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问吾,广东省兴宁市黄槐镇人,1931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肄习回鹘文字、西域历史,而又与新疆旅京人士交游,以深探夫[新疆]现状,志趣弘远,才识卓越”川。在国军参谋本部边务研究所时,完成巨著《中国经营西域史》,全书共60余万字,上海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月初版、十一月再版,畅销全国,名重一时。该书已使曾氏在中国历史上,跻于不朽之域矣。  相似文献   

2.
对西域生态书写的研究需要梳理历史上有关西域的史料,可以从历史地理文献、神话时代的西域想象、历代西域行记、历代西域文学作品中对西域的“集体记忆”“集体想象”文本、历代类书和志书六个类别梳理中国古代文献中对西域生态与环境书写情况。以历史文献梳理为进一步开展西域生态书写的美学研究做好文献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历史名人轶事汇编,实际上是汇集"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中有关历史人物事迹的著作物。它作为中国史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汉代起,在志书中即有所记载。明清以来,存世者多达数千种。如何对待这批历史文献,历代学者褒贬参半,争论不休。从史学发展的角度看,其有补正史之不足,丰富历史记载之内容,活泼历史撰述之形式等重要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查阅和分析了《钦定西域同文志》、《西域图志》等西域文献中所记载的乌苏蒙古语地名及其含义和来历,回顾乌苏蒙古语地名的历史、沿革及当今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研究西域艺术,深感史料之不足。历代文献或寥寥几笔,或不见记载,给研究西域艺术史增添了不少困难,偶然见到一些诗注,也因作者不熟悉艺术,而出现一些错误,笔者想就耳目所及者,略作钩沉,作些必要的注释和发微。 一、先秦乐舞诗钞发微 有关先秦时西域乐舞的描写,仅见《穆于子传》一书。学术界对此书颇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伪作”,“外传体裁”;也有人认为是“小说”、“传说”等等。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在史书中采用。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60页:“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张骞先后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根据《中学历史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第136页: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劝乌孙回河西故地,与汉共同抵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可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不完全相同。张骞之使命有二$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指出:“新疆在全世界是唯一的一个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是研究世界文化交流最好的地方。”对西域(包括新疆)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古代有关记载和研究西域的史料、著作已繁如烟海;近现代陆续问世的研究西域的专著、论文也层出不穷,难以数计。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度的、不同观点的西域研究者,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和角度对西域研究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其中,苏北海教授所著《西域历史地理》(新疆  相似文献   

8.
前言潮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人文蔚盛,有“海滨邹鲁”之称。潮州历代医学著作,收入郭霭春教授《中国医史年表》者,有1150年宋代刘昉的《幼幼新书》,1533年明代盛端明的《程斋医抄撮要》,1653年清代程知的《医经理解》,1946年许小士主编的《潮安国医公报》。其中宋  相似文献   

9.
自西汉以来。我国史家形成了记述、研究西域的传统,历代相承不断。到了清代,随着康乾年间平定准部和回部,以及近代边疆危机的不断发生,促使学界研究西北边疆史地之风兴起,不少著名学者纷纷涉足其中。加之19世纪末以来新疆境内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从而掀起了研究西域史的高潮。西域史上一些湮没已久,鲜为人知的史实逐渐被揭示,西域史研究也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问。近十多年来,我国西域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断有育质量的论文、专著问世。在这一基础上,由余太山先生主编的《西域通史》一书,作为《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华史籍,发源悠久。自古天下向为州郡,国有国史,各地又有方志。所谓方志,即一地方之史,以地城为记载中心,专详一方之事。其于史学之价值,可与正史齐观、与国史并论。方志乃国史所依据之地方文献。方志盖源于《禹贡》其后历代因之,而以  相似文献   

