英美受训接舰参战,国民政府先后向英美两国选派了2000多名海军官兵.  相似文献   

10.
自宋代书院制度正式建立以来,在书院的讲学之中,就有重视经学、史学和文学的传统。而兴复庐山白鹿洞书院的朱熹,在收徒讲学之时,更特别注重文学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屈辱从海防的崩溃开始的,为修补和缝缀破碎了的防线,便有了创办近代海军的历史活动.清政府先后组建了北洋、福建、南洋三支近代海军.但是囿于财力,清政府决定采取优先发展北洋海军的方针.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的颁布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军.这是大清帝国花费巨资和大量心血编织的第一个海上强国之梦,清政府对其抱以热望.然而这支曾经一度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位居亚洲第一的龙旗舰队,却在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灰飞烟灭了.  相似文献   

12.
在许多人眼里,自从1895年中国在对日甲午战争中惨败,一度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覆灭后,似乎再无海军和海防之说.然而历史并不那么简单,在清王朝苟延残喘的最后十余年间,曾尝试恢复一支聊以自卫的海军力量,可没想到在辛亥革命的洪流  相似文献   

13.
一本系统描述海军护法史的开荒作─—《护法舰队史》简评邬和镒(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法舰队史》一书,是迄今国内第一部以一支海军舰队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填补了近代海军史的一段空白,为深人研究海军革命斗争及护法运动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著者汤锐...  相似文献   

14.
军阀专国的统治下,陈绍宽跟随闽系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在北伐、西征等战事中逐步晋升,得以为海军建设建言献策。然而,一·二八事变中海军的不作为,将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建设更觉艰难。纵观这一时期的海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南京国民政府错误的国防建设方针下,陈绍宽注定无法建成一支充分完备的强大海军。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由于海防的落后而一败再败,由此开始重视海防和加强海军建设,并积极兴办海军学堂培养本国的海军人才。本文对清末海军学堂教育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整体步入“后评估时代”,很多高校都面临着文献采购经费大幅缩减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经费预分配制度成为高校图书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海防建设,李鸿章在海军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办海军学堂、实践锻炼、出洋留学、加强管理等举措培养出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  相似文献   

18.
早在甲午战争年代,Et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南海横行霸道,并且,以强欺弱撞沉了我国几艘大军舰,邓世吕舰长等上下名海军将士以身报闰。海军大臣林则徐在南海喊天:“天耶,我林则徐一不要官,二不要钱,一不要名,四不要命,我只要强大的海军。”  相似文献   

19.
高士振 《湖北档案》2001,(10):10-12
黎元洪策反萨镇冰 1911年12月12日,湖北革命党攻占汉阳、汉口重镇,清廷急派海军司令萨镇冰率海军主力舰队急驶镇压.萨镇冰大小舰艇30多艘横戈在武汉江面.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10,(6):77-77
余音(1962年-),文史学者,纪实作家. 安徽寿县人.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作协会员、大连作协理事.<家庭>、<知音>、<报告文学>等多家报刊签约作家.就读于海军飞行学院、海军政治学院、中国文化书院、辽宁文学院等.飞行员出身.曾在海军政治部、大连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到某杂志社任职,历任首席记者、专题部主任、执行主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