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训练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  相似文献   

3.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杨曾宪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  相似文献   

4.
朦胧中的记忆———鲁迅在我心中●李燕杰在我读小学时,从父亲的著作中翻到一本他早年的游记:《长城明陵游记》,封面有周作人题写的书名。我问父亲:“您见过周作人吗?”答:“我不仅见过周作人,而且见过鲁迅。”家父还告诉我:“在你三岁时,我还带着你见过鲁迅呢。...  相似文献   

5.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曾提到:《热风》中《随感录三十七》、《三十八》、《四十二》、《四十三》四篇,是他的作品,误收入鲁迅杂文集中的。原因是当时他弟兄两人都给《新青年.随感录》栏写稿,又通用“唐俟”的笔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鲁迅先生对于名利,向来不放在心上,如《会稽郡故书杂集》最初出版时,就是用“周作人”的名义。至于同用一个笔名的事,除“唐俟”外,也还有过别的,如“周(辶卓)”,是周作人常用的笔名(译文《红星林史》等,均用这个名字。),但鲁迅写的文  相似文献   

6.
周敏 《学语文》2007,(1):34-35
周作人写作《苦雨》的1924年前后,中国的思想界处于一种十分沉闷的时期。曾与乃兄一起并肩战斗、致力于思想启蒙运动的周作人,此时也愤激地对社会现状下了这样的断言:“中国反正是一团糟”,他感到了信仰坍塌的孤寂和虚无。但鲁迅是明知绝望却仍要“反抗绝望”,而周作人却走另外  相似文献   

7.
一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名为《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鲁迅能够真实地活在21世纪青年人的心中,让他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更能促进中国社会朝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不仅会固化我们的情感,而且也会加深我们对人与事的认识。对于已成往事的20世纪,作为鲁迅的家属,我的感慨不仅深刻,而且复杂:鲁迅在20世纪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以毕生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文化鲁迅”,这是我作为鲁迅家属的骄傲。从更广的视野来看,鲁迅作为作家的意义可能还表现在中国社会由传统…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和鲁迅是最重要的两位散文家,他们分别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两种不同文风。如果说鲁迅是讽刺派散文的宗匠;那么周作人则是闲适派散文的鼻祖。本文将周作人的散文按照其中“流氓鬼”和“绅士鬼”的不同含量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激烈,后期闲适;前期意气风发,后期苦涩滞重。本文还将周作人的散文与梁实秋以及林语堂进行比较,他们都是闲适散文派的大师,但他们的幽默,闲适趣味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9.
论鲁迅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郝胜道毛泽东一生未能与鲁迅见过面,这给他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他曾对冯雪峰说:“‘五四’时期在北京,弄新文学的人我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周作人,就是没见过鲁迅”。①遗憾之情溢于言表。但是,毛泽东对鲁迅并不陌生,这是...  相似文献   

10.
曹聚仁与鲁迅的关系是人们所熟悉并经常谈及的;但曹聚仁与虽为鲁迅二弟、却有着不同追求的周作人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曹聚仁与周氏兄弟的关系”将给人们提供一个理解曹聚仁的思想和学术以致性格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极好视角;本文想提供一些有关曹聚仁与周作人关系的材料,以供对此课题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因为一直喜欢鲁迅先生,所以对于所有关于鲁迅的书,我都极为关注,也看了很多。在鲁迅研究者中,我一向比较喜欢孙郁先生的文章,他的一些书,比如,《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被亵渎的鲁迅》等,我都仔细阅读过,他新近出版的《鲁迅忧思录》,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并由此对鲁迅又多了一层了解和深思。当代中国,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据说,关于鲁迅研究方面的专著,已经出版了600多本,所以,如果想在鲁迅研究方面拓出点新意来,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但读完《鲁迅忧思录》这本书,我却看到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见地。从材料来源方面看,都比较新颖,比如《民报之风》,探讨的是《民报》对青年鲁迅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他足以与鲁迅、周作人、胡适、老舍等量齐观,但长期以来他却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林语堂最突出的贡献是作为“天地之早”存在的,这不仅表现在他自山乡走来,形成了“高地的文化观”;也表现在他率性自然、天真童稚的个性与情趣;还表现在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智慧、思维方式及其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是一个汉奸,这是众所周知的,是无庸置疑的。但他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却是一位杰出的文化战士,这一点应当予以肯定。半个世纪以前,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就说过, “周作人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学家。”近年来,舒芜也认为“周作人的身上,就有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的一半,不了解周作人,就不可能了解一部完整的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史。”可是一些文学史著作,因为他后期的叛国附逆,以致对他在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功绩也一笔抹煞。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态度。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188—1967)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二弟.童年时代,有着和鲁迅大致相同的经历:一起流连往返于百草园,一起到舅父家去避难,后又同回故乡在三味书屋枯坐苦读.但他和鲁迅旨归却是不大相同的;鲁迅很早就识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却对童年生活留下了无忧无虑的印象“不但有小康生活,还有宽懈自由的日子.三味书屋的读来读去,引发了他对“杂学”的兴趣.大量地阅读风物地志、年谱日记、家训尺牍、野史笔记、农草本木、乡贤著述、佛经圣教……古今中外,可谓杂矣.这样的“旨归”使周作人较早就体现出一种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美与和谐”的生存态度,同时也影响着他那种“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散文取材方式.“五四”前后,周作人与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一起,积极倡导新文化运动,他写于当时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平民精神.重视思想革命,脍炙人口,影响深广,和鲁迅一道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和先驱.他本人也自认为是一个旧传统的“叛徒”.但在后来的人生道  相似文献   

