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和与社会不和谐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扶助、自我激励、资助保障、危机干预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弱势群体愈加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保障弱势群体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指标。将15年间CNKI所收录的关于社区教育与弱势群体的相关期刊文献作为数据源,运用Nvivo11软件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关键词、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的编码统计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并从政府机制构建、社区主体落实、社会多方联动三方面来分析社区教育对弱势群体的救助途径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终身教育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其中社区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弱势群体的教育保障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是教育公平的直接体现。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构建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的意义,然后以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若干县区的社区成人弱势群体为例,采用访谈、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从多个维度描述了教育救助现状,包括成人弱势群体的组成、教育救助的需求状况、教育救助工作进展状况、对教育救助的满意度及教育救助政策的执行状况等。  相似文献   

4.
关注弱势群体、扶助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就伦理学的角度而言 ,应从道义论与功利论两方面为弱势群体进行辩护。道义论辩护基于人的终极关怀 ,认为扶助弱势群体是维护人的尊严的要求 ,是体现社会公正的要求 ;功利论辩护立足于社会整体发展 ,认为扶助弱势群体对于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将道义论与功利论有机地整合起来 ,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学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弱势群体、扶助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就伦理学的角度而言,应从道义论与功利论两方面为弱势群体进行辩护。道义论辩护基于人的终极关怀,认为扶助弱势群体是维护人的尊严的要求,是体现社会公正的要求;功利论辩护立足于社会整体发展,认为扶助弱势群体对于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将道义论与功利论有机地整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成人弱势群体是社会资本匮缺的群体,主要体现在社会关系网络窄、社会信任程度低和社会规范意识弱等方面,这成为成人弱势群体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的障碍。弱势群体是成人教育的重点关怀对象,成人教育是提升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拓宽社会关系网络;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加强社会认同;构建学习型团体,培养社会规范意识,能够有效提升成人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弱势群体自主创业教育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日渐普及,社会对高校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有着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已对高校乃至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应该从“授人以渔“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扶贫助学,心理干预的同时,更要做好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全面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扶助体系,保障其健康发展,构建和谐育人环境,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樊海源 《教育探索》2006,(12):105-106
弱势群体青少年内心较为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构建社区与学校双向参与的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是城市化进程中建立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心理素质教育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高职贫困生处于高校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底层,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加强高职贫困生的心理扶助研究,探索有效的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是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学校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介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贫困生心理扶助运行机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增长农村弱势群体知识,提高他们整体素质、能力和农村社区品味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政府给予农村弱势群体在教育服务方面以强势关怀,这是坚持先富与共富并重、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的体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价值,认真剖析教育服务农村弱势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创建科学、高效、合理的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有效运用多种教育服务策略,大力提升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人教育弱势群体的研究渐成热点,研究者围绕成人教育弱势群体的界定、形成原因以及社会支持进行了广泛和卓有成效的探索。同时,国际社会积极实践,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富有针对性的改善成人教育弱势群体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吴小鸥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3):72-76,79
公益基金会在教育领域强调社会公益概念,创立公益品牌,以承担社会教育义务为依归之路,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许多急需的援助和发展机会,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关怀的真实和价值,在彰显人文意蕴中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范国睿 《教育研究》2005,26(5):21-25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具有独到的价值。现阶段,增加政府在国民教育资源上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保障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大力缩小城乡、地区、性别等方面的教育差异,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民众的多样化教育选择需求,建立处境不利群体公平教育的救助系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我国弱势儿童德育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弱势儿童道德情感淡漠、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道德意志淡薄等问题。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弱势儿童德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在实践中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关怀式道德教育体系和道德情感作用机制,建设弱势儿童德育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多样化促进弱势儿童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处境不利儿童大军中的一员,来自城市流浪家庭的被收养儿童的生活与教育处境引人关注。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城市流浪家庭被收养儿童的生活处境及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大教育支持系统的现状。我们应更加关注这类弱势群体因经济条件、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而受到的消极影响,并致力于为其争取更积极的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16.
Hawaii is often perceived as the “Land of Aloha”, a racial paradise where everyone gets along. But do we? The author explores Hawaii's distinct cultural dynamics with pre-service teachers in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ourse that problematised race and ethnicity. Using an inquiry approach and culturally relevant activities, the class examined the social inequity that exists between privileged “non-minorities” like Japanese, Chinese and Whites, and “disadvantaged minorities” like Filipinos, Native Hawaiians and Samoans. This study found that living among diversity in Hawaii made recognising racism and social inequity difficult. Patterns of student engagement reflected one's positioning in Hawaii's racial and socioeconomic hierarchy. Students from privileged groups minimised and deflected their role in contributing to racism, while students from disadvantaged groups assumed a more critical stance towards society. This study reframes the dialogue on race in education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multicultural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更为高等教育领域和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最根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公平。在社会保障公平层面,应建立弱势群体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弱势群体.城市弱势群体直接影响到城市竞争力,关系到均衡城市化的发展质量和发展绩效.研究城市弱势群体的规模和受困程度,特别是探索削弱弱势群体规模与势能的反弱化机制,是从均衡城市化发展目标出发来加强城市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去弱化方式不能仅依赖临时性、一次性的社会援助,更需要从弱势群体的本质出发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反弱化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