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平  郑垂勇  赵敏 《资源科学》2006,28(5):88-9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缓解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子区、5个用水部门,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区域重要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水源至用户的输水能力、用户需水量、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约束条件,结合水源供水次序系数、用户用水公平系数、需水量、水源供水量等参数,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的各用水部门中,生活、环境、航运、工业用水都可以满足,只有农业用水出现短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好,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较差,整个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性一般。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都存在明显的时间与空间的不均匀性.为解决这种不均匀性,实现工程的供水目标,将图论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到东线工程中,界定了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的网络系统.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的时间配置与空间配置相结合的网络配置新思路,阐述了东线水资源的网络配置内涵;在分析空间配置与时间配置内容与关系的基础上,设计和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的网络配置框架,从而为东线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东线水期权契约及其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水资源配置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借鉴金融工程的理念,引入水期权契约作为市场经济下水资源配置的一种新方式,用以方便水权交易、提高干旱年水供给保证率、规避水价风险、降低水资源配置成本。针对中国国情、水情和南水北调东线实际,考虑引入多次执行期权契约,对该期权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鉴于该期权的奇异性,提出用成本-收益方法对多次执行水期权进行定价,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为确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本文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全面评估了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据此确立了生态补偿的上限标准和分摊机制,并尝试根据生态服务功能和动态价值变化确立生态补偿支付标准。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724.56亿元,比2002年减少了125.38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偿上限标准为46.12亿元/a,其中中央政府为18.45亿元/a,受水区地方政府为27.67亿元/a;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中央政府为7.1亿元/a,河南、河北、天津和北京分别为4.26亿元/a、3.93亿元/a、1.12亿元/a和1.34亿元/a。本文最后建议改革现有南水北调工程水价机制,继续加大生态补偿中央纵向转移支付,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相似文献   

5.
侯艳红  王慧敏 《软科学》2007,21(2):64-66,79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建立政府与微观主体的博弈模型,得出中国的水管理制度变迁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的渐进式变迁的结论。其次,以南水北调东线的水管理制度变迁为例,对中国水管理制度的变迁做出前瞻性的描述,提出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准市场化运作和用水社区共同作用的多元共生的水管理制度安排并探讨了东线“批发—零售”模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供水情势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陕西省内南水北调工程,针对规划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从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和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供水两个方面,以缺水率和缺水指数为评估指标进行研究。对南水北调供水系统,分别考虑建立当仅有三河口水库单独供水、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两种方案,当采用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以南水北调可调水量限制条件分情景一:可调水量10亿m3;情景二:可调水量15.5亿m3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仅有当地供水系统供水时,受水区内水资源供需紧张;当以南水北调供水系统仅考虑三河口水库供水时,受水区内缺水状况依然存在,当以可调水量10亿m3黄金峡水库和三河口水库联合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20年的3.17增加到2030年的8.18,水资源供需状况依然紧张,以可调水量15.5亿m3供水时年缺水指数由2020年的0.82增加到2030年的3.31,较情景一年缺水指数已有改善。可见,以可调水量15.5亿m3供水时,2020年基本可以满足需水要求,但2030年后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必须安排新的水源以满足后期增加的水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7.
柴涛 《金秋科苑》2011,(18):136-137
山东省滕州市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输水干线的途经区域,境内主要有城河、郭河、北沙河、新薛河、界河5条骨干河流汇入南四湖。南水北调滕州截污导流工程主要在城郭河和北沙河上,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其决策过程主要涉及中央政府、水源区、受水区三个利益博弈方.在市场机制下,水源区与受水区由于各自目标利益的差异,且不存在制约各博弈方的基本合约,博弈的结果必然是非理性的;在中央政府干预下,通过制定博弈各方的基本合约,实现工程流域、水源区与受水区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南水北调工程公共政策才能获得各方支持,并最终形成决策.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原来的调度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全局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合理利用水资源.文章在分析南水北调东线调度系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将水权分配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水资源调度的主线,构建了由上至下共四层的调度系统,为东线调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沼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退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沼湿地广泛发育,以浅积水的内陆淡水湿地为主.天然湖泊湿地向人工、半人工湿地演变明显,沼泽湿地均属于富营养型.湿地生物资源较为丰富,种群结构具有趋同性.由于自然与人为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湖沼湿地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水量减少,面积逐渐萎缩;湿地水体普遍受到污染,污染程度从南向北加剧;湖泊湿地水体普遍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生物资源呈现衰减趋势;湿地调蓄功能逐渐下降.文中对湖沼湿地退化的形成原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自然过程是退化的前提、基础,人为过程是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东线工程对湖沼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玫  贾新平  魏洪涛 《资源科学》2005,27(4):180-184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雅砻江、大渡河的5条支流调水入黄河,总调水量40×108m3.如此大规模的引水是否会对原来河流的功能特别是引水坝址附近生态环境功能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分析调水地区径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采用7Q10法,Tennant法以及湿周法计算了不同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低限用水需求,推荐西线一期工程各引水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环境低限用水量,除克柯坝址为2m3/s,其余坝址均为5m3/s.并据此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对引水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后各引水河流基本上依旧能够满足其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不会损害河流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佳  沈红梅  谢树莲 《资源科学》2011,33(6):1111-1117