15.
葛鑫 《文教资料》2000,(3):60-68
《文教资料》曾在1986年第4期、1987年第:期刊出了关于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的史料,当时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团结报》《山西政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文章,对历史事实作了补充说明和辨证。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也召开了研讨会,围绕着周作人出任伪职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 近年来,关于周作人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已在各报刊和书籍中陆续披露,人们对于周作人的了解更趋于完整了。为了有利于促进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我们在本期组发了《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等四篇资料。《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一文,是1987年任上海电影总公司导演室党支部书记的葛鑫同志写给《文教资料》原主编赵国璋同志的。文章对当时沈鹏年、杨克林两同志所发表的“关于周作人问题的调查记录”作了必要的情况介绍和说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问题”的争议起因和争论过程。 时隔十四年,当人们对于作为文学家和鲁迅二弟的周作人有了更多认识的今天,我有1又一次整理刊市周作人的资料,是希望能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多种视角的、有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以推进对周作人思想和创作研究的深入,这正是我们的初衷和出发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研究者提出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他足以可与鲁迅、周作人、胡适、老舍等量齐观,但长期以来他却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林语堂最突出的贡献是作为“天地之子”存在的,这不仅表现在他自山乡走来,形成了“高地的文化观”;也表现在他率性自然、天真童稚的个性与情趣;还表现在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智慧、思维方式及其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与他的哥哥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肩而立的两座高峰。他们同根异趣,代表着不同的文学流派。鲁迅是斗士,以笔为匕首投枪.同黑暗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周作人是隐士,作品写的尽是花鸟虫鱼、饮酒吃茶,家长里短中透着风雅。周作人说“文学上永久有两种潮流,言志与载道”,则他的文章,是言志而不载道的。胡适的评价颇中肯:“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舒缓从容的叙述中,流露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情调,正是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是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思想史上颇为著名的人物。他与鲁迅曾并称为“周氏兄弟”,蜚声文坛,名扬中外。毛泽东同志也曾把他与李大钊等人同时提起,给他以“弄新文学的人”一席之地。可见,周作人是我们研究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思想史所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周作人后来在政治上的堕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使他在堕落之前的功绩也被否定;近年来又由于他堕落之前确有闪光的记录在,而容易被评论者不适当地拔高。  相似文献   

19.
杜鹏程说:“以鲁迅先生为首的中国新文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界的后来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不仅著作是中国作风与中国气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性格、品德、作风,以及坚韧不拔、与时俱进、奋斗不息的精神,也是我们引以为骄傲的。这中国人民的伟大典型,不仅是我们的文学师表,也是我们作人的榜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教育思想探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启蒙家。他的“人的观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基础。以往,人们只重视他的文学观,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研究的不多。其实,周作人重视“立人”,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教育的话题。与鲁迅等思想启蒙家不同的是,周作人关于教育的论述要具体得多,并且大多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周作人学贯中西,对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十分熟稔,常用西方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