11.
《大唐西域记》里有关印度婆罗门教记载的注意,揭示了一个中土高僧眼中的当时在天竺诸国印度教盛于佛教的形势,并且显示出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差别也是其与印度民间风俗结合上的差别。这说明玄奘到达印度时,佛学在印度已经过了高峰期。《大唐西域记》里如实记载这些情况,是符合唐太宗经营西域宏愿之参考需要,所以不能站在纯粹的佛教立场上臧否详略。此不仅预示这二教日后在印度的彼此势力消长,还使中土的该书读者,尤其是僧人容易产生一种危机感。自唐宋以降,佛教中国化的速度遽然加快,当然有很多原因,但僧徒们惧怕佛教重蹈在诸天竺被异教所消亡的这种末世感,亦当是推动力之一。不过玄奘也看到当时婆罗门教在理论上还没有升华,无疑增强了玄奘作为一个佛教徒的兴教信心,以及在中土发展佛学理论的意念。  相似文献   

12.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忱。王鸣盛探讨历代史家思想之旨趣,以及对历史著述者主体意识的着力开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3.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九枚汉简所记西汉元帝永光五年西域史事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丁史书记载的缺漏,可以据此深化对汉代西域史事的认识,在研究西域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为《中国官制史》所写的一篇概述,列在该书的前面,旨在将历代官制勾画一个轮廓,供有关的同志参考。研究中国历代官制,是研究中国制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整理文化遗产,发掘历史资料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也为我国当前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等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参考资料,因此,这项研究工作,是有一定用处的。《中国官制史》正在起草中,由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一时未能完成,先将这篇《概述》印出,征求意见。希望起点“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是康熙雍正时期加强藏区治理,确保川藏大通道畅通及区域稳定的重大措施之一。清中央政府决定川、滇、藏行政分界并推进其实施,是康熙雍正时期西藏、相邻地区及全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史籍文献记载,可以认为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实际始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川、滇、藏行政分界的计划并非在短时间提出,也并非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施。此次行政分界有一较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至雍正十年才最后结束。雍正《四川通志·西域》、《西域全书》、《西藏志》、张海《西藏记述》及陈克绳《西域遗闻》等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可补实录等记载之不足,其资料价值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康居是地处中亚的西域大国,它不仅在中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西交通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古希腊作家和古代波斯的文献都没有留下康居的记载,唯一的材料就是中国的史书.而中国史书的记载又过于简略,难窥古代康居之全貌.近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悬泉汉简有若干康居的材料,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这些简牍材料的考读,揭示了古代康居与西汉王朝的来往关系,有助于西域史、中亚史和中国秦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库莫奚是北魏时期始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北方诸族之一,从《魏书》到《新五代史》的历代大多史书,对库莫奚都有详略不等的记载。《魏书》、《周书》、《隋书》、《旧唐书》和《新五代史》中的库莫奚传,是建构库莫奚基本历史框架的基础材料,而《北史》等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库莫奚传,或可作有益的补充,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9月姓氏 马     
《中文自修》2012,(9):64
马ma:历史: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五十二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4位。马姓有几处来源:出处一由"马服"氏改变而来;出处二即从《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  相似文献   

19.
曾子家世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子是孔子之后传承儒学的大师,在研究儒学发展历史的时候,曾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关于曾子的家世及生平,前辈专家虽然偶有论及,但多语焉不详。今试作较为详细的考析,供专家参考。曾子名参,字子舆(“。文献中关于曾参世系的记载虽多,但却不见于时代较早的优语》、《孟子》、大小戴记等儒家典籍,至《元和胜纂》,才依据《世本》之载罗列曾氏谱系,谓“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剧,春秋时曾为它所灭,刚太子巫仕于鲁,去邑为曾氏,巫生早,车生参,字子舆,父子并为仲尼弟子”。其后的《通志·氏族略》及明吕兆祥撰粽圣志’‘’等,…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的标准和从师的原则时,曾这样写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贼,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最令人费解的是“吾师道也”的“师”字。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上说,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何乐士等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