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近 10年来中国在课程管理、课程结构、教材、课程实验与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走向渐趋明朗,可从以下 4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在课程结构上,新课程体系将突出显现综合性、选择性特征。所谓综合性就是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增进各学科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以利于学生整体思维品质的培养。所谓选择性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兴趣、特长,以及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赋予学生自由选课的权利。   第二,在课程…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体现中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学生要在真正意义上享有其中的课程选择权还得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从课程的角度看丰富的课程设置是提供充足的选择机会的首要条件。以前的中学课程以必修课为主,辅之以少量的选修课,而其实有些选修课在应试教育面前名存实亡。改革后的中学课程结构,仍然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只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必修课是为学生打好共同的文化科学基础而开设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修习。绝大多数的必修课要能…  相似文献   

3.
郑颂 《青海教育》2006,(7):30-3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了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需要,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还有二十几天,新的千年就要来到了,教育部组织几千名专家耗时5年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即将与全国上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老师见面。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处长沈白榆介绍,这次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结构中过于强调学科独立、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将来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其他条件,设计两类课程,一种是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一种是以分科为主的课程。”也就是说,一进入新千年,全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要考虑开设“综合课”。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小学美术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是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构建起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课程存在的问题,要求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进行重构。课程重构的理念是:服务于全人发展、课程结构合理化、课程内容现代化、有利于建构性学习、有助于“理解”科学。课程重构的策略是:在课程结构方面,强调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方法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在课程内容方面,加强课程的前沿性、通约性、过程性、注重认知策略性和适切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此次课程改革中,把课程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突破内容”以及在课程设置上的如此富有“革命性”的变革,是适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个性教育的实施,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是基础工作,符合个性教育需要的课程体系,应具备创新性,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大致设想建立一套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为骨架的三维课程结构为宜。  相似文献   

9.
综合课程的实施应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电子产品设计》课程为例,目标是为培养学生搜索利用有效网络资源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性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课程改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强调课程的“综合性”。“综合性”这一概念无疑是在总结多年来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以往观念的一个突破与创新。就语文学科而言,我认为“综合性”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体现在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方面。在语文教学领域,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实践中落实“综合性”这一目标或要求呢?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艺术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正是根据这一思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胆地调整了课程结构,新设了多门综合课程,其中就包括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所增设的综合艺术课程,即把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等艺术门类综合成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缺乏整合,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加重了课业负担。新型的中小学课程设置应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学科的地位,体现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设置应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阶段以综合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课程管理上进一步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特点;在课程目标上强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发展,且目标表述越来越具体明确;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出基础性、现代性、选择性、综合化和生活化的特点;在课程实施上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师生交往;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发展性、多元化和可操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选择性。新方案指出,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应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够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是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改草的灵魂之一。  相似文献   

15.
白洁 《淄博师专学报》2006,(4):37-42,67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我校地理教育(历史与社会)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在充分借鉴国内师范院校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人文性的组织原则,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等四大模块。这就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经济形态已发展成以人为本的多样化的知识经济,多样化的社会需要呼唤多样化的人才,只注重统一性的单一的国家课程显然在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要方面是存在缺陷的,校本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显现出了它的历史必然性。从教育发展上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的差异问题,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课程的变化与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高校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数量的增加,高校的课程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高校评价的主要内容,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相互融合,通识课程的发展。高校课程存在以下主要矛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矛盾、规定性和选择性的矛盾、学术性和实践性的矛盾。高校课程有如下特点:重视在现实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重视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研究,发现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当代课程政策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校本课程应具有的四个特征:时代性、地方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分析了目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是学校文化重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改革的局限,强调课程结构上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正在驶入快车道。新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以往七次的课程改革有重大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为六个转变:即改变现行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