对汾河流域太原段6个样点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氨氮的水平较高,重金属镉、铬和铅污染都比较严重,其中镉污染尤其突出,水质处于从V类水向劣V类水过渡阶段;②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共计有89属,224种,其中蓝藻门23属103种,绿藻门37属75种,硅藻门19属36种,甲藻门4属4种,隐藻门3属3种,裸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属1种。优势种主要有小席藻、银灰平裂藻、尖针杆藻等14种,均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③汾河太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水质污染情况逐渐加剧,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个别地段达到重污染,其中尤以小店桥断面污染状况最严重。鉴于汾河太原段目前的状况,提出了相关污染防治措施,为预防和综合治理汾河流域水体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北京水资源本身的不足,水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加之南水北调推迟五年进京,更加剧了北京水资源严峻的形势。本文在对北京市居民水资源危机意识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水资源危机的特点以及在水危机意识下已采取和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在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途径,即提高水资源使用者的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提高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雨洪利用、实施虚拟水战略、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加强地下水的储备以及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足迹的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力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9):1622-1628
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问题,水资源危机将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II占的“瓶颈”问题。随着30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等水问题也日益突出。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水资源管理上必须要有新的转变和大的突破。本研究在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引入水足迹等人类影响指标,结合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状与线状结合,综合运用地理要素,初步对全国水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分区。试图为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揭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演变趋势,制定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策略,支撑国家水环境管理理念的转变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采用节水节能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并浅析了变频调速水泵的应用,为给排水工程节能节水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冯嘉 《资源科学》2013,35(3):578-584
《水法》规定取水许可制度适用于直接取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的行为,这一规定在正确区分水资源与产品水的基础上全面、合理地界定了取水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既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又杜绝了盲目扩大水行政许可的适用范围可能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发展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是关于如何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的具体操作规定,也是《水法》的下位法,应当严格遵守《水法》关于取水许可制度的相关规定.然而,该《管理办法》第七条却超越了《水法》的规定,将取水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取用某些产品水的行为.该规定既违反了立法权限,不具有合法性,也不利于改善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同时还侵犯了取用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因而应当予以撤销.解决我国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的问题的方法不是盲目扩大行政许可的范围,而应当是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水安全定义及其评价指数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张翔  夏军  贾绍凤 《资源科学》2005,27(3):145-14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和环境退化等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安全问题已超越了传统的国家或公众安全的研究范畴,包括环境变化在内的综合安全研究势在必行,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纳入综合安全的研究范畴.本文分析了环境变化与安全问题的本质联系,探讨了水安全的内涵,提出了水安全的定义;针对水安全评价问题,介绍了英国生态与水文中心提出的水贫穷指数,以及该指数监测水资源状况和水行业发展态势的应用情况,将水贫穷指数应用于海河流域,得出海河流域的水贫穷指数为46.6,表明海河流域的水安全状况处于中等程度,基本符合海河流域的实际情况,表明该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安全评价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海  任勇 《资源科学》2007,29(2):28-33
本文针对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陕西省旬阳县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生态补偿的若干理论问题,如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补偿、谁来补偿和向谁补偿、补偿多少以及如何进行补偿等。笔者认为,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或权利的初始分配不同,造成了流域上下游事实上发展权利的不平等,需要一种补偿来弥补这种权利的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的正外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下游沿线享受生态服务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当是提供补偿的主体,而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地方政府、企业法人与社区居民等是接受补偿的主体;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可以分为两部分,包括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额外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在当前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界定尚不完善,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应强化中央政府对生态补偿的干预力度;在产权界定比较明确,市场经济程度较高的情况,可逐步侧重于利益主体间自愿协商的解决途径。在具体的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要关注为地方创造发展的机会、空间和政策;生态补偿方式应当多元化;同时要建立生态补偿的监管、评估和激励机制以及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