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语言论转向"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语言是使用者之间用来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美学应该研究人类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走向人类生存大系统的完美以及研究人类设计自身健全发展和完美实现.在当代站到历史和美学的高度上看,形成掌握人类生存整体事实的思维,就应该是科学主体论思维.  相似文献   

2.
"仁"、"道":孔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思想文化也有着深远影响.其人生哲学中"仁"、"道"思想不但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在政治、教育和社会风气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国民精神.他所倡导的积极入世而又超凡脱俗的思想,使人的内心有所归依,至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用"螳臂"、"沙虫"二典,喻指弱者与强敌对抗,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典故用在镇辽20余年,战功煊赫的李成梁身上很不妥当,而用在明末一度降清、旋即反叛的李成栋身上则很合适.康氏在文中用了"委婉"修辞手法."能疑"见于贾谊<论积贮疏>一文中,今人训释各不相同.我认为"能疑"是"罢拟"的简写,它音、义均同"睥睨."是单纯复音词中的叠韵联绵词."远方"亦见于贾氏此文中,它的含义恰与字面意义相反,实指京畿近处.贾谊在文中也用了"委婉"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不再"和"再不"可以互换,实际上两者之间在用法上有着许多区别,很多情况下,两者不能互换.翻译时要仔细分析"不再"和"再不"的含义,采用英语动词、词组、副词、形容词,结合一定的时态、语态,才能把汉语原本的意义准确传达.  相似文献   

5.
王涛 《江汉学术》2011,(2):39-42
"80后"作家群有着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社会背景与心理体验.由"心理延续偿付期"导致的一些普遍特征诸如:对亲密关系的索求,情绪上的肆意宣泄等,使"80后"作者群在创作心理上表现出集体退向儿童心理的后撤倾向.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是20世纪现代文化中的经典术语,其内涵宽泛、复杂、含混.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伟大探索,循着无意识的"移置"这一思路,来展示由于能指的滑动所带来的对无意识意义的逼近过程.首先介绍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及在文学批评中的滥觞与流弊.在此基础上,又阐释拉康语言学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和其本身的巨大影响.最后,把传统精神分析与语言学精神分析对于无意识的阐释加以比较,指出后者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曾经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革命的"同时胜利论"作出过修正,列宁指导苏联"十月革命"的"一国胜利论"则成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但是,20世纪后期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当前的世界形势告诉我们,对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应当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重视被学术界所忽视的一个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在论述"同时胜利论"时关于"地域性的共产主义"的论断.今天只有重新解读这个论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  相似文献   

8.
虚与实是中国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渊源于老庄"有无相生"、"以无为本"的道家思想.中国画特有的"留白"正是"虚实相生"思想在绘画上的体现.本文从空间表现、情感、意境三方面叙述了"留白"的美学意蕴,并初步探讨了绘画中为什么要兼取"实境"和"虚境"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广大理论界人士所争论,至今尚无定论.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提出的"形式本体论"大大地提高了形式在二者关系中的地位,一反以往重内容轻形式的趋势,认为形式才应该是文学的本体.本文拟就"形式本体论"产生原因、产生来源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获得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爸"和"爸爸"是基本称谓词.本文基于语料库考察二者在搭配、句法分布和语用上的差异,得出结论:"爸"在名词的典型性方面不如"爸爸",其主要语用功能是作称呼语,而且多用于面称;"爸爸"的句法分布更广、内嵌度更深,而且还具有用于文章或新闻标题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