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帝国主义一直在大力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妄图以它作为进攻中国及侵略亚洲的走卒.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无时无刻不在做着重霸亚洲的迷梦.美日反动派很快地便勾结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指使日本政府着手重建武装部队.1951年9月,美国进一步同日本签订美日"安全条约",赋于日本重整军备的义务.日本新建的武装部队,名义上叫什么"自卫队"、"保安队",但实际是地地道道的具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正规部队.美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加紧武装日本,又于1960年1月,在修改"安全条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是与日本近代化同步进行的,武力侵略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作过程。同时,近代天皇制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结构和启蒙思想为军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制造了舆论;“国家神道”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而二战后,美国的“冷战”和“反共”政策,为军国主义的复活大开放便之门。本试图从这些历史的深层分析日本军国主义倒而不死的根源,说明军国主义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的根深蒂固,为此,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并与之作坚决的长期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儒学,又称儒家思想,往往给人"儒雅"、"尚礼"、"仁心"、"修己"的感觉。然而在日本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儒学却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畸形利用,成为毒害日本人民、侵略亚洲各国的宣传工具。文章旨在通过对中日儒学的内容差异,以及日本军国主义者如何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异化改造,来强化日本所谓"武士道"、"忠君爱国"、"王道乐土"等精神的分析,洞悉异化后的日本儒学推动军国主义发展的原因,这对于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著之 《九江师专学报》2005,24(3):28-29,80
本文论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渊源、社会基础以及可能复活的气候,并指出要警惕它的复活.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败之际,美国操纵了貌似无条件投降的日本有条件投降,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和天皇制,从而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精神支柱和制度载体.被占领初期,日本军国主义一度表面恭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到70-8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甚嚣尘上;至今,日本军国主义的表现形态更加完备,气焰更为嚣张.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亡灵在当代的复活,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罪行,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事实力,频繁进行军演,插手他国事务,威胁邻国安全。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形成既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我们应对新军国主义的策略一是反对,二是不怕。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武士道是它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财阀垄断经济是它形成的经济基础,侵略扩张是它的核心内容,天皇专制政体是它形成的政治基础,神道教是它形成的社会精神支柱,而社会达尔文主义则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这样一种集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于一身的大杂烩,给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8.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原因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始终德然存在。进入80年代,明显呈复活态势。究其根源: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在于当年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清算不彻底,使之得以残存;经济因素在于战后日本逃脱严厉的经济惩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东山再起,为军国主义势力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和中日甲午战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军国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甲午战争又使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从精神酝酿提升到了践履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日本的历史化传统为军国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军国教育使日本整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军部独立”的宪政体制则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力和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主义主要通过军部势力发展、壮大,最终掌握了国家政权,完成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极其反动的政治“变革”。虽然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在形式上与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本质上却不是同一事物,正确区分日本法西斯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政治现象与日本传统的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二十世纪日本法西斯反动政治本质的需要,同时也是有力地批判当今日本国内诸多否认二战罪行现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佐藤荣作执政末期,垄断资本膨胀,海外经济扩张加剧,军事力量加强,日美军事同盟巩固,并顽固坚持反共反华立场,中国据此曾一度提出"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复活"的论断.这一论断虽然未必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它对于警惕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所起的作用,仍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同盟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制定了一系列非军国主义化的政策,日本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六、七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大国的确立,日本开始重新谋求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复苏,相应的对外政策也根据自身利益发生演变。60多年过去了,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的幽灵又在扶桑游荡,中国人应该多了解日本,找寻其军国主义根源,建立正确的现代日本观,不要停留在“小日本鬼子”的低水平谩骂上,应保持战略警惕,做好应对其军国主义挑衅的战术准备,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部省在修订教科书中篡改侵华史实,美化军国主义,企图使日本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忘掉侵华罪行,把他们再次引上军国主义的老路.日本文部省的恶劣行径,激起了信阳市广大群众的无比愤怒,特别是亲身遭受日本侵略军暴行的幸存者和日本侵略军暴行的目睹者,更是义愤填膺,纷纷举行控诉会.他们说,日本侵略军在一九三八年农历八月十六(即公历十月十二日)侵占信阳前后,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所到之处,烧、杀、奸、掳,无恶不作,给无辜百姓带来了深重、难忘的灾难.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将受到人类良知千秋万代的谴责!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历史上,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其军国主义的起源、发展与侵华战争紧密相关。 武士道的历史传统与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 日本是一个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4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的岛国,面积37.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武士道教育--论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雏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源于镰仓幕府时代的旧武士道教育,这种武士道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与封建统治者开疆拓土的扩张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以"八·一宇"的皇道为中心,强调的是"超越理性,不辩是非,忠君守信,重名轻死,为主君献身".这种旧武士道经过江户时代的改造,又与儒学教义联系了起来.这种与儒学教义的结合,成为这一时代日本道德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其结果也是清楚的,正如信夫清三朗所言"如果说中国的士大夫信奉文治主义,那么日本的武士则信奉军国主义".它在各种武士学校中的广泛推广,将部分平民出身的下层武士也纳入到日本早期军国主义的发展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之一。纵观日本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近代日本史完全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对外侵略史,其中主要是对华侵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挟着它那残暴的嗜血本性以灭绝人寰的手段袭向勤劳而善良的中国人民,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相似文献   

18.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等国情的不同,使其在创立资产阶级军国主义时有着自己的特质。由于当前日本的某些动向,深刻阐述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历史特质,从本质上加深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试析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渊源和特点张西同,胡霞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了。对于亲历过那场战争的中国人民来说,惨痛的记忆或许更;于胜利的喜悦。5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曾经使中国人民陷人苦难的深渊。50年后的今天,那场战争的阴影...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狭小、人口只有12540万(1993年)的小国,但在历史上,却屡屡发动一系列对外战争,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沙文主义的色彩。探讨日本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其民族宗教“神道教”与其军国主义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神道教”在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促成了历史上日本的多次对外战争,也是二战后,为什么日本作为战败国,虽接受了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其军国主义的思想却阴魂不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