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表达自由:媒体与互联网——以美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法为视角,在理清表达自由权利内涵的基础上,探讨表达自由与互联网的关系。作为一项受到人权条约和各国宪法承认和保护的基本权利,表达自由包括利用传播媒介的权利。不同传播媒介因为传播特性的不同,会对表达自由权利的行使和实现带来不同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而独特的媒体,它会产生什么样的表达自由问题、政府和法院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表达自由是"联合国为之献身的所有自由的试金石".目前世界上有关表达自由的全球性文件主要是1966年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两个任择议定书.它和<世界人权宣言>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区域性人权公约主要有1950年<欧洲保护人权及基本自由公约>(即<欧洲人权公约>)、1969年<美洲人权公约>和1981年<非洲人权与民族权宪章>.此外还有早于<世界人权宣言>7个月的<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1]因两个任择议定书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并不直接涉及表达自由,本文所谓的人权文件不包括它们.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表达自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选择“表达自由”作为会议的两个主题之一,我感到特别有意义。很荣幸有机会首先就中国表达自由一般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取得很大成就,从整体上说,物质匮乏和生活贫困的时代已经过去,公众政治参与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增大,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实际上使得获得和享受表达自由益发成为私人和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表达自由也许是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人权现象之一。由于这种变化是在相关政治和法律制度相对沉寂的表象之下发生和发展的,中国表达自由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完善和发展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达自由(freedomofexpression),是指一国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及其他手段表述各种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言论(口头和书面的)自由,也包括通过影视作品、录音方式、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媒介表达思想的自由。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和保障的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提出了言论自由的口号,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把言论自由作为人权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以规定。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等事项的法律。在国际人权公约中,表达自由也得到广泛…  相似文献   

5.
李树勇 《大观周刊》2012,(46):97-97
表达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一项综合性的权利或自由是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各国宪法和国际人权条约所普遍确认的并予以保障的基本权利。表达自由具有政治自由权科的属性,是精神自由的外在表现。对表达自由的保护不是无限度的,它必须接受某些原则的规制,在与名誉权等权利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进行利益的权衡,以明晰自由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宪法与言论出版自由有关的条文内涵为出发点,结合联合国(包括地区性)人权条约确立的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和其他国家保护表达自由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正确理解言论出版条款和文艺创作条款的路径,解释了宪法相关规定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一、隐私、隐私权 隐私权或者说公民的私生活秘密权,作为一种国际人权,已经得到<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主要国际人权文件以及一些重要的区域性人权公约的确认与保护.隐私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法律广泛承认和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新华网与网民谈话,再次强调,“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第一次在4亿网民前如此郑重地承诺,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外交部和欧盟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表达自由”和“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死刑”两个会议,2005年6月20-21日在北京同时举行。这是8年来中欧召开的第13次人权对话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中方学者代表18人,欧方学者代表16人(自来15个国家)。“表达自由”会议分为“表达自由范围”、“信息自由”、“表达自由的限制”、“表达自由的限制与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健康或道德观念”、“批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走向”5个议题、7场讨论。每个议题均按照3条线索进行,即考察国际标准、考察各地各国的法律和实践、考察当前的或最好的实践范例。这次互动进一步增进了中欧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著作权法强调著作权私权保护,而忽视公民基本人权,引起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图书馆通过维护著作权与公共利益、公民表达自由、文化教育权、个人隐私权的平衡,来协调著作权与人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诽谤、传媒和表达自由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中国相关制度的建议.提出在目前因立法方面的原因,在人们无法因表达自由权提起诉讼而诽谤诉讼又可以被自然人或法人用来打压中国宪法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七规定的一系列表达自由权利和自由的情况下,法院在审理涉及诽谤的案件时,应当适当考虑对宪法性权利和自由,即表达自由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徐俊 《中国出版》2023,(17):32-37
现代版权观念在历史演进中形成,其后又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充实和丰富。版权仅仅保护独创性表达,业已成为不同法律传统国家所普遍遵循的版权保护规则。本文从历史演进、技术发展和哲学逻辑等不同视角阐释版权对独创性表达的保护,论证版权保护的正当性基础,揭示版权仅仅保护独创性表达的深刻内涵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欧洲人权法院是全球最早也最有效的国际人权法院。在涉及表达自由的判例中,欧洲人权法院要求成员国保护记者的秘密信息来源、保护记者的办公场所不被搜查、保护记者接近官方信息的自由,以及保护记者一定程度上的夸张的甚至是刺激性的表达。同时,它也要求记者表达时须保持"善意",且做到客观与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分中美出版法制状况简介、中美出版法律制度的相同点、中美出版法律制度的不同点三个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相同点从两国宪法对出版自由的保护、著作权保护和刑法处罚3方面进行了简论,不同点从两国出版法制的立法体系、判例的作用、法律与行政法规所占的比重、对青少年的保护程度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结尾部分简要叙述了美国出版法制对中国出版法制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人权之中,表达自由应该是第一权利。中国政府对待表达自由的问题一直相当谨慎,但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且无法回避,必然成为西方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进行指责的突出话题。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人权问题的对话,就不可能获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社会学的社会控制视角解读阅读行为与社会控制的关系,进而引出阅读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目的.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介绍了出版选择控制、阅读指导、图书评论,法律、行政途径等四种阅读社会控制的途径,并从知识自由与阅读选择、信息过剩与阅读引导之间的关系对阅读社会控制进行了思考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李晶玲 《大观周刊》2011,(15):44-45
安乐死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涉及到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社会问题。学者们从人权包括生命权,人格权和自由以及社会效益角度谈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本文从生命权、人格权、自由和社会效益的角度论证安乐死的非理性,反对将安乐死予以立法。  相似文献   

18.
仰望天空,不时可见自由飞翔的鸟儿,我不禁羡慕它们:无论迁到哪里,都无须进行户口登记,也不必办暂住证。鸟儿可以自由迁徙,人反而不能,可见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人是不如鸟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种户籍制度的本质,是把“迁徙自由”这一人的基本权利当作一种管理手段来使用的。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与我国宪法中关于“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也是相矛盾的。迁徙自由一直被视为人身自由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迁徙自由给个人的自由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肯定了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是社会重要的子系统.世界各国对新闻出版的管理,均是以法律为依据,辅之以行政调节、半行政调节、财团调控、市场调节、行业自律、公众监替、特殊调节等多种方式.以保护人权为责任,以建立良好传播秩序为方向的管理,是维护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之间存在的矛盾,探讨平衡好两者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以期协调好新闻背后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一步促进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希望推动呈现自媒体行业发展新面貌。【方法】文章基于以往文献的梳理,以明确自媒体属性为前提,对新闻类作品著作权保护与自媒体表达自由平衡进行思考。【结果】新闻类作品具有信息和商品的双重属性,作为商品的新闻类作品的生产需要投入各类资源,但作为信息的新闻类作品又关系到公众的知情权、自由表达权,影响着公众舆论。【结论】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用户生产内容大多不具有营利目的,不妨纳入合理使用范围内;以此为业的商业生产内容具有营利属性,更应该受到法律、技术、机制等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