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著名小说《祝福》,在情节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增加了序幕和尾声,使小说呈现出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的独特结构,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祥林嫂之死也没有被简单化地归结为阶级压迫或这人那人之过,而是通过暗示、隐喻和象征将其放在当时广阔的时代背景里,进一步促成了主题的深刻与多元,同样体现了作者的精心构思。这都是从宏观上说的,在小说的微  相似文献   

2.
一、把握故事情节的深刻内涵,理清情节结构线索“情节是人物性格构成的历史。”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主要是靠情节显示出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要的就是分析故事情节,这是把握小说结构的关键。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有的作品开端之前有序幕,结局之后有尾声。但不少小说并不按照这一固定程序设计情节。《祝福》就将主人公祥林嫂在过年时死去安排在小说的开头。这样将故事的结局当作开端,造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寻根问底。杰出的作家多善于设计情节。《百合花》中写新媳妇把自己结婚用的新被子给…  相似文献   

3.
关于这首长诗,网上有一个优秀教案,对文本是这样分析的: [文章结构]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告诫后人  相似文献   

4.
<正>要提升初中学子的语文素养,毫无疑问教师要在读和写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课堂上要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就应该在课堂伊始,用提问思考的方式取代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在课堂高潮处,以写促读来促进学生输入和吸纳语文素养的能力;在课堂尾声,以读促写来促进学生内化语文素养。这样的分段设计课堂,从"思,读,写"三个方面共同促进,能切实提高初中学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将以苏教版的八年级课文《变色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历史:用一套固定的程式应对所有的课文教学,用几个固定的术语作为某类文本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以小说为例,人物、情节、环境基本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说人物,必谈肖像、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教情节,无非是开端、发展、高潮、尾声;论环境,不过就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这些知识在解读某些类型的小说时确  相似文献   

6.
缩写是要求把一篇文章的篇幅缩减成较小的规模,而不失原作的题旨神韵。至于如何压缩即什么该留?什么该删?留的如何概括?删的怎么删?这是学生觉得很模糊、很棘手的问题。教学生缩写《皇帝的新装》,我得到了一些有益的体会,即缩写应注意三点: 一弄清故事情节,找准重点。一篇文章拿过来,不要先急于动笔写,一定先熟读文章,弄清楚故事情节以及每个组成部分(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起讫点在什么地方,这样就能找到整篇文章的重点了。然后,再以各个部  相似文献   

7.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按照矛盾冲突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把戏剧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例如《陈毅市长》写陈毅市长夜访齐仰之的全过程,矛盾冲突尖锐集中,情节完整,结构清晰。“电话约谈”到“夜访被拒”,是矛盾的开端与发生;从“进门限时”到“破例延时”是矛盾的发展;写委以重任,秉烛夜谈,是矛盾的高潮与结局。整场戏紧凑而有层次。如果在阅读戏剧时,能把握住矛盾冲突,就能了解戏剧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年终总结     
又是一年到尾声,欧美人开始筹备过自己的春节了,圣诞老人正悄悄地往礼品袋里装各种糖果玩具,准备在平安夜放进孩们挂在壁炉上的大“袜子”里……  相似文献   

9.
正24.1cm×22.9cm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易元吉,字庆之,湖南长沙人,活动于公元11世纪,生卒年不详。他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善画;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后专写獐猿;曾游荆、湖间搜奇访古,深入山区,入万守山百余里观察野生动物生活和林木岩石景物,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  相似文献   

10.
《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精心选材 ,以清新俊美的语言塑造了一群勤劳纯朴、真挚多情、勇敢机智的青年妇女形象 ,虽然写的是战争年代的题材 ,却看不到断壁残垣、血雨腥风 ,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满溢荷花清香的水墨山水画 ,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整篇小说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组成 ,青年妇女的成长历程和水生参军打仗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整个故事 ,情节明白晓畅 ,线索分明 ,结构完整。《荷花淀》以事件发生的地点命题 ,发生在这里的事件中心是伏击战 ,全文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围绕这个中心事件…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课堂教学小高潮在乐曲中,往往有些段落更为激昂感人,能较好地宣泄乐曲的情感,人们常称之为高潮部分。写文章时,也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应有"高潮"部分。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小高潮"呢?我认为是指教师在  相似文献   

12.
写好教育叙事,关键是善捕捉,巧联系。善捕捉,选好材料是基础。教育叙事要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而记录什么样的事情需要我们去选择、去发现、去辨别,因为好的事件是叙事的开端,也是基础,更是成败的关键。然而,生活中的事情成千上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都在变化,记录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在写《行者无疆》里的《追询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深入体验生活。他找了一处租房子的地方,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老人,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房子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  相似文献   

14.
教完了《小狗包弟》,回过头想想,真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课文是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我在教学当中有收获也有一些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价值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精神境界。讲透对比的表现手法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思路上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结构形式展开,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课文通过艺术家的狗  相似文献   

15.
杨广收 《学语文》2008,(2):37-37
无论是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是在语文课外读物中,小说这一文学体裁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一般来说,它包括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这四个阶段的划分中,高潮的把握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有的小说的高潮部分并不明显,好像在经历了开端、发展后就结束了。在教学实践中,不仅是学生。有些教师也感觉到把握小说高潮之不易。  相似文献   

16.
陈敏婷 《中国教师》2014,(16):74-75
<正>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清水濠小学")以"实事求是,善利不争"的精神办教育,既不断提升"泉润生命"的办学品质,又创造"至实至善"的生命价值。在清水濠小学看来,学生只有具备水一般的品性,富有生命活力,才能奔向美丽的远方,最终至实至善;教育只有像水一样,才能以各种形态至实至善,从而引导、帮助学生的自主发展。本文旨在从教育思路、教育研修和课堂教学等三方面探寻  相似文献   

17.
冰心老人走了。我凝视着数年前和她老人家的合影,相见时的情景又浮现在脑海里,她那亲切的话语也似乎响在耳边。那是1993年,我和一位朋友去拜访冰心老人。老人寓所的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医嘱谢客”。但因事先约好,老人的女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恕开门迎我们进屋。老人神志安详地坐在写字台后面的圈椅里,精神很好。她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叫我们把椅子挪过去靠近她,便于说话。她拿出一个笔记本,要我们把姓名、住址、电话号码写在上面,还特别嘱咐写上邮政编码。笔记本前面许多页都已写满了名字,可见来访者之多。冰心老人平易…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阶梯》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议论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 ,打破传统教法 ,以“问”为切入口 ,循序渐进 ,逐层深入 ,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开放状态 ,学生学得积极 ,学得主动。教学思维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三个过程 ,对教者而言 ,它还有个尾声。思维的开端 :师问生我在上《理想的阶梯》这节课时 ,首先以自己实现理想的话题激情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 ,以“问”为切入口 ,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及结构方式 ,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  相似文献   

19.
李明山 《现代语文》2006,(10):26-26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在情节上分成了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作为结局的第四部分写得稍长一些。可以猜想,鲁迅在写结局的时候,要比前三部分吏重视一些,因为怎样写好结局,是不容易的。故事的结局,有不少讲究,比如照应开头、深化主题、预示未来、提出问题、引人深思等等;特别是结局要求不落俗套,应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一、关注语言鉴赏 第一处:一个“与”。引导学生审题,与《老人的海鸥》作比较,扣“与”字推想课文应写什么。通过初读印证推想:课文既写了“老人对海鸥”,又写了“海鸥对老人”。题为文之眼,在寻常的题目上着力,抓住一个“与”字,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理清了文章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