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査可欣 《阅读》2012,(12):25
受爱读书的妈妈影响,我从小便与书成了至交好友。不知多少次,在妈妈读故事声中进入梦乡;不知多少次,每逢过生日,妈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时,我总是脱口而出:"要买书!"不知多少个假日,我总是一个人呆在妈妈的书房,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书,伴随着我一点点地成长……《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至今让我铭记在心,深深地敲打我的心灵:一个十岁的男孩赵安迪,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了妈妈舒一眉。妈妈把安迪带回了家,在日后的相识相处中的种种微妙变化,尤其妈妈总想与  相似文献   

2.
仇天然  玲珑 《阅读》2009,(3):24-25
长辈们聚在一起,时常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事。故事无疑是讲给我们小辈听的,可似乎也是讲给他们自己听的。你看,他们一讲起往事来就滔滔不绝。那份心情我们小辈很难体会。不过,他们讲的故事很好听,尤其是那些春天的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3.
我从小就是读书迷。今年我82岁,算下来,跟书打交道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了。我小时侯别说没有电视机,连收音机也没有,我读书就是为了找乐子。还不识字我就读书,读连环图画。那时侯连环图画是出租的,一天租一部,不但看故事,还描图画。当时我的英雄偶像是赵子龙。在连环画里找到乐子,日子好过多了。接下来就识字了。在你们进幼儿园的这个岁数,我被关在私塾里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到进小学一年级,我已经会用文言文作文。识了那么多字,为了找乐子,自然就找小说看。看的都是大人们看的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相似文献   

4.
书虫T型台     
《阅读》2014,(10):F0002-F0002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小时候,我天天缠着妈妈给我读书,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它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渐渐地,我认识了更多的字,能够独立地阅读了,要说哪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非《一年级的小豆豆》莫属,书里的小豆豆就好像是真实世界的自己一样,看着他的成长脚印,我学到了很多,有了小豆豆的陪伴,生活更充实了;现在的我爱看《我的第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中国兔子德国草》等一些轻松幽默的书籍,它们带我“走”出国门,看到了世界。  相似文献   

5.
任小霞 《阅读》2011,(10):4-5
小时候,爸爸妈妈喜欢给我买书。那些书是我的宝贝,我带在身边,讲给同学听,读给同学听,却不大舍得借给别人。  相似文献   

6.
1982年,江南小镇一个开满指甲花的院子里,一台黑色的长方形收音机里传来清脆的声音:“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是一个12岁小女孩最最期待的时刻。小喇叭正在广播的是童话故事《小蛋壳历险记》,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鲁兵爷爷。每天下午,鲁兵爷爷都为听广播的孩子讲述一个小小的片段。每次听完故事,这个12岁的小女孩总要猜测:下一集里,小蛋壳的命运会是怎样的?这个每天等待着听故事的小女孩就是我。除了听广播,我还听外婆讲过《狼外婆》的故事,还听妈妈讲过《格列佛游记》,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拥有过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书。那时候,孩子中间流行的是…  相似文献   

7.
读书真好     
胡晨洋 《阅读》2013,(6):24-25
书,一直是我的"好朋友"。小时候,每天晚上妈妈都会捧着书给我讲睡前故事。《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些迷人的故事都从书中走来和我作伴,在甜甜的梦乡中,我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拥有了无所不能的魔戒;我听到美人鱼重新拥有的动人歌声,她又重新和姐妹们团聚;我喝着下午茶听爱丽丝介绍她在仙境中的传奇经历……书就像一列阅读快车,带着我四处旅行。在旅行中我结识了憨厚的北极熊、动作敏捷的金钱豹、黑白相间的非洲斑马、有着"万兽之王"称号的狮子和温顺奇特的考拉……当列车靠站时,  相似文献   

8.
林文月 《阅读》2023,(Z3):21-23
<正>在学校附近,有一排两层楼洋房。前面一段是菜市场和杂货店一类的店面,母亲有时也到那里去购物;那后段却是我喜欢去的地方,有一家文具店和一爿(pán)书店。小学一年级的功课既少又轻松,通常在上午十一点半就放学了。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在归途中溜进那爿书店,去看不花钱的书。那时候我身上连一个铜板也没有。尽管没有带钱,我倒也可以天天在那书店里消磨上半个钟头,入迷地看带图的《伊索寓言》等。我最喜欢嗅闻那些印刷精美的新书,那种油墨真有特别的香味!那爿书店有多大呢?我已无法衡量了。当时觉得十分大,四壁上全都是书,  相似文献   

9.
妈妈爱我,是她带我走进了书的殿堂。◆妈妈指书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常常带我到离家最近的湖南路新华书店去看书。她总是先选几本有趣的连环画,然后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学艺     
笑意 《阅读》2014,(23):16-17
<正>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拜老作家福楼拜为师。有一次他去拜访福楼拜,福楼拜热情地接待了他。莫泊桑说:"老师,我想了几个故事,讲给你听。""好的。"福楼拜点头说。当莫泊桑讲完了他自以为十分生动的故事以后,等待着福楼拜发表意见。福楼拜想了想,摇了摇头,然后建议说:"我不主张你写这些故事。建议你骑着马到外面  相似文献   

11.
我写日记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我有意识的练笔也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的,我遇到了一位很特别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周老师很重视课外阅读,每周有一节课是专门用来给我们读报纸杂志的。有不固定的可以称作读报员和读刊员的同学。他们在上面读,我们在下面听,有时还做一点笔记。不管是什么报刊,只要有适合我们看的内容,周老师都会请读报员读刊员读给大家听。周老师订有《少年月刊》,我也订有《少年月刊》,周盼红在上面读外国小学生写的作文。同学们知道我有这本杂志,纷纷围过来,有的还读出声音,周盼红有一点生气。周老师说“:没关系,你读你的,…  相似文献   

