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豫: 你好!我现在18岁,是高二女生.我觉得我的人际交往有点儿问题.高二第二学期,原本和我很好、经常一起玩儿的一个隔壁班的女生忽然对我很冷淡,后来她跟我说:"我觉得你很假,很做作!"当时我听到这句话很伤心,很伤心,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哭不是因为别人这样讲我,而是我自己本身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会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我一直在做自己而已啊.难道我真的很假吗?  相似文献   

2.
孙老师:您好!我是高二的学生。自从上了高二,我的成绩就开始下滑,每次考试都是对我的打击,现在已经快没信心了。我觉得一天有好多烦心事儿,哪怕普通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我都担心自己不会做,然后想很多,心情就慢慢变得很不好  相似文献   

3.
你的心事我愿意听GOGO姐:你好!我是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我们学校,高二就开始分就业班和升学班了。我选择了升学班。我对自己的选  相似文献   

4.
找到自己     
曹开研 《新高考》2009,(1):61-61
高二的最后一次月考过后,我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班主任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拿成绩单的时候,我看到她的神情中有些不可思议的沮丧。这一次,她没有  相似文献   

5.
升入高二的那年,我正好满16岁,这样的年纪让我感觉自己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了成年人。可事实上,我每日仍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往返穿梭,生活如同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6.
哭着笑着,混混沌沌走过高一和高二的大半时间,才发现正值高二的自己即将跨越18岁的门槛。在这残存的高二生活的日子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那些被太多情愫浸润着的或快乐、或悲伤的17岁。我不是那种为了大学梦而悬梁刺股、奋发上进的人,所以我才有充足的时间来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整理自己的思绪,从中体味那仅属于自  相似文献   

7.
在高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和减数分裂”一节的复习课上 ,一个学生突然发问 :“着丝点是什么 ?”虽然此前我已经引导学生从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直至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而且反反复复地引导学生做了很多练习题 ,但是这个学生的发问却使我突然意识到 :在一部分学生的头脑里可能连最基本的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作为教师的我不得不反省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 :我是否帮助学生理解过“着丝点”这个概念呢 ?似乎没有正确解释过。因为我以为在前面的章节里 ,如“有丝分裂”一节中已经讲到了着…  相似文献   

8.
吴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在读高二,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初中时,我在班里也不被重视,但是自己也没有  相似文献   

9.
马德 《小读者》2013,(5):24-24
有一年,我接了高二的一个班当班主任。头一天,我组织学生调换座位。孩子们纷纷找着自己心仪的同桌,叽叽喳喳闹腾着。有一个叫李猛的学生,却安静地站在那里,不着急。我问:“你找到自己的同桌了吗”他说:“我的同桌不用找。”我不解。  相似文献   

10.
升入高二的那年,我正好满16岁,这样的年纪让我感觉自己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成年人。可事实上。我每日仍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往返穿梭.生活如同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11.
刘萍 《高中生之友》2011,(12):40-41
升入高二的那年,我正好满16岁,这样的年纪让我感觉自己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成年人。可事实上。我每日仍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往返穿梭.生活如同一潭死水。  相似文献   

12.
《当代职校生》2009,(10):46-47
我是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在我们学校,高二就开始分就业班和升学班了。我选择了升学班。我对自己的选择是很满意的,因为我听一些已经毕业或是实习回来的师兄师姐说,很多同学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还不是很适应身份的转变,我猜想如果自己选择了就业班的话,也很有可能在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的时候一时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13.
童国琴 《考试周刊》2011,(93):200-201
"叮零零……"随着一阵清脆的上课铃声,我走进了高二(9)班的教室,放下课本,用眼光扫视了全体同学,学生正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我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了自己,便开始和他们谈起了今天的学习内容——《生活中的美》。  相似文献   

14.
谈到班主任工作.很多教师都有自己的体会,在接手高二文科班班主任的时候,我的确也是踌躇满志,胸有成竹,可惜还不到两周.我就发现事情绝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清晨,见几个住校生竞从校外回来,经查问,原来运几个学生因禁不住网络诱惑,相约夜里出去鏖战……”接到高二(4)班交来的这份案例报告,作为政教干部的我颇感为难。这么多年来,在校学生沉迷网吧的比例逐年增高,学生违规上网现象日益普遍,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典型而又极为棘手的情况,决不能生硬地说教、简单地处理,必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和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内因的主导作用起到教育的效果。联系本学期其他几次上网事件,我提出如下建议:针对高二(4)班这个案例,采用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策略来处理,邀请校内各方专家一起来探讨此类事件的防范和教育的有效方法。以进一步有效纠治类似现象;同时,为了增强学生自主教育的力度,特别建议在高二(4)班举行主题班会,并邀请其他班级学生观摩,让学生直接参与上网事件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树叶开始变得浓绿欲滴的时节,我们提早迈进了高二。所有的声音都在对我们说:“高二是关键!”连我们自己也不停地告诫自己:“我,不能放松!”那根“准高三”的弦紧紧地绷着……  相似文献   

17.
高二开学两个月后,我满17岁了。我不知道,17岁是否意味着自己的花季年华步入了深秋,但可以肯定的是,深秋的校园里,那些随风飘落的白桦叶肯定不比我心头的烦恼多。我在自己生命中,第一次品尝到忧郁的滋味。本来我不是这样的。喜欢在足球场上驰骋的我学习也相当不错,还是班上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直面高考     
对于我来说,选择了高中,就已经意味着我要通过高考这个途径来开届我的大学门。高一的时候,老师就对我们说:“从现在起,你们就要直面高考,不要以为它很遥远,其实它离你们很近。”可能是年少的我玩心太重,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过多地重视这句话,高一、高二就在迷迷糊糊的连学带玩中过去了。直到高三开学后,那排山倒海而来的考试卷子和复习资料才让我和兄弟伙们真正意识到:要高考了,该拼一把了。  相似文献   

19.
行走西藏     
正"向外无限发现世界,向内无限反省自己。"这是一位老师给出的幸福之道。在香樟树谢幕的季节,我迎来了高二。每天都做大量的课外习题,我恨不得把时间掰成两半来用。高一的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那时候的我快把自己废成了一块锈铁,塞满课桌的都是各种类型的小说。虽然还不能用堕落来形容自己,但也是不折不扣的不求上进了。  相似文献   

20.
田慧 《教育文汇》2011,(2):27-27
高二(10)班是理科班。我和这个班的孩子共处一年后,就要分手了。那天,是我在高二(10)班上的最后一节课,教室里面依然有些喧闹。我终于忍不住说,今天是我的最后一节课了。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学生大都吃惊地看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