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权入宪与信息自由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韩松涛 《图书馆》2004,(6):15-19
人权入宪给当今中国带来很多的影响 ,图书馆应该在推动中国人权向前发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联合国人权宪章》和国际图联《格拉斯哥宣言》关于信息和知识自由的表述 ,讨论了我国图书馆在这个问题上的现状 ,提出信息和知识自由是图书馆使命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罗斯福"四大自由"的视角论述近代中国人权发展史,分别从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的角度,详细阐述中国近代人权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法强调著作权私权保护,而忽视公民基本人权,引起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图书馆通过维护著作权与公共利益、公民表达自由、文化教育权、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来协调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高俊宽 《图书馆》2012,(1):9-12,16
公民阅读权作为一项宪法性人权,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享受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它的提出就是从制度层面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从图书馆层面实现公民的阅读权利。本质是公民自主自律的阅读,核心是阅读自由。具体包括公民阅读前信息获取的自由、阅读中信息理解的自由和阅读后信息表达的自由。图书馆对公民阅读权的保障,主要表现为保障公民阅读前获取信息的自由。对公民阅读权的研究,价值在于从观念和概念上的公民阅读权到制度和现实中公民阅读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表达自由作为法律普遍承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为什么应当受到人权条约和民主国家的宪法性法律的承认和保护?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过非常充分的论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表达自由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尤其是网络表达与自我实现的关系,认为互联网是自我实现的理想平台、身份建构的强大武器和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8,(11):5
据《华尔街日报》,中美两国近日就人权问题举行了官方对话,此次对话是中美两国自2002年以来就棘手的人权问题举行的首次正式接触。美方官员称,他们在会谈中列出了一系列人权问题,包括媒体及网络自由.逮捕政治犯以及中国对西藏骚乱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十一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9,(12):78-79
中国致力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一直支持联合国为普遍促进和保护人权所作的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各项活动,为丰富人权概念的内涵、完善联合国系统的人权准则和机制、促进国际人权实践的发展努力。  相似文献   

8.
李晶玲 《大观周刊》2011,(15):44-45
安乐死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涉及到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社会问题。学者们从人权包括生命权,人格权和自由以及社会效益角度谈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本文从生命权、人格权、自由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论证安乐死的非理性,反对将安乐死予以立法。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一个重要而又新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制定法律与政治经济政策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人权主流化是人权问题的进一步发展,是对人权的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拥有近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权状况的保障和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中国是否建成完善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否得到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意识是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诸多问题面前,传递我国新时期在推进人权事业方面的主张和做法成为当务之急。被列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达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选择“表达自由”作为会议的两个主题之一,我感到特别有意义。很荣幸有机会首先就中国表达自由一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取得很大成就,从整体上说,物质匮乏和生活贫困的时代已经过去,公众政治参与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增大,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实际上使得获得和享受表达自由益发成为私人和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表达自由也许是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人权现象之一。由于这种变化是在相关政治和法律制度相对沉寂的表象之下发生和发展的,中国表达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孙霞 《大观周刊》2011,(15):32-32,31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本文章就是要就人权的基本理论结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的人权。从而能在理论上推动人权保障的制度拘建和人权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韦淑芬 《大观周刊》2012,(44):47-48
现有的民商法在人权保护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必须积极启动立法程序,对民商法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尽快制定出一部优良的中国民法典。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亚洲地区的一些西方盟友相比,中国的人权问题要小得多,也不同于西方本身对人权的侵犯。同时。中国希望通过自己善意的行动与和解的态度能够赢得别人的理解。但我们这个世界控制在殖民和后殖民帝国手中,这些帝国有着几百年的征服和镇压经验.善意与和平不会使它们减少冲突  相似文献   

15.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四新 《国际新闻界》2006,(9):31-34,61
文章以中国宪法与言论出版自由有关的条文内涵为出发点,结合联合国(包括地区性)人权条约确立的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和其他国家保护表达自由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正确理解言论出版条款和文艺创作条款的路径,解释了宪法相关规定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外交部和欧盟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表达自由”和“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死刑”两个会议,2005年6月20-21日在北京同时举行。这是8年来中欧召开的第13次人权对话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中方学者代表18人,欧方学者代表16人(自来15个国家)。“表达自由”会议分为“表达自由范围”、“信息自由”、“表达自由的限制”、“表达自由的限制与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健康或道德观念”、“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走向”5个议题、7场讨论。每个议题均按照3条线索进行,即考察国际标准、考察各地各国的法律和实践、考察当前的或最好的实践范例。这次互动进一步增进了中欧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只有当我们不被自由、平等、人权、尊严这些具有争议性的大词蛊或惑,而是深入到问题的脉络机理,探究其中浅白平实的道理,才不会被“磕头”这一“触目惊心”的表象轻易迷惑  相似文献   

18.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14):10+12+14+16-10,12,14,16
焦点 中国发表《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回应美国指责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0日发表《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10年国别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人权纪录》指出,美国是世界上暴力犯罪最严重的国家,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权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其他权利产生的基础,图书馆权利作为权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也建立在对人权的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而图书馆权利作为受教育权的一种,本身即为第二代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中的自由、平等思想也对图书馆权利的衍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比较研究人权与图书馆权利间的关联,发掘图书馆权利中的人权特性,理解人权视角下的图书馆权利存在的基础性和不可或缺性,将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图书馆权利的内涵、价值定位及其存在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一个国际信息社会人权与法治框架性宣言已被欧盟部长委员会理事会所采纳。宣言更新了网络时代关于人权的欧洲传统原则,增加了新的内容,包括审查制度、隐私保护、信息质量评价教育、媒体伦理规范、出于民主目的而使用信息技术、网络空间发布信息的自由等问题。宣言还提出了与网络服务提供商、软硬件制造商、政府、社会组织进行国际国内合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