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于冬连 《考试周刊》2013,(6):120-121
<正>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仍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框架内,开展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是时代的要求,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以"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体育理论"和"终身体育的理论"为支撑,从组织形式到活动内容,构建多元的、多层的融合互动,资源共享,把学校体育送到社区和家庭,把社区体育引进校园,从体育活动的相互交流到体育精神的相互影响,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文化的共同提升.加快"让学校回归社区"的进程,创建和形成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遵循"四位一体"学校体育建设目标,在明史的基础上探寻红色资源与小学体育教育的融合路径,寻机开展特色化、多样化红色体育训练活动,以史育人,以情感人,有效传承红色精神,深化党史教育的需要,也是丰富小学体育活动开展形式,深挖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要求。故在小学体育教育中,我们需遵循"明史、寻机、实践、升华"这一基础路径,将红色教育充分渗透至小学体育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四川藏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四川藏区农村学校体育的整体水平较差;学校教学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师资建设落后;学校的体育课程和活动开展不乐观等问题。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国家体育援藏、四川民族地区十年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发展机遇,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学校体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改善师资结构,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利用区域优势资源,重点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引进适合开展的现代体育项目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难以满足学校教育和社区人们对体育休闲娱乐的需要.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及社会共享,使让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浙江畲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策略,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逻辑归纳法对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的条件、策略展开了翔实的讨论和分析,加强畲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整理研究、编写畲族传统体育教材、对畲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开展畲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建立畲族传统体育教学和研究机构能有效传承畲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体育及终生体育 (一)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2、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在资金、场地设施、人员参与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缺陷,难以满足学校教学和人们对体育体闲娱乐的需要。因而就目前体育资源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都亟需改革,让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元互动”,探索一条人力资源、场馆资源、项目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五源共享”的双赢之路,促进资源互补、互动,使他们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具有鲜明的人文内涵,但自中国开辟学校体育教育这一百多年以来,学校体育教育蕴含的人文性一直不被重视,使得学校体育教育整体上处于人文性严重缺失的状况。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梳理了近百年来学校体育的人文脉络,分析了其人文缺失的原因,认为:中西方历史背景差异是近百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人文缺失的重要原因;体育工具理性的过度张扬造成学校体育片面强调其生物功能;以高考为"指挥棒"导致学校体育在内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冷漠;学校体育教育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过程性人文内涵的流失。本文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人文回归的两点建议:重新认识学校体育功能和目的的关系;确立发展完善人格的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人文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刘晓阳 《广东教育》2007,(7):149-150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是学校体育的"正业".由于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那么作为学校体育"正业"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终身体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终身体育习惯、意识及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终身体育的视角重构学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早期所形成的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能力对人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影响很大。因此,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学校体育应在终身体育的视角下进行重构,包括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与安排、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由早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野外活动和学校运动竞赛等组成.据调查,大部分学校能经常开展的只有早操、体育课和学校校队的训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给予他们的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平均不超过40分钟.科学资料表明,儿童到青春期的孩子,热衷于每天4-6小时的自发运动,如果学生对运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由于"运动饥饿"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学校每天能提供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也是在学校以及体育教师的严密组织下进行的,这对于学生热衷于每天4-6小时的自发运动的时间是远远不足的.综合以上条件说明,学校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进行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变革与人们对积极生活方式的追求引起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变化,学校体育课程已经与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体育课程的质量并不仅仅停留在课程方案的文本层面,还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时间配置、学生关注度、资源投入与课程考核等。在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兴起的背景之下,了解国际上不同地区与国家的学校体育课程实施境况,无疑能够发挥"他山之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我国人文体育思想概念与发展历史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需求,并就如何加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体育思想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多样的活动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小学校园的体育文化同样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形成于一个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集中呈现着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历史积淀。绿色教育理念的主旨则是通过改善学校的物质和人文环境,让全体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保护环境、追求人文的意识,进而使校园物化环境与人化气息渐趋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如何在小学校园中进行体育文化建设,开展"绿色教育"提几点浅显看法,以供大家借鉴和分享。  相似文献   

16.
贾红辉 《教师》2012,(34):48-48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农村课外体育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很值得关注。文章从当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阐明对策、建议,希望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合理开发与利用校内课程资源,落实大课间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校师生"一展风采",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介绍了加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北京市西城区青年湖小学自建校以来,就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时空环境,开展全校性体育活动.青年湖小学以体增智,开展跳绳传统体育项目,塑学校特色;以体育心,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培育健全人格;以体涵美,开发"墨韵毛笔操"...  相似文献   

20.
潘奕 《教师》2016,(6):56
体育是一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集体育、艺术、教育三大功能于一身。本文以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为切入点,立足于校园文化视角下学校体育大课间开展本体研究,首先对相关理论予以综述,继而对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予以探究,最后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