12.
书虫T型台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小时候,我天天缠着妈妈给我读书,最喜欢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它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的困惑。渐渐地,我认识了更多的字,能够独立地阅读了,要说哪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非《一年级的小豆豆》莫属,书里的小豆豆就好像是真实世界的自己一样,看着他的成长脚  相似文献   

13.
我的自画像     
陶彦哲 《阅读》2015,(10):25
我的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排队的时候,总是排在后面几位。我的头发短短的,有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能是书看多了,也可能是遗传,我已经戴上了眼镜。带戴上眼镜后的我像个小博士。其实我读过许多许多的书,天文、地理、小说都是我喜欢的。尤其是《经典数学》《笑猫日记》《嗨,太阳系我来啦!》我特别喜欢,同学说我是一  相似文献   

14.
于飞 《阅读》2006,(12)
今天中午我很想出去和小伙伴们玩一玩,可妈妈非要让我睡午觉,还对我说:“我随时会到你房间看你睡觉的情况。”真没劲!睡吧,又不甘心;不睡吧,又害怕被妈妈惩罚。怎么办呢?我突然想出一条妙计:做个假人放在被子里当我的替身,应付妈妈一次吧。说干就干,我找来了自己的帽子做“头”。可怎么看也不像,太扁了,对了,要鼓一点才行。于是,我在帽子里面塞上了报纸,帽子慢慢“长”了起来,“头”终于做好了。该做“身子”了。我从衣柜里抱出了几件衣服塞进被子中,看了看,正好和我的身体差不多大。呀,真棒!我看着被子中的假人,为自己的杰作暗暗得意,这下可以瞒天过海了。我悄悄地溜出了房间,玩得可真痛快。等我玩累了,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妈妈正站在房间门口等我呢。一看妈妈的脸色,我就知道完了,全露馅了。真没想到我的“杰作”还是难逃妈妈的“法眼”。妈妈大声对我说:“想在我的眼皮下耍花招,你还嫩点!”说着伸过手来想要打我,我连忙讨饶:“妈妈,放我一次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妈妈看着我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也大胆地笑了起来,屋子里充满了我和妈妈的笑声。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读罢此文,我们仿佛看到小作者那童真、机智的面孔。小作者“扮假人”,却难逃妈妈的“法眼”,妈妈...  相似文献   

15.
妈妈,我知道您好胜,个性强。从小到大,我的一切,都是您以母爱的名义一手安排和操纵的。您坚信,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一切。您决定我的衣食住行,决定我上哪所小学、中学……我今年下半年即将升入六年级。学习的压力和来自你和爸爸的压力都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你们很重视我的学业,指望我能考取重点中学,为我买了一大堆书,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小学生获奖作文》、《奥林匹克起跑线》、《金牌奥校》……还帮我报了写作、数学、英语兴趣班以及电子琴兴趣班,双休日被安排得满满的。你们希望我能ad够去学,去练。那天周日傍晚,我和妈妈您从…  相似文献   

16.
佚名 《阅读》2012,(10):9-10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  相似文献   

17.
梁晓声 《阅读》2023,(34):7-9
<正>母亲虽不识字,但从外祖父那里知道许多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而且听过一些旧戏,乐于将书中或戏中的人物和故事讲给我们。母亲年轻时记忆力强,什么戏剧什么故事,只要听过一遍,就能详细记住。母亲善于讲故事,讲时带有很浓的个人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童年读书梦     
陶六一 《阅读》2008,(6):1-1
我很小的时候。就渴望读书。小学三年级时.看着那些高年级同学津津有味地捧着小说书阅读,我十分羡慕。我觉得自己已经认识了好多字.也想试着读那样的书。终于,我借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便如获至宝地读起来。下课读,吃饭读,有时甚至在上课时也要偷偷看上几眼。到了夜里,该睡觉了,我还是忍不住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地读。  相似文献   

19.
我的妈妈     
程文奕 《阅读》2013,(3):25
在我成长的旅途中,有一个娇小的身影一直陪伴着我。她有时为我的进步高兴,有时为我的调皮捣蛋生气,有时为我的马虎担心,有时为我取得的成绩自豪。她就是我的妈妈。那是一个漆黑的傍晚,妈妈骑电动车来辅导班接我回家。由于没料到会下雨,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个戏迷。那时候,我们全家住在大山里。从我家瓦片沟到黄龙县城石堡镇,要翻过一座大山,步行三十五里。父亲到县城赶会,如遇上有灯戏,父亲便一定会听。等戏散场,大约在夜里12点左右。父亲再步行三十五里,从县城赶回家,常常要到天麻麻亮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在县城听灯戏,家里却遭了贼。山里的穷人家,家里没有一丁点儿值钱的东西,贼只好作罢。东西虽未丢什么,可把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吓了一大跳。受了这场虚惊,父亲便很少听灯戏了。可父亲爱戏的兴趣并没有减。他常常从县城的书店里,买回一大摞剧本。什么《铡美案》《三滴血》《玉堂春》《穆桂英挂帅》等唱本,父亲都让我读给他听。那时候,我才上小学。唱本上有些字,我还认不全。但父亲让我读,我却不敢违抗,只好读给他听。遇到不认识的字,只好支吾过去。父亲不识字,也不追根问究。那时,父亲只知道剧本的大意就行了。剧本越读越多,剧本的情节紧紧地吸引住我,特别是那些唱词,大多经过千锤百炼,言极简而意深长,每读到这里,我都激动不已。这时候,我会一连读数遍,直至背下来。后来,我能述说许多剧本故事,背诵许多剧本唱段。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让学生写作文。我由于从小受戏剧文学的熏陶,编写故事和描写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