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青少年科技活动是指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校外参加的科学技术活动,包括校内的活动课、课外兴趣小组和少科站等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的科技活动。 受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的委托,我们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项目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番禺的现代化发展,作为番禺区唯一的大型青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区的科技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培养青少年科技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此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国外科普教育活动状况和校外教育的特点,从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主要类型和形式以及科技教育资源方面进行了思考,还从两个方面具体探索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硬件资源(教学资源、场所资源)和软件资源(理念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精神培养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校外教育以其特有的优势,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校外教育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中,对如何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一、提高校外教育的针对性。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举办广大青少年所向往、喜爱的艺术、科技、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  相似文献   

5.
提高青少年学生科学素养必须有效利用校外科技教育场所,但目前校外科技教育场所建设存在地区差异,场所的活动内容单一、学校和场所的联系不畅、使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鉴于此,必须研制适合青少年学生校外科技教育场所的标准,加强场所的经费投入、机制建设和资源开发等工作。从而提高场所的利用率,使中小学生的校外科技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英、日等国家在抓大中小学生正规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青少年的校外科普教育工作。在这些国家,众多的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散布在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了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的场所和机会;高品位的科普、科幻类书刊琳琅满目,赢得了众多青少年读者的青睐;科普专业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也经常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科技博览会、科技设计发明比赛、见习研究等科技活动。所有这些都拓宽了青少年的科技视野,对培养青少年科技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美、英等国家促进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目的是要弥补…  相似文献   

7.
《黑河教育》2011,(11):F0004-F0004
北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于2005年,是北安唯一一所集教育、培训、活动、娱乐、科技为—体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自成立以来,本着“服务青少年,效力全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把校外素质教育和辖区青少年文化活动相结合,先后开设了舞蹈、器乐、声乐、美术、乒乓球等培训班。中心不但以“活动”为品牌,  相似文献   

8.
以探讨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方法的意义为基础,阐述了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的一些具体指标,提出了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组从学生、学校、社会的角度调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现状及成效情况,分析探寻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结合豫章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外见习和实习情况,提出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学科技》2014,(6):F0002-F0002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教师科学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师科学观的含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启示和建议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关于教师科学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本方法 ,了解中学师生对科学素养概念的认识 ,了解师生对我国现行物理课程及科学教育的评价 ;并对我国科学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 ,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提倡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 ,因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精彩的“科学故事”,形成了一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是基于消除师生对科学和科学研究的迷信 ,回归“科学自我”的理念 ;另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模式对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反映客观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离是科学自身发展对混为一体的科学一个否定。近代和现代科学的发展,又在进一步实验和实证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升华,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融合,其间经济科学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9.
最早提出“科学小说”概念并大力推广之的是梁启超。但梁眼中的科学小说并不局限于传播科学知识,他认为“科学”还应包含形而上的精神,优秀的科学小说必须蕴含深刻的哲理。梁启超的这种看法与他一直以来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密不可分,他对“科学”的理解最终还是指向文化层面。  相似文献   

20.
科学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百年来,现实的吁求,政治经济问题的直接充当了我们科学教育的思维起点,以至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形成健全的民族科学教育理念,使科学意识并没有深入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未来的科学教育必须在充分反思教育与科学自身处境的基础上,协调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科学文化与民族心理、心智训练与知识掌握、普及与提高、尊重科学与唯科学主义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以谋求自身乃至民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