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历史上督邮一职权责很重,选拔标准很高,督邮官员绝大多数都有正面的声誉;陶渊明曾祖陶侃曾任督邮并被骂为小人,而晋代士人为祖先避讳甚严;文献中似乎能证明督邮人格较低、声誉不好的史实其实都另有原因,不能作为相关的证据。所以,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乃事出传闻,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通过记录所在学校化学组教师集体备课时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讨论、交流等过程,提出化学教师应具备"实验教学观和实验观。"一、集体备课活动过程每周星期四下午2∶00~4∶00,笔者所在学校化学组全体教师都会在专用教室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主备课教师甲将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教案初稿分发给大家,而后到讲台上对课案中教  相似文献   

3.
与"四书"之《论语》、《孟子》和《大学》相比,《中庸》中的"中庸"字义,自古至今都是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作出总结的基础上,分别对前人对"中"、"庸"二字的解释做出辨析,采用了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期析出《中庸》的字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如何处理历史剧中"史"与"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从事历史剧创作的作家及其艺术理论家长期关注。不同的剧作家根据自身对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问题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出现了不少的分歧,关于这个问题艺术界、学术界仍然是悬而未决,亟待继续深入探索。应该说对于两种之间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历史题材艺术创作发展的方向和作品质量的优劣。因此,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郑礼明 《快乐阅读》2011,(26):121-12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戏说"历史的手法,来创设历史教学的新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活思维。但"戏说"历史须遵循如下原则:尊重历史的原则、适度"戏说"的原则、学生适应、参与的原则。"戏说"可结合学科知识、流行歌曲、传统文化形式、时政常识等多种形式展开,可引起学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在"五四"中国的语境中,"儿童"是一个被建构的概念,以儿童为研究视角并非完全出于其本身研究的意义,更为重要的则是以儿童为节点和方法,勾联出儿童与社会、历史、国家等诸多维面的复杂关联。儿童的"可塑性"、"过渡性"使其具备了"建构"或"想象"的先天条件,它的发现有效地介入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政治想象。在他们的身上折射了社会、历史演变的行进轨迹,应将其置于整个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予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追求历史的真实,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求真"是历史学区别于文学、哲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根本所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四种求真的路径:史料的"活化"、历史的"神入"、历史的批判和"范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反设事实(或称假设历史)在进行因果分析、区分偶然和必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并且是史学鉴戒功能的逻辑基础。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大胆假设的前瞻分析与固守事实的回顾分析相配合,能够有效地克服事后观察所带来的认识盲区,建立更具普遍性和开放性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对于神入的理解,我国于友西等编写的《历史学科教育学》中这样描述:"历史的神入,则是从人物的角度思考当时的历史情境。"具体来说,神入即是指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历史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文言常见实词"贰"的用法,结合该词涉及的历史背景、语言环境和语法结构来考查词语的用法和意义,进而借"贰"一词反映历史中许多小国生存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不是以一种单个教育要素的方式存在的,它总是内在地蕴涵着教育中的价值、关系、过程和多元活动。课程不是一种"作为事实"的存在,而是一种"作为关系、过程和价值"的实践样式。1."作为事实的课程"的实质。把课程"作为事实"的存在来理解,最典型的观点就是"课程即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课堂是指学习资源、教学方式与主体(教师与学生)发展之间实现动态融合、相生相长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课堂上,师生生态地(和谐平衡)从事各种教与学的活动。笔者认为,生态课堂中,教师既要"有为",更要"无为",应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提高能力的促进者、健全人格的引导者。"有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常言道"功夫在诗外"。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尤其是面对新课标下"一标多本"的历史教材,  相似文献   

13.
在从事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对教法的"更新"与"学法"的指导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启发与预习、朗读与练习、讲授与巩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姜慧莉 《小学生》2013,(10):15-15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品德课应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所以,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根";而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讲,"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则是小学品德教学的"根"。其实,品德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不是详细地讲述、分析历史事件及诸多背景因素,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来串联历史内容的学习。在解读教材时,要站在宏观的角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语境中,"中庸"一词往往被视作"保守",甚至有"骑墙"的意味。至少,我们在课本上读到的"中庸",是一个不太好的词。就如我,中学时代也曾认为"中庸"是比较负面的。实际上,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当今的社会事实来看,"中庸"都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简单。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中国统治者用儒家思想治世,中庸之道因此备受推  相似文献   

17.
1969年11月至1971年1月,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被下放到河南信阳"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期间,困顿辛劳中的俞老先生写下了38首古体诗。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见证文学",这些诗歌是特定时空诗人心灵世界的诗意呈现,充分彰显了他"自爱、平和、前进、闲适"的生命哲学,也是"文革"时期豫南农村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的审美观照,于患难中更见人性的真醇与美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国内"构成"课程教学的混沌现象,分别从历史哲学、知觉视觉、内容本体等视野对"构成"课程中"形式美"的涵义进行解读,并结合教学实际引出"构成"课程"形式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基于"人文立意"的历史教学设计突出人的价值,彰显人的情怀。作为人文立意的历史教学设计的内在要素的历史细节、生活气息、生命质感以及思想灵魂,从不同的侧面将"人"融入历史教学设计中,又与史学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乎史实的梳理与记忆、史料的铺陈与研读、史感的培育与升华。一、历史细节,借助人的故事拓宽历史的视界所谓"历史细节"是指:"组成历史事实的一系列具体的环节或情节中,与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社  相似文献   

20.
何尤文 《教师》2014,(19):64-65
正现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想阅读、不会阅读历史教材的现象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粗谈浅识,供同行商榷。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紧迫性⒈学生不会阅读教材内容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智慧之星"。"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