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记汪长炳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炳先生湖北汉川人,1904年生,1926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从事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工作至今达六十余年,是我国老一辈的图书馆学专家、教育家,也是国际知名的图书馆学者。汪先生于文华毕业后任北京图书馆参考部主任,因工作卓著于1932年秋被选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中文部工作、学习,后获硕士学位;1934~36年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工作,其间曾代表中华图协出席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图联1935年年会。  相似文献   

2.
汪长炳先生与公共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9世纪中叶,英、美等西方国家陆续兴建起的近现代意义公共图书馆,是古代藏书楼演变为近现代图书馆的主要标志。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是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从本质上看,它是在西学东渐浪潮的推动下而引进的一个外来事物。  相似文献   

3.
汪长炳、钱亚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教育学家、目录学家,在南京图书馆长期任职。为缅怀汪长炳、钱亚新先生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弘扬学术,激励后人,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2003年12月22日,南京图书馆隆重召开了“纪念汪长炳、钱亚新先生诞  相似文献   

4.
王云五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纵观王云五的图书馆生涯可谓与图书馆有着不解的情怀,他虽然不是图书馆专业出身,但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及工作方法都对现代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洪范五,原名洪有丰,一八九五年十月十五日生,安徽休宁人。一九一○年七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一九一六年夏毕业留校,旋任图书馆副馆长。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图书馆学院攻读,一九二一年六月回国,被聘为南京东南大学图书部主任兼教育科图书馆学术集要课程教授。洪先生是当时“新图书馆运动”的主要活动家之一。他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宣传现代图书馆的作用。他任东南大学图书部  相似文献   

6.
1931 年,李钟履在《乡村图书馆经营法之研究》中构建了系统的乡村图书馆总支馆模式。他在借鉴欧美等国民众图书馆建设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乡村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县城图书馆为中心的总馆、支馆、经理处、代借处四级服务模式,可视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理论的前身。李钟履主张乡村图书馆国立民享、官民共管,图书馆的经营管理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注重馆长的专业素养与服务精神,同时重视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对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7.
2003年底,南京图书馆以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为宗旨,召开“纪念汪长炳、钱亚新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与会者回忆起往事,均表达了对二老的崇敬与爱戴之情。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曾受到二老的亲自指点与教诲,时刻感念,难以忘怀,以下是本人的一点回忆。  相似文献   

8.
闻名海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凤凰籍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十分热爱家乡、关心湘西自治州的图书馆事业。。近年来,他除赠送凤凰县图书馆、吉首大学图书馆一批珍贵图书资料外,最近又将花  相似文献   

9.
佳木 《晋图学刊》2000,(3):25-28,39
卢子博先生是图书馆界人们所熟悉的老同志.1987年,他被评为研究馆员,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评上研究馆员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0.
张怀涛先生坚守在图书馆岗位30多年,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以学生为本;他不仅自己惜书如命,更是把爱书精神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传递给无数读者;他热爱图书馆工作,投身于图书馆事业,爱馆如家;他始终坚持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业绩显著,硕果累累;他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具有对事业的激情,他创作的几百首诗歌阐释出充满诗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本届学术研究委员会由15个专业委员会共208名委员组成。其工作目标是:繁荣学术研究,促进事业发展;引领专业学术方向;加强学风建设;培养人才,壮大队伍;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建立科学工作机制。本届学术研究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开展学科和事业理论及实践研究;拓展研究空间,扩大学术影响;办好专业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2.
图书情报学家兰开斯特教授在其数十载学术生涯中硕果累累。文章通过梳理兰开斯特教授多本经典著作,结合后人对其著作的文献计量分析和h指数分析,探讨其学术思想,以促进深化国内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晓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28-131
黄宗忠先生是当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教育学家。近10余年来,他积极开展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的创新,高度重视当代图书馆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强调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专业化,密切关注学习借鉴国外图书馆学理论观念、技术方法和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在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事业建设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独特见解,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发展和丰富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三次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8年1月,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第三次全国数字图书馆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讲话中要求图书馆界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提高全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指出加强合作,共建共享,是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强调要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大力开展务实合作。并就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机制,积极开展面向全社会的服务,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整合与共享,积极开展标准规范的制定、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以及加强有关版权处理问题的协调、合作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指示。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张晓林发文,提出要改变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问题。至今问题犹在。图书馆学之名可以不改,但其研究视野应伸向图书馆活动要达到的人的知识信息需求及其满足机制这一本体目标。图书馆学的上位学科应当是公共管理学。未来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一是技术创新方面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的技术实现;二是图书馆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三是公民知识信息权利保障问题。图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也是近代中国图书馆学的奠基者,提倡广见闻而开风气,以启迪民智,振兴中华。梁启超的中国图书馆学思想来源于他对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和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图书馆理论和对图书的辨伪、考订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建立了不朽的丰功。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分析与评判——三论图书馆服务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文标准是评价图书馆服务的基点。当今的图书馆服务缺乏人文性,表现为图书馆的短视经营、管理上的不文明、重技术轻服务,以及忽视读者权利等等。坚持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尺度,就要坚持为所有人服务,坚持技术人文的发展观,维护公共图书馆的非商业化特质和建筑设施的人化本质等。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8.
袁同礼先生在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将其视为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他不仅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学术活动,还在馆内倡导学术研究之风。馆内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众多广有影响的学术成果,造就了一批蜚声国内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徐旭对民众图书馆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旭先生对中国近代民众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大兴实地调查之风,以社会小书报摊为对象,对其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他践行“读者第一”,站在民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前列,创新服务内容,大力向馆外服务拓展,提出具有超前意义的“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通过以学院图书馆为基地,以实验民众图书馆为扩展,以巡回图书馆为延伸,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服务网络,诠释了徐旭先生的服务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最早提出刘国钧先生是“要素说”代表,是源于对他的错误批判。刘先生是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第一人。他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是图书馆事业的性质、规律及其各组成要素的性质和规律。全面评价刘国钧先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