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与社会日趋进步、物质生活日趋提高形成了反差,聋哑人犯罪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以青岛市聋哑人犯罪为着眼点,分析了我国目前聋哑人犯罪的新趋势及其原因,并从聋哑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聋哑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和建立聋哑人犯罪预防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聋哑人犯罪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崔永强  冯燕 《宁夏教育》2014,(10):26-27
由于语言障碍,致使聋哑人和健听人沟通困难,从而使许多社会上的聋哑人因沟通障碍不能完全融入社会当中。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聋哑人生活的社会现实,对聋哑人沟通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探索出一条聋哑人与健听人有效沟通的路子,促进聋哑人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校是法治社会对学校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 ,是依法治教原则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 ,而正确认识中小学校的违法行为 ,并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是中小学校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重点探讨中小学校的违法行为及其纠正预防。一、中小学校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中小学校常见的违法行为纷繁复杂 ,涉及的范围很广 ,涉及的人员很宽 ,对中小学校常见的违法行为可依据不同的标准 ,进行不同的分类 ,本文主要从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违法行为和学校对学生侵权违法行为两个方面分析中小学校的违法行为。1.学校对教师的侵权违法行为学校对教师的侵权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聋童入学率和文化教育程度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聋哑人的违法犯罪率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针对这一怪异现象,聋校除要对在校生进行文化知识职业技术技能法律知识教育外,也要对社会聋哑人进行职业技术技能再培训和法制再教育;同时,家庭、公安机关也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聋哑人;再者,社会要全力帮助聋哑人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几种目前较为常见的传媒职业违法行为,归结为:记者在新闻采访报道、履行舆论监督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出版者侵犯知识产权;传媒人利用媒介权利谋取经济利益。从这几个方面剖析传媒职业违法行为的原因、社会背景,并提出犯罪预防的基本措施。认为应从法律预防、教育预防和制度预防三个不同层面,来预防传媒职业违法行为的发生,合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签发空头支票是一种用商业信用盗用银行信用的违法行为,对社会、金融机构和票据相关利益者具有严重危害,对其进行防治意义重大;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从商业银行和票据接受者入手对签发空头支票现象进行预防是必要的;我国现行法律通过规定出票人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对签发空头支票的行为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学生不断增多 ,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来讨论高校学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 ,预防和减少高校学生违纪违法行为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处罚目的来讲,对于违反我国现行的治安处罚条例的行为相对人进行处罚是为抵消行为实际造成的损害而处罚,还是为弥补造成的社会影响而处罚,目前法学界各自不同的观点,认为治安处罚不应该只从主观要求达到理想状态考虑,而应该客观考虑诸多要素所占比重,分析对处罚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罚模式;一般来说,影响立法者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主观因素是传统的报应理念和对违法行为危险性预防的社会要求,但是对处罚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该当性和处罚资源的可利用性,借用一种量刑格,以历史违法记录为横轴,以行政治安处罚为纵轴,以二者围成的范围作表格,以此空间代表治安处罚的范围,从而确定具体违法行为的处罚。  相似文献   

9.
以2005年《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成年人)的体质监测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聋哑人体质测试指标进行效标关联效度研究.研究主要包括聋哑人体质测试使用成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实验、聋哑人体质测试指标的效标关联效度研究、小样本的预测试和大样本全面测试的实效性验证三个方面,旨在构建适合聋哑人的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为聋哑人体质测试指标体系的建立、试点和全面推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对先天性聋哑人手纹特征的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先天性聋哑人的指纹、掌纹的参数与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异。先天性聋哑人的atd角大于正常人,t距比高于正常人,斗型纹频率显著增高。所以,先天性聋哑人的手纹呈现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学生违纪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学生不断增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来讨论高校学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及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高校学生违纪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拐骗特殊儿童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拐骗人主要拐骗听觉障碍儿童进行拐骗、偷盗、抢劫等违法行为,拐骗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性行为,拐骗肢体障碍儿童进行乞讨,骗取特殊儿童的钱财或物品等。特殊儿童之所以成为拐骗人拐骗的目标主要原因有:拐骗人的诡诈逐利,特殊儿童自身的认知失衡,家长和机构的过度保护以及就业的利益诱惑等。为了有效预防特殊儿童被拐骗,社会应加强法制建设,家长应注重生活引导,机构应强化常识教育,国家应落实就业政策,特殊儿童自身应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破绽在哪里?     
某市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作案者将一家名表店里的一些名表偷走后逃跑了。第二天有人发现这个情况后,便打110报了警。刑警中心立即派出刑警进行调查,经过刑警的侦查,他们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但预审员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时,发现他是一个聋哑人,便对他进行书面盘问,书面盘问结束后也没有发现任何有利的线索,预审员沉思了一会儿,对这个聋哑人说了一句话,这时他立即发现聋哑人一直在欺骗自己,原来他是伪装成聋哑人的罪犯。预审员说了一句什么话使嫌疑人马上露出了马脚呢?  相似文献   

14.
聋哑人也能打电话吗?一种最新发明的电话机帮助聋哑人发出了声音,并使聋哑人与正常人、聋哑人与聋哑人之间的即时电话交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教师依法执教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较为模糊,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一些实际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一些严重的违法行为,使学生遭受了身心痛苦,使学校的声誉受到影响。为此,有必要了解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杨新慧 《林区教学》2011,(11):31-32
当犯罪主体是聋哑人时,对其诉讼权利的保障应当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该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但在实践中却远不足以保障聋哑人的诉讼权利。为了彰显法律的正义,保障司法的公正性,保障聋哑人权利的手语翻译制度急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沈海燕 《考试周刊》2013,(80):43-43
特校的小学生大多是聋哑人,从人的发声原理分析,聋哑学生一般都是先聋后哑。他们因为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难以模仿和学习发音,逐渐失去了语言能力,变成了聋哑人。聋哑人是社会弱势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爱。特校生的语文教学不是靠听力传达的。主要是用手势和表情沟通的。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有太大弹性,教师需要用心揣摩。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用睿智求和谐,用爱心换真情,特校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爱的奉献”、“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创设学校与家庭和谐的合作氛围,构建“校家同创”德育工作体系,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效预防学生违德、违纪和违法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聋哑人扒窃犯罪呈不断上升之势,尤其在公交客运领域的扒窃犯罪占比较大。公安机关对该类特殊群体的查处难度大于普通扒窃团伙,整治聋哑人扒窃犯罪成为当务之急。分析公交客运领域的聋哑人扒窃犯罪现状,探讨该类犯罪的成因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公安机关处理此类违法犯罪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聋哑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依靠手语来进行的。随着聋哑人逐步融入到社会中,单靠手语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与社会群体沟通交流的需要,因而对聋哑学生的语文教学显得极为重要,用语言文字与其他人沟通和交流成了聋哑学生以后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