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篇将四川省21市州分为成都、川南、川东北、川西部四大经济区域,并利用四川省2000—2010年各市州GDP和人口数据,首先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情况,然后运用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四川省各区域经济发展总差异、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分析标准差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经过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呈现倒"U"型特征。其中四大区域间经济差异和成都经济圈经济差异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贡献最大,并呈逐年下降趋势。最后讨论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收敛情况后发现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收敛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性和定量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阐述了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初步探讨了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应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应注重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水平,采取适当倾斜与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点轴开发模式、科教兴鲁,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地区间差异,促进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用人均GDP指标测度了毕节地区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探讨了毕节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变化过程,研究证明毕节地区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都呈不断扩大趋势;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综合评价了毕节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金沙为第一层次,属经济水平最高地区,纳雍、毕节为第二层次,经济水平次之,黔西和织金为第三层次,为经济水平较低地区,大方、威宁、赫章、织金为第四层次,属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分解式衡量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差异、省区差异和地区差异,发现总体上全国旅游经济差异呈现缩小态势,区域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时序变化上有所缓和。国际旅游经济差异始终大于国内旅游经济差异,但国内旅游对旅游经济差异的贡献程度高于国际旅游的贡献度。区际贡献率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但区域内部差异贡献率属东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大致相当,中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L指数,对2001-2018年中部6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呈上升趋势,各省份内部经济差异是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安徽省经济差异较大,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省内经济差异呈明显上升趋势,山西省和江西省省内经济差异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在此基础上,从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两个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为缩小中部地区经济差异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加权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区位熵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研究1996-2011年间福建省各地级市入境旅游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空间聚集的演化规律.结果发现:(1)福建省各地市在入境旅游收入总量上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呈先平稳增长再快速增长的演化轨迹.(2)加权变异系数反映的入境旅游相对差异波动变化总体下降,但相对差异显著.入境旅游相对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发展速度差距逐渐缩小,必将减小各地市入境旅游绝对差距.各地市入境旅游产业地位的相对差异显著,但不断缩小,相较国内先进地区,多数地市入境旅游占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3)福建省各地市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聚集呈波动下降趋势,垄断聚集程度仍然较高,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集中在厦门、福州、泉州,全省入境旅游主要依靠其带动,缺乏广泛的竞争.(4)政策环境、地区知名度和区位交通,是造成福建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选取2002—2012年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国内旅游收入作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异逐渐缩小。(2)2002—2006年区域差异波动较大,此后平稳下降,地区内差异主导了湖南省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3)湖南省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体现在长沙市与其他地市之间、湘东与湘中、湘西地区之间。(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以及交通条件是影响湖南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河南1978~2008年区域经济差异作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为:河南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扩大趋势,且高收入区域和低收入区域呈连片扩张趋势,两极化问题严重。因此,政府应进行政策调控,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异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将其划分为16个区域,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以及收敛性等多个角度实证研究该地区内各区域1978年到2004年27年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差异的变动趋势,其结果表明:尽管长三角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绝对差异(标准差值和极差值两项指标)逐年扩大,且阶段性明显,但就相对差异而言,总的趋势是逐年减少,并且在进入21世纪后趋于稳定,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已经进入了“高度平均”的阶段;同时,该地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研究期间总体上存在δ-收敛,并存在着明显的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11.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7,(3):45-52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对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统计分析方法,以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对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区域经济总量的绝对差异有所增大,相对差异呈现下降态势;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所减小;产业结构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有所减小;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异有所扩大,相对差异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105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0、2005、2010、2015、2018年五期建设用地数据,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该地区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安徽省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北多南少、市辖区多于普通县市"的特征,县域空间格局差异极其明显且随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2)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看,安徽省各县市(区)建设用地规模绝对差异在逐年增大,而相对差异在逐年减小,但二者的变动都略小.安徽省建设用地绝对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皖北、皖中地区,相对规模排名靠前的县市(区)大多分布于皖北地区以及合肥市.(3)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安徽省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差异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形地貌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建设用地县域之间的差异有着很明显的相关性,GDP、财政收入、粮食产量和常住人口是造成区域之间建设用地空间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遵义市14个县级地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人均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在ArcGIS、GeoDa、SPS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遵义市2007-2021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可视化表达、数理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角度研究遵义市县域经济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遵义市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总体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市区(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和仁怀市,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3)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由“较为不平衡”向“趋于平衡”演变;(4)生产力因素和资本因素是影响遵义市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研究与R/S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运用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和经济区位商分析1989~2003年福建省67个县(市)区的人均GDP,考察这些研究样本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对库兹涅茨系数的进一步计算,解析导致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国内所有地级市价格指数,从城市规模、区域和市场化进程等角度对城市间商品价差进行比较和差异分解并建立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到下面结论:(1)城市间价差呈现收敛趋势,并且在东部(发达)城市这一趋势更明显;(2)市场化程度和工资是影响城市间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投资和产出也有一定的影响;(3)无论是区域,还是省一级,地区间的价格差异都大于地区内部的。结果说明,城市间市场化进程差异缩小是商品价差呈收敛趋势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也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惠州近年来收入分配现状的系统分析,发现惠州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长期低于GDP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原因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来源多元化,社会保障支出较低,税收调节功能不足等。因此在采用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着力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打破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下,广东省掀起了省域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浪潮,对广东省的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别从县级、地级市和区域三个层面入手,运用数量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手段,对广东省经济差异和产业转移对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2000年至今,广东省三个层面的经济水平绝对差异都在扩大,但是相对差异都在以不同的模式缩小。从基尼系数方面来分析,县级层面的基尼系数变化呈阶梯形下降,地级市层面的基尼系数变化呈倒U型结构,四大区域层面的基尼系数则逐年下降。广东省的产业转移对各层面的经济差异都有明显的影响,在产业转移园布局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迅速。在产业转移园的带动下,粤西和粤北地区形成了连接珠三角的两个经济增长带,粤东地区形成了两个经济增长极。同时产业园也对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珠三角以外地区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期寿命来反映居民健康水平,应用变异系数、极值差率和泰尔指数等方法考察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变动,同时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从而考察了居民健康水平地区差异的构成,最后对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结果表明,居民健康水平差异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居民健康水平高于不发达地区,同时居民健康水平差异呈现明显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