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中国近代史教学成绩显著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突出的问题是 :重视教材而忽略教学大纲 ;教材的滞后性与学科研究的前瞻性之间的矛盾 ;周课时的不稳定性与教法的单一性 ;中国近代史教学与世界近代史教学相脱节 ,等等。探讨其不足对高师院校中国近代史教学一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近现代通史性的教材为数众多。国内先后出版了范文澜、翦伯赞等史家主编或编撰的中国近代史教材,成为高等院校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主要教材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读本。这些教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为高校历史教学和青年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做出了贡献。由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历史教材也需不断地更新。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国内出版了一大批改写后的中国近代史优秀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吸收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精华,当然,更注重…  相似文献   

3.
<正> 高等院校的中国近代史教师,不仅要从事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进行艰苦的科研工作,而且这两项工作又必须与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教学、科研和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它直接关系到中国近代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史教学的改革,笔者就正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许多高校均开设了中国近代史课程,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品德有很好的塑造作用.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中国近代史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所安排的课时不稳定、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只重视教材而忽视教学大纲、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不能够连接上世界近代史的教学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结合切身对高校《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教学实践,重点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情感培养五个方面来探讨对《中国近代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部颁行《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引发了全国性新编初中历史教材的热潮,本文愿就其中中国近代史部分教材的编写略抒己见,以求教于同行方家。学史使人明智,不仅在于可以从历史上总结经验与教训,而且在于可以养成立体化的辩证思维。为了使中学生通过学史而明智开慧,在《中国近代史》课标制定与教材编写中,应注意对认识中国近代史上诸问题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辩证关系的引导。所谓前后,指中国近代史处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游,前承中国古代史,后启中国现代史。分段历史教学,是为了让人更…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近代史作为青少年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必修课,对年轻一代开阔视野、引领价值、坚定信念的作用不言而喻。要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的育人效用,做好中高阶段的教学衔接非常重要。现笔者结合目前高中和高校通行的两套教材,就其差异和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目前高中阶段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教育部统编的《中外历史纲要》,其中中国近代史部分在上册(以下简称高中教材);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德育,可从进一步增强德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丰富德育的方法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德育,可从进一步增强德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丰富德育的方法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0.
本学期,高级小学历史第三册课本,根据教育部精简教材的通知,精简了八课。这样,就能把留下来的教材教得深透些,是符合我们历史教师的愿望的。但是,所精简的教材大都是世界史的材料。我们知道,讲授中国近代史,同时讲授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世界史,不仅可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且可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与世界史的关系及其相互的影响,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整  相似文献   

11.
闫璟老师在本刊发表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中国近代史重点内容分析》文,本人阅读后产生诸多疑问。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并仔细考证,认为此文在某些结论、观点和知识细节上有疏漏和不妥之处.值得推敲。当然,所言疏漏,只是白璧微瑕,并不否认闫琛老师该文深入浅出的精辟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通史(近代部分)一般称作中国近代史,内容包括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共80年的历史。基本教材是《中国近代史纲》(1988年版),辅助教材为《中国近代史学习手册》(1989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确认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材仍按传统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来学习、研究和讲授.这种做法合乎习惯但不符合科学,亟待修改.本文认为,高校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材应把109年的历史贯通,在此基础上的《中国近代史》课程体系是:三条发展线索,五次革命高潮,八个历史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相似文献   

14.
王飞  邱俊 《江苏教育》2023,(50):64-66
通过对统编教材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分析、整理,发现追求民族复兴是其核心主题。在教学中整合这一主题,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而采用长时空、释读经典材料、对比分析、价值澄清等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管敬绪、黄鸿钊、郭华榕主编的《世界近代史》,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0万字。它是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受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委托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大、安徽师大等16所高校历史系和有关科研单位。这部教材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强调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世界近代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确认中国近代史的断限应在184o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高校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教材仍按传统办法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来学习、研究和讲授。这种做法合乎习惯但不符合科学,亟待修改。本文认为,高校历史学专业件国近代史》教材应把109年的历史贯通,在此基础上的忡国近代史》课程体系是:三条发展线索,五次革命高潮,八个历史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后形成是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一、贯通IO9年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在50年代,当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中国近代史学者的张海鹏先生积极参与了上世纪80-90年代有关中国近代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指导思想、近代史的分期、基本线索、研究的若干原则性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推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和教学的开展,为加深我们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以自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介绍中外五千年的历史。许多有经验的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在制定教学目的、确定教学重点,具体处理教材内容时,联系现实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历史教材在提供与解释关于当前党的方针、政策的历史依据时,存在着许多直接的联系。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四项基本原则的依据,它的来龙去脉就在中国近代史里面。没有中国共产党就  相似文献   

19.
民族历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因此,中国近代史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近代史教育在青少年民族精神培育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高中中国近代史課程中最重要的課题之一。在准备这一章教学的时候,我們首先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明确本章的教学目的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內容;然后以教学目的为綱,确定讲授的重点,选擇典型教材,对教材做系統的富有邏輯性的組織安排,考虑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完滿地达到教学目的;最后把整个教学計划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